第八十八章 兵源

    这些天接连大战整个陇右人心惶惶。

    张掖此时也已失去了往日烟火,原来还在张掖做生意的回纥人、吐蕃人此时就显得无比尴尬。

    一些消息灵通的商贾富人到是早都跑路了,留下的大多都是些在张掖城内做杂事的贫苦人。

    对于这些人自然不能简单的一杀了之,这些人里不乏常年生活在张掖,差不多已经成了半个当地人的。

    对于这些人张掖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一个可以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们的行为习惯已经被唐人所同化,甚至有些早已经把自己当做了唐人。

    李泽安带一队亲兵回到张掖,目之所及街道上偶尔出现的行人神色匆匆,大街上空空荡荡,往日热闹的集市早已无影无踪。

    因为是在战时,张掖的防备明显比平时强很多,李泽安到张掖城门时崔光远已经带人在门口迎接了。

    与其说是迎接不如说是防备,当下张掖算上临时组织的乡兵也不过千人。

    “恭喜少白啊,自此以后你可就真当平步青云了。”

    迎李泽安入府,崔光远特意安排自己夫人去请沈怜雪,自己则是拉着李泽安聊起天。

    “哦?郡守何出此言?”

    “哈哈,少白晋升定远将军这事儿可瞒不住我,朝廷文书一书三送,其一是你,其二是都护府,其三便是我这郡守府。

    凭少白军功封侯拜相指日可待啊。”

    崔光远身为一地主官,且李泽安的驻地就在他管辖范围,所以他知道这些事也是理所应当。

    李泽安讪讪一笑,封侯拜相?他可懒得在李隆基手下做什么丞相。

    “崔郡守,先不说那些了,这次我回张掖又一事最为头疼,当下我虽有五千人马的编制,但我手下此刻已经不满千人了。

    我已经写了折子请求从内地募集兵源,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现在正是为此时烦心。”

    崔光远闻言不禁凝眉沉吟。

    “少白所言我知晓了,只是要说今年甘州还能抽调的军户基本已经被抽调完了,除非...”

    李泽安闻言一喜,能有除非就说明崔光远还有办法。

    “除非你能接受一批没怎么受过正经训练的乡兵,这些乡兵是从各地募集来守城的,他们训练时间短,整体素质不太高。

    要是现在交给你我怕他们在战场上拖你后腿。”

    崔光远的担心不无道理,正如这几次大战,无论是回纥还是吐蕃两方在面临李泽安时往往越是精锐的部队溃散便越慢。

    而那些一般部队伤亡超过三成便有溃败的迹象,这和每个人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

    而往往就是这些人带来更大面积的溃退。

    一支强大的军队,无论从心理还是武力值都需要强大,李泽安深谙这个道理。

    “要我自己练兵么...”李泽安思索着。

    “且不说我的请求能不能批,就是批准了估摸着等兵源到也得一半个月,眼下这个窟窿必须得有人填...”

    下定决心,李泽安对崔光远道:“,如果有乡兵能编入伍我也能接受,实在是现在玄策军没有能战之力,一旦再起冲突我带着这点人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见李泽安这么说了,崔光远也点点头。

    “那这么着,我给下面打个招呼,你抽时间派人去个村镇领人,具体能有多少我不太清楚,不过一千之数肯定还是有的,只是来年的春耕可能要受影响了。”

    虽然甘州地处偏远,开春时间较后,可一旦入春也是极为适合种植作物,这些乡兵其实就是由各地农夫组成,他们平日里负责种地,战时负责拿起武器包围自己的村子。

    不过一旦作战失利被吐蕃或是回纥占了城池土地,这时也就顾不得什么春耕了。

    其实对于崔光远还有一点难言之隐的是,李泽安这么将人调走,这些人要在神策军待多久,家中是否能入军户,这些都还是未知。

    作为地方长官其实崔光远还是很关心百姓生计的。

    “多谢崔郡守,这些人我定然全力保全。”

    此事解决,崔光远又询问了李泽安许多关于前线战事,两刻钟后,崔夫人带着沈怜雪进了后院。

    崔光远起身跟崔夫人使了个眼色,随后对着李泽安道:“少白一回来我便把你拉来是有些不近人情了,我让下人备了饭食为少白接风洗尘,少白和沈姑娘稍待片刻。”

    说罢崔光远便拉着崔夫人转身而去,花园里只剩李泽安和沈怜雪二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