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六十一章 遇大事有静气

第六十一章 遇大事有静气

    前千户所,郑智勇在听手下汇报。

    忽有官员匆匆而入,脸色不好道:“大人,大事不妙。”

    郑智勇脸色一变问:“发生什么事了?”

    官员苦着脸道:“姓周的派了五十个家将来前所驻守。”

    “什么?”

    郑智勇大吃了一惊:“竟有此事?”

    官员连连点头:“大人该如何应对啊?”

    “这……”

    郑智勇一时也麻爪,问:“人在何处?”

    官员答道:“去了军营,大人要不还是过去去看看吧!”

    郑智勇顾不得骂娘,只得赶去了军营。

    千户所的军营不大,因空额较多,好多营房已空置多年。

    只是年久失修,已不堪使用,甚至还有塌掉的。

    郑智勇赶到军营时,入眼所及差点让他气炸肺。

    前所军额很多,兵册上有五百多个兵,实际只有一百多个老弱残兵,此刻全都被赶出了营房,破虏侯那些彪悍的家将蛮横的占了营房,千户所的兵很愤慨。

    却没有人敢跟那些家将叫板。

    郑智勇气炸了,怒斥道:“你等想干什么?”

    这些杀才别看平时个个老实乖巧,那是因为有周启镇着,不敢扎刺,可到了下面,谁会将一个养尊处优的千户放在眼里,当时就有人脸色不善。

    不过没等这些杀才发作,就有人迎了上去。

    “郑千户是吧!”

    随同前来的蒋氏子弟快步迎过去,一脸笑容地拱了拱手:“在下蒋绍文!”

    郑智勇强压着怒火,勉强道:“原来是蒋少兄,失敬。”

    定西侯家的人,他再怒也不敢冲人家发火。

    蒋绍文到是好说话,话说的也挺漂亮:“说来惭愧啊,侯爷命在下看着这些家将,可郑大人有所不知,这些侯府家将都是跟着侯爷从东奴大军围堵中杀出来的百战悍卒,委实难以管束,在下正准备将此间事禀报侯爷,若有冒犯之处还望郑大人海涵。”

    郑智勇鼻子差点没气歪,听听这是人话吗?

    若非有意纵容,不信这些家将敢乱来。

    奈何对方出身不凡,他一个小小的千户还真没勇气跟人家翻脸,只能压着火,强打笑脸应付几句,一边命人去安抚被赶出来的前所兵,一边试探对方来意。

    可蒋绍文东拉西扯,半点口风都不漏。

    郑智勇拿他没奈何,应付了一阵,就匆匆离开。

    回到官邸,脸色才阴沉下来。

    副千户跟了进来问:“大人,要不要派人盯着?”

    “废话!”

    郑智勇下意识骂了一句,又不得强自按住怒火,对副手还是要客气一些,不能像对下面的官吏一样随意喝斥和骂娘,道:“派几个人盯着,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副千户点点头,没有说什么,随即下去安排了。

    前脚刚走,后脚又有心腹走进来。

    “大人……”

    心腹很是纠结:“还要不要发动?”

    “当然要!”

    郑智勇胖脸上哪里还有半分慈眉善目,此刻尽是阴沉和狠辣,恶狠狠地道:“姓周的小儿太过分,成山卫所有大族联合起来,只要把事情闹大,老子不信皇帝能饶了他,五十个家丁能有个屁用,给老子往大了闹,闹他个天翻地覆!”

    ……

    蒋秉兴最近挺紧张,他是世家子,虽然家道中落了,但见识可没有中落,他太清楚大族闹事的后果了,卫所的这些大族势力盘根错节,一旦闹起来,后果实在难料。

    稍有处置不当,怕就是泼天大祸。

    可是看侯爷的样子,似乎不怎么在意。

    而且还有心思研究兵书。

    蒋秉兴就没法忍了,问:“侯爷难道一点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

    周启扭头问道:“有什么好担心的?”

    蒋秉兴道:“卫所的那些大族势力盘根错节,一旦闹起来后果难果,稍有处置不当必为言官所劾,届时朝中怕又要群起而攻,在下以为此事不可不慎。”

    周启就道:“你啊,这点小事有什么担心的,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该做的准备都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填就是了,有啥好担心的,自乱其心,如何能托大事。”

    “这……在下惭愧。”

    蒋秉兴拱拱手,不得不叹服。

    遇大事有静气,说起来简单,可真能做到泰山塌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又有几人。

    侯爷虽然年轻,可这份镇定功夫却着实了得。

    周启又道:“不必担心,这些虫豸翻不了天!”

    蒋秉兴点着头,刚想说什么。

    曹大进来禀报:“侯爷,城外来报,玉米发芽了。”

    周启精神一振,当即起身道:“走,随我去看看!”

    ……

    三月份了,京师地区依旧是春寒肆虐。

    登莱却是即将入夏,田野间的麦子长的很高了。

    种下的玉米发芽了,这可是大事。

    周启来到田间地头,细细的打量。

    幼苗刚刚破土而出,看着很喜人。

    今天是第五天,发芽率还不算高。

    但至少说明种子选的没问题。

    种子是精挑细选的,一粒一粒手选出来的。

    而且最后一遍还是周启亲自把关挑选。

    选种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把玉米粒种到地里就能发芽的。

    尤其是这个年代的玉米,还没有经过优选培育。

    庄子里收获的玉米品相五花八门,有的玉米粒金黄,有的则泛紫,有的头个挺大,有的则比豆子还小,这都是玉米在生长和适应气候的过程中发生基因异变导致的结果。

    挑选相同品相的种子种植和培育,摸清楚其生长的特性。

    然后建立不同品系,才能大规模推广种植。

    不然产量永远也起不来。

    种子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地了。

    虽然是新开的荒地,但这片地方土壤肥沃,而且上了大量的熟肥和塘泥,又翻耕了不下三遍,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为了灌溉方便还专门打了口井。

    也就是试验田,不考虑成本。

    不然裤衩都得亏掉。

    周启转了一圈,又不厌其烦交待:“用心伺候,老百姓以后能不能吃饱肚子,就看这玉米能不能种好,这个东西不耐旱,水要浇勤些,地里不能干,杂草也要清理干净,不能抢了养分,粪肥和塘泥也要多备一些,浇水前多上一些……”

    老农连连点头,不敢不上心。

    主要是给的太多了,而且产量上去了还有奖金。

    如何能不尽心。

    周启没有多留,看了一圈就走了。

    卫城最近暗流涌动,估计有人要搞事。

    他得回城盯着,免的有事时措手不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