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七十三章 广积粮多练兵

第七十三章 广积粮多练兵

    官员们回到卫城时,已到了亥时。

    周启一点情面不讲,愣是压着一众官员们把分配的麦田割完,才让大家回城。

    不少人累到站都站不稳,年轻的还好一点。

    那几个年老的,比如按察使,再比如巡视御史高捷,都是五十几的人了,早就不以筋骨为能,今天这一番体验生活,几乎去了半条命,骑马都坐不稳了。

    最后是被牛车拉回来的。

    本来有轿子的。

    可现在没人敢坐了。

    回到卫城,也不挑三拣四了。

    连饭晚都没吃,脸也不洗了,官员们倒头就睡。

    周启吃过晚饭,洗了把脸正和蒋秉兴商量事呢。

    亲兵来报,唐文享求见。

    周启皱眉:“让他进来。”

    亲兵领命而去,蒋秉兴则转入了后堂。

    过不多时,亲兵领着唐文享进来。

    唐文享咬咬牙,进门就拜倒在地:“下官愿唯侯爷马首是瞻。”

    周启盯着他打量了半晌,才淡淡地道:“起来吧!”

    唐文享起身站到了一边,一副垂首听训的模样。

    周启没有多说,只交待一句:“以后用心做实事,别再搞这些歪门邪道。”

    唐文享忙不迭应下,又是一头汗。

    等到了外面后,才长长吐了口气。

    浑身感到一阵轻松。

    侯爷既然没有拒绝,那就算是默认了。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明白,不然伤体面。

    大家都是聪明人士,意思表达到也就够了。

    丁良这次铁定是完蛋了,并且丧妻丧子又丧孙,其本人已经彻底垮了,不想活了,被免官是必然,有竞争力的,也就自己和同知姚兆年了。

    姚兆年是同知,又与兵备道关系匪浅,巡抚衙门也有人。

    自己虽然和参将府亲近,但在一卫首官这种重大人事任命上,参将府的话语权是不如兵备的,更不如巡抚衙门,想弯道超车,必须得有强硬的靠山。

    目前除了周启,他也不知道该抱谁的大腿。

    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估且一试了。

    只是难免担心,破虏侯似乎圣宠不太隆啊!

    就成山卫的这点事,若是陛下任信破虏侯,就不会再派钦差下来调查。

    而是直接召破虏侯回京奏对。

    派了钦差下来,就说明对破虏侯并不是无条件信任。

    也不知这番表忠心结果如何!

    唐文享也只能安慰自己,该做的都做到了。

    剩下的就看天意吧!

    唐文享离开后,蒋秉兴也从后堂出来。

    周启问他:“明举觉的此人如何?”

    蒋秉兴道:“侯爷自有定见,又何须询问在下!”

    周启叹息:“姚兆年在走其他的路子,不用此人我好像也无别人可用。”

    蒋秉兴道:“侯爷若欲政令通畅,则非唐文享不可!”

    周启轻轻点头,这是大实话。

    让唐文享上去,才能保证他以后的一系列政令畅通。

    若是让姚兆年上去,日后给再他来了阳奉阴违。

    明面上不反对,暗地里却拖后腿。

    那可就闹心了,总不能再来一次清洗。

    折腾一次,崇祯帝或许还有耐心听他解释。

    再来一次,崇祯帝会怎么想?

    大概率会觉的他无治政之能,折腾的地方不得安宁。

    周启心目中的守备人选其实是胡明志,奈何胡明志的官太小了,千户直升指挥使,不是难度太大,而是根本就没有可能,就跟县长直升市长一样的。

    中间得跨越好几级,难度太大了。

    只能先把唐文享顶上去,稳住基本盘再说。

    今天给这些官员来了一个下马威,肯定会弹劾不少。

    不过既然皇帝遣了中官,应该不会听徐应元的一面之词。

    多半还有其他暗线,不知道皇帝会怎么看。

    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并无出格,完全就是在维护皇帝的权威。

    应该不致让崇祯帝不爽。

    只要皇帝那里不出问题,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

    翌日。

    周启和成山卫一众官员接了皇帝圣旨。

    本以为宣读完圣旨,这些官员会立马展开工作。

    没想到竟然集体休假啊!

    一个个腰酸背疼的不在状态,手上的水泡更是疼的厉害。

    都没办法工作,打算先休息一天再说。

    周启难得宽宏大量,倒也不催促。

    下去转了一圈,回来后屁股还没坐热。

    那位登莱按察使却偷偷摸摸的来求见。

    周启坐在上位,冷然问:“你有何事?”

    按察使勉强打起了笑脸,道:“侯爷,渔民之事可否放下?”

    周启一哂,原来是专程下来捂盖子的,冷然道:“你想让我欺君?”

    “这……”

    按察使哪敢接这种帽子,只得拱拱手:“侯爷慎思啊!”

    周启失望叹息:“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你等寒窗苦读十余载,却不知都读了些什么玩意儿,先贤的治世经典难道是教你们去侵占民田,鱼肉百姓的吗?”

    按察使涨红了老脸,默然不语。

    周启随即调整心情:“我可以什么都没看到,不过你们这些王八蛋想让我当瞎子,就把喝的成山卫渔民的血都给我吐出来,不然老子就将你们这些虫豸的疮疤揭开,让陛下看看你们这些虫豸究竟腐烂到了何等程度,给你们放一下发臭的脓水。”

    按察使为难道:“侯爷可否宽限几日?”

    周启挥了挥手:“赶紧去商量,巡察御史回京前,给本侯个结果,否则过期不候。”

    按察使道:“侯爷,朝中诸公有句话让下官转告。”

    周启皱眉:“有屁就放!”

    按察使暗戳戳鄙视了下,这可真是个粗鄙之辈,道:“诸公赠言:凡事适可而止!”

    周启问道:“这是在警告我吗?”

    按察使道:“下官不知。”

    周启点了点头:“滚吧!”

    按察使拱拱手,脸色难看地退了出去。

    周启拧眉思索,琢磨能榨出多少油来。

    蒋秉兴一直当透明,这时总算说话了:“侯爷,朝中诸公此前虽然多有敌意,但并未撕破脸,如今既让人带话,在下以为应当适可而止!”

    周启轻轻点头,此老成之言。

    大明的文官士大夫集团太庞大了,真要是联合起来,很多时候就算皇帝也得妥协,更别说他一个侯爵,陕西的农民军还不成气候,大明也没到风雨飘摇的时候。

    还是要继续苟,广积粮多练兵等机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