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看大海 > 十六、倚海静思

十六、倚海静思

    十六、倚海静思

    人能认识大海吗?能了解大海的奥秘吗?能洞察大海的先机吗?

    然而再次,再再次,多少年,多少次来到海边时,感受则转入了另一个领域。

    这一次走向大海深处,环视四周不见陆地,站在船舷欲放飞心情,任凭思绪神驰,尽情领略与感悟

    大海,是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雄浑,广阔、宽厚、和谐。那些与海有关的古老与现代的歌词韵律不由自主地自我的喉咙中飞出,一直向着四方与海的上空飘游,荡漾着融会于訇訇不绝于耳的唱和之中!

    听,那一阵阵自远而近风卷的万丈豪情。

    看,那一层层自浪铺天盖地的一泻万顷。

    大海,分明诉说着一种古老与沧桑,一种雄浑与悲壮,一种博大与残酷。

    书上说大海是湛蓝的,天空是蔚蓝的。然而,在一个不见太阳的多云的下午,眼前的大海和远处的天边却是迷蒙的,不见天水相连处的似如一线的景象。书中的大海比眼前的要浩大,丶而眼前的大海比书中蕴藏更有不测的力量。

    大海是丰富多彩的,在不同人眼里,不同人的耳中,都有不同的神奇和赞美。

    在诗人的眼中,你是激情和浪漫的,潇洒而灵动的,美妙而温馨的,诗人会投入你的怀抱,爱你的宽广,爱你的雄浑,爱你的深沉,爱你的胸怀,爱你的深邃,爱你的苍茫,甚至爱你的寂寞,喜欢你发怒时的阳刚之气,喜欢你沉静时的温柔浪漫,诗人会歌颂您的伟大,歌颂海风是你的脉动,海浪是你的心跳,宽广是你的精神,深邃是你的智慧,海涛是你的气魄……

    “大海的快乐在于她永不疲倦的运动中“。智利的诗人聂鲁达如是说。大海快乐不快乐,或许只有诗人才能体验到,他还深知运动是大海快乐的本源。而大海难道真的没有疲倦过吗,还是停歇下来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在音乐家的耳中,他听懂了大海的心语,灵魂的呼唤,海浪一波一波的来了,犹如艺术家的纤纤手指在弹奏着钢琴,惊涛拍岸,那是架子鼓在敲打,海风呼啸,海浪扑击,浪花飞溅,那是长号,中号,短号在吹响,浪花触摸着细沙,波涛亲吻着海岸,如泣如诉,如弦乐,海浪有着节律,海水击打着礁石,那是节奏,金沙滩上,游人的欢笑声,孩子的嬉闹声,海上轮船的汽笛声,构成了美妙的交响乐。

    在画家的眼中,蓝天白云,大海蔚蓝,日出,晚霞,海鸥,轮船,椰子树,金沙滩,各色游人,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色调都有,而且是那样的大气,那样的广阔,那样的变幻莫测,激发无穷的灵感,一轮红日在海上喷薄而出,是一幅壮丽的诗篇,一只小木船在海边悠悠摇晃,也是一景,一个飘发的美女走在沙滩上,也很靓丽,出海的渔民又是一幅劳动的场景。

    英雄站在海边,你的伟大,你的波涛,你的巨浪,你的惊涛拍岸,你的暴风急雨,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飓风,会使英雄气冲牛斗,热血澎湃,豪气勃发,给她勇气,给他力量,给他豪情,给他意志。

    在哲学家的思想中,释迦摩尼看着恒河,菩提树下悟道,老子沿着黄河,骑青牛入关,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大海的广阔和深沉,超越了恒河和黄河,无限的时空,蕴藏了丰富的内容,海纳百川,吸收了多少精华,有开发不尽的宝藏,也有无限的思想,苏格拉底,康德,黑哥尔,这些哲学大家,人类思想智慧的集成者,肯定都受过海的洗礼,海的熏陶,海的启发?

    在心理学家面前,茫然无际的大海,会产生时空静止的忘我感觉,人的漫长岁月在大海面前不值得一提,人的坎坷经历和打击,与每天每时每刻经受海浪冲击的礁石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海航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大风大浪,疾风暴雨,人生怎么能有一帆风顺呢?庄子曰:外化而内不化,大海不就是这样吗?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海表面风吹浪起,那深邃处却波澜不惊,做人也是一样,在人生的跑道上,像奔流到海的小溪,长江,黄河,一路欢歌,遇坎跳过,遇弯绕走,直奔大海,永不回头,要顺从外界事物的发展,不要流连驻足,不要贪恋身边的假象,两岸的风景再美也不属于自己,若是停顿,留恋,驻足不前,就没有了活力,变成了一潭死水,只有万流归海,海纳百川,融入大集体中,融入大自然中,才能永不干涸,才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深沉,在大海中,才能内心平静平淡,归与虚无,永生不灭。

    历史学家,如果就时间尺度而言,最辽阔的莫过于历史。人类一代代经历了多少个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变革!有原始和质朴,有灾难和战争,有奴役和反抗,有丑陋和邪恶,有美丽和善良,有建设和创造,有文明和进步,有和平和幸福……历史的天空像漫长的画卷和诗篇,留下了无数的感叹和教益。但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全部的人类历史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人类还太过年轻!生命源于何时?尚无明确答案;宇宙从何而来?更是探索中的课题。我们生活在时间之中,却不明时间的源头和起点。人类对一个世纪以后的一切,都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更不明人类、地球和宇宙遥远的未来。这个有趣的探索,则是“未来学”的使命。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个不明始点和终点的时间轴,是一部没有开篇和结尾的史书!

    然而,宇宙之大、历史之长皆可包容在人的心田和脑海之中,最辽阔的还是人类的思维和胸怀!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思维可超越已知的时空,幻想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未知,怀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进行不倦的探索——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饶有兴味的享受。人们的胸怀因饱受磨难而深沉,因俯视人生而超脱,在平凡中升华着高尚。善良的心灵,怀着对亲人、朋友、老幼和弱者的深情,能作出无条件的奉献和牺牲。进步人类的胸怀,能接纳多元的文化,创造出无尺度而高价值的精神产品,演奏出一部部雄浑的协奏曲,不断把文明推向新的高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茅盾也曾说:“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真是所见略同。这里有时空结合在一起的多彩的存在,于有限中充满无限,和谐着激情和理性,丰富着深邃和崇高。

    人类学家,站在大海面前,会陷入深深的沉思和自责,对于陆地而言,大海以她无限的空间,袒露出母亲宽厚的胸怀。海簇拥着大陆,源源不断地为陆地输送着丰富的水汽,葆山川永绿,赠大地常青,让人类生存的气候得到充分的调节,使生灵的栖息状态充满祥和。看吧,大海夜以继日地接纳着无数大小小河流,还有它们裹挟的滚滚泥沙,她不分它们的国籍和所属地域,对它们的加盟不设关卡,不收关税和会费,她对河流不许诺天堂,而对河流的虔诚毫无疑义,一一接受它们的膜拜,对它们永唱着国际歌:来吧,来吧,孩子们,这里才是你们的归宿,是你们展示身手的大舞台。

    还有内海的滩涂,在潮水的涨落间,得到大海的无数悉心关照,在这里,小蟹.小蛤蚶等生灵们自由地俯仰,吸吮着充足的营养。毕竟大海已被这些生灵视作自己的家园。

    船自然是大海的最受恩惠者。海作为航行的良好载体,为无数大小船只提供来去自由的方便,不向船只收取海上通行的任何费用,但海对船的行驶也不听之任之,只为其有限制地服务。船与海之间保持着一种默契:海对船提供来往的便利时,也并非让它畅通无阻,船只能沿着规则的路线行驶,不然就会受到某种天然规则的惩罚,那就是海在水面下布置了一些暗礁,对船的航行进行水平测试,船若要免除沉没的危险,就须绕开礁石而行。当然,也有某些船只斗胆以身试法,其结果是受到大海的惩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多少年了,大海作为巨大的聚宝盆,天然的营养库,成为了大陆的坚实后勤保障,她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丰富的各种鱼类、海菜,向工业源源不断地供应黑色血液-石油,她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谁看到她向人类索取过报酬?海是人类起源之地,她不断哺育着一拨拨的生灵,年年岁岁,无怨无悔。海的奉献精神拨动了诗人的情感神经,由衷地对大海唱着昂扬的赞歌。

    可又有谁能完整地对大海的性情作一番描述,对她无以复加地创作赞美诗?我想我是不能够的。你呢,也绝对无能为力。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对所有描写海的诗文情有独钟,我的目光因它们的文彩而熠熠生辉,被它们的感性语言所感动着,心空也瞬间为之照亮。

    而事实是,过分的赞美已不为大海所接受,她更多的是保持冷静和沉默。因为人类的污染,变本加厉的污染,使得大海与人类的隔阂与敌意在日渐加深。无数媒体在报道海里的鱼儿在大量减少,一些珍惜保护动物濒临绝迹的境地。请看看那些浅海的鱼儿吧,它们深受人类污染之害,正奄奄一息地控诉着人类:你们可是在自毁家园哪!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仅仅满足于食物,后代繁衍的交配权,唯独人类看起来是唯一一个缺乏“满足”基因的物种。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野生生物中,狮子、老虎、猴子、猩猩,数不清的鱼类,它们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不会占有更多的食物,不会在非繁殖期交配,所以它们不会患肥胖症,不会有任何浪费。“从不满足”是人类特有的基因,渗透到每个人的骨子里,产生了永不满足的肆无忌惮的欲望……每个人都想要更多:更多的钱、更大的房、更好的车,更高的官,更奢侈的生活、更出名、最漂亮的妻子,最帅的丈夫、更美的鼻子和乳房、更开朗,甚至更多的性爱、更大的权利……等等,每个人都想要他没有的东西,都要比别人更多、更好,都不遗余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费尽心机地得到它。得到之后呢?我们还想要其他东西,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再发展下去,有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在仿生学领域,人类社会的许多科技发明进步,都受到了大海生物的启发,据说,大海里面有上千种生物,有100多种生物的神奇本领,被人类仿生利用,如河马的皮肤,它的分泌物能有效的防晒防菌调节体温,鲸鱼,海豚的游泳姿势,发挥了最好的能量和最大的速度,海洋生物,它的外形,它的骨骼,它的皮肤,大多具有螺旋状,螺旋形,螺旋曲线等螺旋特点,节能,安全,环保,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军事,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用品,将来会有更多的领域向海洋生物学习,提高人类的生存技能。仿生学提供的机会恰恰满足了我们对资源的需求,并且几乎能够彻底改造地球上的每一个行业。

    道学家在思考,人要顺其自然的生活。老子的基本思想:缘来缘去,顺逆从容,顺其自然,随缘而安。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也应该依从自然的状态,顺其自然,随缘而安,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事情临到了,人自会知道怎么做;事情还不明朗,也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就是顺其自然、随缘而安。

    不强求,不折腾,顺其自然,内心安然,外在和谐。独立思考,做人适度。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眼光长远,顺逆皆宜。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切事情放长远了看,都会“不一定”,好的不一定好,坏的不一定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边塞有位人家,马跑到胡人那里,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却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如果能看到这点,处顺境就不会得瑟,而有危机意识;处逆境就不会沉沦,努力寻求转机。于是不利就能降到最低,有利就能保持最久,这就是眼光长远,顺逆皆宜。

    懂得柔弱,和光同尘

    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和光同尘,首先要有宽大包容的胸怀,老子所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就是常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承认和接纳人、事、物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本就千姿百态,世间事本就各种各样,每一个人也都有每一个人的活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