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谢台湾省“中央研究院”严耕望先生所著《唐代交通考图》,从此书中,通俗易懂的文字、插图,让我直观的掌握到了西域的山川分布、交通路线,避免在作品中发生地理上的硬伤。

    感谢河北省社科院孙继民先生所著《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从此书中,直接学习到了唐代边军的编制、职位、兵员构成及瀚海军所辖区域、军种、军阵等,尤其是在其他史籍中没有介绍到但实际存在的地理位置、兵种等,本作品大量借鉴了《文书研究》对于瀚海军的相关史料,贴近当时的实际。

    感谢唐代玄奘法师所撰、辩机法师所编、贵州人民出版社芮传明先生所译之《大唐西域记全译》,此书对西域,尤其是西域之外的地名地理、风俗、人种、语言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乃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瑰宝。本作品大量的采用了当中的史实资源并进行加工,譬如中原遗民所建城池小孤城的出现,就是直接出自《西域记》卷一2.4节,并非虚构;

    感谢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邢春林先生所著《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干河西岸遗址群的调查与研究》,从此书中,学习到了西域城镇、堡、屯、烽戍之间的关联与协调、预警与防御功能。

    感谢日本小田义久先生,他对“唐开元四年制授李慈艺上护军告身”照片的发现与研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贡献,同时,感谢陈国灿先生所著《“唐李慈艺告身”及其补阙》,对散官、散阶、勋官、职事官、爵位的委任流程作了详细的介绍;

    感谢李瑾先生所著《唐代碎叶镇城历史地理问题研究引论》,从此书中,进一步加深对碎叶及周边州的位置、民族构成的了解。

    感谢李锦绣先生所著《唐代庭州地区的人口与营田》,通过此书的解惑,有如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西域与内地隔绝通路后,孤悬西域五十余年、以百万人口计的大唐北庭与安西驻军、百姓、行客,其衣食等生活物资、兵员与马匹来源何处,并一窥隔绝通路后的经济情况;

    ……

    还要感谢《旧唐书》、《新唐书》、百度文库等等、等等,需要感谢的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没有您(们)的指引,我无法完成这篇作品,。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研究,也使我对西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消失在时空中的那些人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感谢历代以来,在西域的开拓上付出牺牲、在西域的经营上付出辛勤劳动、在西域的稳定上做出贡献的所有前辈们,是他们,在历史上画下了厚重的一笔,给后人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团结、包容、开放、图强、责任、勇敢”的宝贵精神财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