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吴钩行 > 第5章 鏖战花泉堡(下)

第5章 鏖战花泉堡(下)

    第5章鏖战花泉堡(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电光石火间,噶尔•东德玉松大喝道:“速速拦截前来的骑兵!违者格杀勿论!”

    千夫长卫士及左近吐蕃兵见噶尔•东德玉松下令,立即擂鼓召集军兵,以便在主帐面前形成一道道拦截线。双方尚隔着七八十步远,但这个距离上,越来越多的吐蕃人开始集结,借着火把看得真切的杨参见事与愿违无法偷袭,立即调整战术厉声喝道:“弓箭准备,目标主帐,三连射!”

    弓箭、横刀、长兵是每一名唐军的标配,也就是说,走精兵路线的唐军既是远距弓手又能近身格杀,还能组成军阵,这也是唐军能纵横天下的原因。

    听镇将下令,二百安西军立即在马上展开骑射,六百支羽箭以几乎不间断的方式朝主帐漫射开来,这是唐军不求精准而是以面打击的形式对一个点进行覆盖射击的惯有战术。

    噶尔•东德玉松与安西军作战多年,早有准备,反应也最是速度,以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敏捷程度躲入卫士之后,转眼间便不见了身影,但多仁•丹增班觉、昆•贡觉杰布等人便没有那么幸运了,多仁•丹增班觉被射中胸膛惨叫不己,虽入肉一寸,不过有盔甲护身,休养几旬便可痊愈。只是那昆•贡觉杰布便情况不妙,身中四箭,其中一箭命中左眼一箭命中脖子,皆是要害,竟然被直接射翻,只倒地抽搐几次便不再动弹。

    唐军果真是训练有素,这轮射击取得的战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对敌主将的射击效果也只能到此为止,失去了目标,他们再在这里耽搁于事无补。只听到杨参又是一声秦腔唱起:“锋~矢~阵~提枪,刺~~”

    刚才还有些散乱的安西军,突然向中央集结,锋尖,便是杨参,他虎目如注,长枪一挥,率军先从较为空虚的主帐右翼切了过去。这时,吐蕃人的羽箭开始射入骑阵,偶尔落马的唐兵被后面的疾驰而进的战马踏成肉酱,对此,杨参浑然不顾,吐蕃主帐已没有偷袭的意义,那么只有退而求其次,尽量将吐蕃大营搅乱,为郭守捉提供外围援助。

    此时此刻,已战了小半个时辰、浑身是血的郭镇西正奋力飞舞着马槊,明知一对一不是唐军的对手,但吐蕃人就是不断在马圈处填人,多少横刀砍得卷刃,多少牙兵手里已不下六七条性命,尸体也已经码了怕有三尺高了。面对如潮水般涌上的吐蕃人,郭镇西甚至有一些错觉:这些吐蕃人是不是有九条命,要不然,怎么杀不绝呢?

    明显的,他感觉到挥动马槊的速度开始慢起来了,力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抽空,有一刹那间,他分明感觉到自己的战线在后退,直到他听到杨参那熟悉的秦腔,这个时候他才回过神环顾整个战场,虽然看不到,但郭镇西分明听到烽火台的另一面同样沸反盈天,时不时能听到军兵一齐发力时的整齐唐音。

    “将士们,我们的援兵到了!”这一刻,力气没来由的从土地上源源不断的注入身体,郭镇西及牙兵、陌刀兵的精气神被提振了七八分,分明已呈现颓势的阵线又有了张力。

    这时,马圈处的吐蕃人突然退下,郭镇西心中的狂喜还没有表露出来,一队一队阵形严密的吐蕃军接替了方才鏖战多时的的友军,出现在郭镇西的周围,一排排的弓箭手、枪兵、盾兵,将唐军围在中央。

    “举~盾~”郭镇西的担心提到了嗓子眼,也许,这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战了,他苦笑一声:他XX的,早知如此,还不如在烽火台老实呆着,但他愤怒的眼里,不带任何畏惧:“来吧,蛮子们,来尝尝你郭爷爷马槊的味道!”

    吐蕃军中,有惊无险避开唐军的噶尔•东德玉松力挽狂澜,迅速接管其余两个千夫长的兵力,随着神智的恢复,他的指令也一道一道发出,调集本部人马合围郭镇西,以多仁•丹增班觉的兵力在大营中开始以各个百夫长为核心,逐步建立一个个稳固的防御点,使杨参在大营内的践踏效果越来越小,他现在正勉力的对混乱的昆•贡觉杰布所部进行弹压与集结,只要再给他半个时辰,这支军兵便能整顿出秩序,届时便是一支实力强劲的生力军,到那时,无论是唐军还是反叛的探营--他以为是徐舍人反叛了,皆可一网打尽!

    吐蕃人的反击越来越有力,一个个的防御节点逐步连成线,线又逐渐连成片,杨参人马的活动区域越来越窄,速度也不得不降了下来,他看了眼身侧的徐经,苦笑道:“事不可为,看来今晚就要在这里交待了,只是可惜兄弟你,跟错了人,还不如昨日不要降我安西军!”

    徐经“哈哈”一笑:“昨日若是不降,这项上人头早已落地垒成京观,哪里还能在这里与将军对话!”

    杨参被他这话惹得一笑,再看看周遭恶劣的形势,也释然了,坦然道:“言之有理啊!可有力气再冲一阵否,你我并肩战至最后,也算是兄弟一场了!”

    徐经又是“哈哈”一笑:“将军,安西军不会败!我还等着乘胜追击斩立新功呢,将军请听!”

    就在战事朝着有利于吐蕃军的方向发展时,世事无常,事态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大雪纷飞的寒夜,从北方陡然传来隆隆的巨响。转眼之间,方才还漆黑一片的夜色里,突然凭空的冒出无数白色魅影,也只是一眨眼间,似有千万匹长着双翼战马浩浩荡荡地飞赴而来;马蹄践踏大地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整个地面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是鲁意、郑子路的二百唐军及窦颖的民部共八百人马!他们仍按原计划三更出发,四更才抵达安泉堡。当鲁意看到吐蕃营内喊杀声一片而镇将并未按计划等候大军时,他心里已经咯噔了一下:会不会来晚了?

    “冲~”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命令。

    鲁意拚命用马刺拍打马臀,战马被激发得撒开四蹄,如箭一般射向吐蕃大营,他的身后,扯着嗓子呐喊的数百骑大唐军民如风卷残云般跟进,驻守寨门的蕃将刚要拦截,被长于纵马冲杀的鲁意长枪挑翻在地,不过几个呼吸间,那蕃将已被后继的马匹踏成一堆碎肉!

    进营后,鲁意、郑子路及窦颖率领各自人马兵分三路,鲁戍主直接从中央往前切,郑子路与窦颖则从左右两翼漫卷。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接将吐蕃大营踏成一锅粥。

    特别是窦颖所率人马,切莫小看了他们,基本由健儿、壮妇及孺儿组成的民部,因拚命嚎叫而扭曲的脸庞看起来暴戾无比,他们也没什么招数,但凡看到吐蕃人,只知一个劲的挥动着各式兵器,使劲浑身力气的砸、砍,就算对方进行反击,也不会躲避,那凶狠劲,连唐军见了都怕,汉人的血勇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哎呀,唐军居然还留有后手?!”原本已看到胜利之神在抬手的噶尔•东德玉松顿时只感头晕目眩,他眦睚欲裂的盯着这些生龙活虎般追杀麾下将士的唐军,他嚎叫不己:“统统上前,杀尽唐狗!”

    作为生力军的鲁郑窦士气高扬是实情,就是郭镇西与杨参所部,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看到希望的他们,身体里爆发出滔天战意,将身体里的每一丝力气皆榨取出来。

    挥舞着马槊的双臂又有了无穷的力气,如臂所指的长槊在他的手里,既如下山猛虎又如入江蛟龙,使出团团银花,锋尖所到之处,皆无一回之敌。

    “尉迟仁、苏阳、白无病何在?”

    “末将在!”

    “陌刀所向,皆为齑粉,刀~花~踏~阵~!”

    “遵命!”尉迟仁镇将陌刀斜劈,随着“嗬嗬”之声,二百把陌刀快速分成十个队列,每列二十名唐兵,只见刀光一闪,第一列视若无物只顾朝前劈下,很快第二列越过第一列,刀光闪过,寸草不生,几乎没有任何停留,第三列已接替第二列,十个队列滚动向前,形成一把永远向前翻动的刀花,美丽又恐怖的刀花在雪夜中盛开,绽放的花朵下,所有敢于拦截阻拦之人皆身首俱裂。

    大唐陌刀阵闻名天下,武威郡王郭昕却在其叔父郭子仪兵法的基本上,修改了陌刀阵,独创出刀花踏阵式,曾令无数西域敌人闻风丧胆,可惜的是陌刀阵需重金打造,而刀花踏阵式更需要在陌刀兵优中选优者才能掌握,直到今日,安西军只有这二百陌刀兵才训练出来,若能有五千将士练得此式,辅以骑兵护卫,便可纵横天下了。

    郭镇西又喝道:“牙兵曹永金、史列、石敢何在?”

    “末将在!”

    “随本守捉斩将夺旗!”说罢,郭镇西马头一转,钢槊直指噶尔•东德玉松中军所在。

    “杀~”众唐骑跃马而出,朝吐蕃中军戮力掩杀,所到之处,吐蕃兵非死即伤,血流成河,一片哀嚎不己。

    方才还准备全军押上与唐军拚个鱼死网破的噶尔•东德玉松发现己方士气不断下坠,而对手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麾下被杀得人仰马翻,大营之内,吐蕃人到处狼突豕窜,战意全无,毫无疑问,已经无力回天了。

    “罢了罢了,左右,护多仁•丹增班觉上马,包裹昆•贡觉杰布千夫长尸首,随某撤!”即下决定,噶尔•东德玉松绝不拖泥带水,纠集左近的残部五六百余人,趁唐军还在狂呼酣战之际,消失在雪夜之中。

    大唐元和三年十一月廿四(公元808年12月14日)凌晨,安西大唐军民于花泉堡大胜吐蕃军,以亡七十三伤百零五的代价,杀敌三百七十有余,俘敌千一百,马匹一千二百匹,羊牛千余只,粮草九百担,兵器盔甲不计可数。

    *接下来,另一位主人公将横空出世,崛起于碎叶草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