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吴钩行 > 第8章 父王遗笔

第8章 父王遗笔

    第8章父王遗笔

    徐经心下一宽,结果虽离收编全额吐蕃俘兵的这个目的还有些距离,但总算守捉使与录事参军网开一面,意外的是能成为“同戍主”--带不带同字无所谓,能实领人马才是关键,赶忙拱手作辑道:“谢将军,谢刘参军二位大人成全,至于粮草,在下当尽力周旋,能多活一口也是好的。在下必为安西唐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这徐经平白无敌的就分得了一些俘虏,副镇将尉迟仁与杨参便急不可耐的联手出列道:“禀守捉使,我等麾下与敌周旋、鏖战五日,士卒损失颇大,望将军补充些许军兵,莫。。。。。。”

    郭镇西被这左右手弄得有些又气又好笑,那徐经为了要点人,还能转弯抹角的“圣人有云”,这尉迟仁就是个纯粹的武夫,这么直白的要人也就算了,你杨参自诩聪慧,怎么也跟着起哄,他用手指了指尉迟仁又指了指杨参,好半天才压下了要大骂几句的冲动,回归理性道:“五天来,我安西唐军损失了六位戍主,眼下只余十位,加之又得千余俘兵,是时候做些许调整了。陌刀阵乃安西军中流砥柱,我意扩至三百人,仍由尉迟迟镇将率领,调杨参部步卒戍主裴再兴入陌刀营,与戍主苏阳、白无病各领一百军兵。”

    众人一听,皆目瞪口呆,按唐制,边镇戍主最高辖五十军兵,这一百军兵,再相当数量的杂役,差不多是镇将的统兵数了。

    还是尉迟仁藏不住话:“将军,在下有个建议,升伙长为戍主、戍主为镇将,将军晋为兵马使。。。。。。对对对,安西军兵马使!”

    其实他还有一个言外之意,戍主升镇将,守捉使晋兵马使,自己这个镇将升个守捉使什么的,应该也在情理之中罢。郭镇西脸上顿时洋溢着阳光般的笑意,看向杨参、鲁意、郑子路等人:“尔等均是这么想的罢?”

    这可有拥立之功,杨鲁郑等人马上推金山倒主柱纳头便拜,皆齐声道:“恭请将军迁升兵马使!”

    “啪!”只听到堂上重重一拍,众人忙抬起头来,只见郭镇西黑着个脸似乎要吃人一般,未待众人反应过来,郭守捉使以不为常人察觉的眼神不经意的扫了一眼录事参军刘谨,接着又是一拍:“放肆!兵马使是尔等说迁升就迁升的?!朝廷虽远在长安,但百官迁调,皆听皇命或由节度使、诸部、录事参军所议。哪怕如吾父节度安西,兼巡察采访,也只可任命幕僚,其余安西四镇官职的迁调虽可安排,都需呈报朝廷知悉准允。尔等可知,郭某不过一守捉使,若非录事参军点头,哪怕是一个伙长的升调,皆无权任命。方才诸位已犯下僭越大罪,重则砍头,轻则流放,此事再不可议!”

    向来稳重的录事参军刘谨“咳咳”两声,打了下圆场:“将军言重了,刘某不才,承蒙节度使厚爱,曾给予刘某已盖大印的空白戍主告身二十份、镇将空白告身六份,若将军有所推荐,刘某定会酌情谨慎考虑,至于伙长的任命,些许小事,但有功劳在身,将军知会刘某便可。”

    他这话说得很水平,伙长之类升个戍主是可以考虑的,不过告身在我这,我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至于镇将、守捉什么的就别想迁升了,节度使没给我这个权利。但是呢,我也给你郭镇西面子,对有功军兵,要升个伙长你可以跟我提的,说不定我也会同意的啊,但我表明了啊,要有功劳在身,那些没功劳的,我可没同意。

    这个软钉子一碰,郭镇西的气已消去大半,意识到方才的话有问题,搞不好会被这参军记一笔,马上补救道:“我提到的裴再兴、苏阳、白无病各领一百军兵,也要分成两块,按大唐军制,戍主最高领五十军兵,其余五十,皆为健儿,即陌刀阵的伙长除领十名军兵外,还领十名健儿,至于杂役,不列入编额,附军罢!”

    杨参终于还是忍不住道:“将军,这伙长实则领二十人,加上杂役,怕有四五十人不至,有些勉为其难罢。”

    这次郭镇西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眼神:“杨副镇将问得好,要伙长管辖二十名军兵,甚至将来还有更多人马,确实强人所难。本守捉已有对策,尔等手中用于侍从、跟随、联络、书记、领发钱粮的别奏、傔人,皆可起用,协助伙长统领健儿。本守捉再重申一遍,伙长率十员军兵,戍主五十员,镇将二百员,乃大唐军制,不得更改!

    刘参军,此番大胜,有赖将士用命。我意擢升杨参、尉迟仁副镇将为镇将,另外,本守捉已亲领二百牙兵,如今另外统率六百唐军,再编入八九百俘兵,恐力有不逮。欲擢升一名戍主充任牙兵副镇将,其中鲁意功劳最大,可否迁升为副镇将?”

    刘谨眼角浮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很爽快就掏出已盖节度使大印的空白告身,一笔一画的郑重填上三人姓名籍贯等资料,然后交由郭镇西察看无误后,正式宣布尉迟仁迁升陌刀镇将、杨参迁升步骑镇将、鲁意迁升牙兵副镇将。

    郭镇西沉吟片刻,才郑重道:“按大唐例,边军镇将同校尉,恭喜各位。既做迁升,我意同步调整各营编制,尉仁迟陌刀营,戍主裴再兴、苏阳、白无病,实领甲士三百、杂役三百,鲁意牙兵营戍主曹永金、史列、石敢,实领三百甲士,杂役三百,杨参骑射营,戍主郑子路、窦颖、龙野(步卒骑兵)及同戍主徐经,实领四百甲士,四百杂役。如此,各营不足之数,先从百姓健儿中选拔,再从俘兵中择优补充。各位可有意见。”

    各营皆有扩编,镇将又各迁升半级,哪里会有意见,均脸露喜色。郭镇西又道:“刘参军,我意调数十伤残军兵至参军手下,充任兵功仓法等诸曹跟班、典使孔目官等,既管理民部,又对安西军形成巡察。”

    想不到郭镇西竟然主动提出来,刘谨虽不知何故,但这表明这位守捉已经认可了他在这支军民中的地位,自然欣然应允。

    这时,录事参军才郑重其事的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郭守捉使。郭镇西一瞧,信上竟然是父亲的笔迹,只是平日书写颇为工整的父亲,此次着墨有些潦草,郭镇西匆匆打开,信内曰:“镇西吾儿,见信如父。郭家家规,严苛有余,雨天练文,晴日健体,春夏练兵,秋冬习阵,二十六载,从未间断。望子成龙,欲成大器,他日拜将,开拓西域,远播唐威。

    奈何安西,强敌四立,东南吐蕃,北葛逻禄,西有大食,先失北庭,再失四镇,万里疆域,皆没于敌,父之过也。如今醒悟,城池所累,首之恶也,土地所存,不若存人,民户百姓,国之根本。。。。。。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遇事莫慌,切莫性急。大军主将,奖罚分明,莫要偏袒。欲要事成,贵在用人,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录事参军,功兵民仓,皆有分寸,忠于都府,可信任之。牙兵锐利,防其骄纵,陌刀骑射,中流砥柱,异族之人,用之有度。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山崩不惊,可以待敌。凡战之道,未战养财,将战养力,既战养气,既胜养心。。。。。。

    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夏日防暑,冬添衣裳,若逢佳人,不嫌貌丑,但求人品,便纳郭家,子子孙孙,人丁兴旺。。。。。。

    都府城破,恐在今日,乞望上天,佑尔平安。此去一别,阴阳相隔,世事如此,切莫悲伤,为父绝笔!”

    在信中,郭昕解释了为何从小对郭镇西严格,是希望他能成才,继续“开拓西域、远播唐威”,又客观的分析的失败的原因,得出了开拓、镇守西域的另一个见解,不要死守城池,重点是人丁的繁衍,只要有人,就是根本。

    在对一军之主的要求上,他强调了要会听、会用人、会养兵,对于将来要独当一面的郭镇西而言,将起到莫大的指导作用。最后,郭昕强调要不断的学习才会长进,才能有益于人、有益于大唐。

    尤其当郭镇西看到父亲提醒“夏日防暑,冬添衣裳”时,热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他几乎无法克制的悲怆数声:“父王,您在哪里,可否让孩儿再见你一回!”

    刘谨恐郭镇西在众将面前有所失态,重重的“咳咳”两声并提醒道:“将军节哀,如今安西唐军三面皆是敌军,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漠,眼下虽有缴获,但我安西军民粮草统共不过支撑一旬,加之花泉堡无凭无险乃死地也,不宜久留,须早做决断。”

    郭镇西感激的向刘谨示意,他轻轻叠好信件放在怀中,脸上重又恢复了严肃的神情,对帐内各人道:“刘参军提醒得是,今晨之战,不过侥幸获胜,却改变不了蕃强我弱的大势,相反,此战使我军暴露,将吸引更多的敌军前来围剿,本将预料,不是明日便是后日,蕃军必大军来犯,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