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登基大典

    在乾武皇帝朱慈烺的头七过后。

    大明礼部的官员们拟好了登基大典的过程,选定了良辰吉日,还从古籍当中选定了几个年号,供新皇朱和圣选择。

    大明的中央官员们很快就做好了交接工作。

    大朝会再一次召开。

    “这大明,终究是到我的手上了。”

    朱和圣望着眼前的灵柩,不由得感叹道。

    或许是天意吧,他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是聪明绝顶(蠢笨如猪)的天才(废物),几乎没有一个能正常处理国家事务的。

    正是如此,朱慈烺把目光投向了他,大明选择了朱和圣。

    得益于朱慈烺生前对伪东林党人和江南士人的清洗,朱和圣的皇太子之位在得到朱慈烺的钦定之后,就没什么反对的声音了,更何况,朱和烽的兄弟姐妹的“聪明绝顶”也是名声在外,要是贸然选择他人作为储君,那绝对是取死之道。

    大明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也不知道这位穿越者前辈,又要去拯救哪个世界呢?”

    朱和圣想到这里,口中喃喃道,尽管他的声音极小,任何人都无法听到,但文武百官还是能看到他的嘴巴在动,至于朱和烽说什么,他们不知道。

    很快,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陛下,烈祖皇帝已然大行,礼部诸臣为陛下拟订乾圣,昭和,雍正、乾隆和神武五个年号!望陛下改元称制,扬我大明国威!”

    礼部尚书李云龙行君臣大礼,叩首哽咽道,他眼角的泪珠沿着他那苍老的脸庞缓缓落下,滴在了地板砖上。

    ……………

    雍正?

    这tm不是康麻子的第四个儿子吗……

    还有,昭和……

    这tm到底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这是要让大明的子民成为招核男孩吗?

    一定不是这样的吧……

    招核男儿什么的,千万不要啊!

    更何况,那个招核天蝗和他的招核男孩们对华夏做的事,罄竹难书啊!

    朱和圣想到这里,咬紧牙关,他只感到一阵窝火,甚至还忘记了还有乾隆这个年号。

    “陛下?”

    礼部尚书李云龙开口问道,见到朱和圣还愣在那里,他还以为朱和圣因为如何选择年号而迟迟不做决断,立刻就开口提醒朱和圣。

    此时,朱和圣的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他的目光紧盯着礼部尚书李云龙,李云龙见状立刻就识趣地闭上了嘴巴,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再多嘴了。

    至于朱和圣,他终于在这些年号当中找到了一个华点。

    乾隆……

    乾小四……

    这tm是康麻子的孙子啊……这不纯膈应人吗?

    难道,李云龙真的是天才?

    见此情形,朱和圣自认为也没什么年号供他选择的了,乾圣和神武,二选一吧。

    压制住内心的心情,朱和圣高声道:“朕,承先帝遗志,应当北伐蛮夷,光复中原,全具神州大地!大明需要武德充沛的君臣,神武再好不过了!”

    神武!

    这是一个极好的基调,大明的北伐大业不会停!

    这让文武百官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在朱慈烺几十年如一日的驯化下,除去一部分江南士人和东林党余孽暗戳戳反对之外,大部分文武百官已经成为了北伐大业的拥护者,当然,那些反对派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一齐跪倒在地,对朱和烽行了一个跪拜礼,“万岁”声响彻云霄,许多宫女太监也能听到。

    陛下志在四海,大明中兴有望!我大明天下无敌!

    文武百官大多怀揣着这样的心情,他们对朱慈烺死去的伤感已然消散了不少。

    “众卿平身!”

    朱和圣面无表情地吐出这两个字,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这就是帝王。

    “谢陛下!”

    文武百官高喊道,他们缓缓起身,再对朱和烽举了一个鞠礼。

    紧接着,朱和圣在一个太监的引导下,开始走向一个高台。

    足足九九八十一阶。

    一步……

    两步……

    ……

    五十五步……

    ………

    六十一步……

    …………

    足足九九八十一步,朱和圣身穿华丽的龙袍,看起来面色凝重,一步一步缓缓走过这些台阶,每一步都十分沉重,或许,是大明的担子太重了。

    走到高台上,朱和圣的内心一顿紧张,但他还是强忍着这一切,冷冷地看着一个太监把皇冠戴在他的头上,这样倒是让他看起来成熟了不少。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幼主,但大明没有其他选择了,不是吗?

    “蝼蚁啊……”

    朱和圣向下瞟了瞟底下的文武百官,感到他们的身影是如此的渺小,尽管那些文武百官在平时位高权重,但在压倒性的皇权面前,什么都不是。

    对于一个掌握了军权的新皇朱和圣来说,是这样的。

    只见一个太监拿着三根香一路小跑到朱和烽身边,将香递给了朱和烽,随后便退到一旁和其他太监如众星拱月一样,保卫着朱和圣的安全。

    至于这些太监的忠诚度,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太监大多是朱和圣小时候的玩伴和仆人,只要朱和烽一声令下,他们无论是上刀山下火海都不会犹豫,这就是他们陪同朱和圣享受至高荣耀的底气。

    “烈祖皇帝早早驾崩,屈尊应天,不得厚葬!”

    “朕受命于天,自然应当遵从烈祖皇帝的遗愿,继承烈祖皇帝的事业,中兴大明!”

    “大明万岁!”

    短短几句话,朱和圣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呼喊出来,底下的文武百官和身旁的太监侍卫们全都听到了。

    随即,朱和圣高举三根香,插在祭坛之上,一股又一股的蓝烟从他眼前升起,自今日始,他就是大明的第十八位皇帝了。

    “大明万岁!”

    在场的众人拼命嘶吼着,既然新皇都这么做,要是自己不喊的更响,那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朱和圣只听到“大明万岁”的声音几乎快要震破了他的耳膜,他的大脑也因为高强度的嘶吼声和长时间的站立也变得昏昏沉沉。

    不过,这些礼仪该完毕了……

    …………

    …………

    事实也是如此,没过多久,一大帮文武百官在流程结束之后就散了,大部分侍卫也回到自己的岗位了,只留下朱和圣和他的几位心腹太监回到了乾清宫。

    “大明第二帝国吗……”

    鬼使神差之下,朱和圣的脑中突然想到了这个名词。

    “朕到底在想什么啊……”

    朱和圣透过窗外,看着这虽然经过扩建,却依旧显得狭小的紫禁城,陷入了沉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