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从南明开始的大明第二帝国 > 第13章战前的大明水师

第13章战前的大明水师

    大明,南直隶行省,刘家港。

    “我们吃谁的粮?”

    “我们吃大明的粮!”

    “我们给谁出力?”

    “我们给陛下出力!”

    “我们为谁服务?”

    “我们为陛下服务!”

    “很好,跟我唱,风云起,山河动,烈祖建军兮声势雄,大明壮士兮矢精忠!金戈铁马,百战沙场……”

    战船甲板上,一群身穿棉甲的大明水师士兵刚刚集结在一处,在军官的命令下就开始大声歌唱《大明军歌》,这是他们身为军人的必修课之一。

    至于为什么这样,这很简单,忠君爱国罢了,要是这些士兵对自己一点忠诚度都没有,那朱和圣这个皇帝还不如开摆得了。

    培养军人对皇帝的忠诚,这很重要。

    这不仅仅是大明水兵的日常,陆军士兵亦是如此,只有明确了士兵为什么服务,为谁服务,大明的皇帝才能睡一个安稳觉。

    万一底下的军官来个陈桥兵变,哪个大官被黄袍加身,那是真没地方说理去。

    不过,话归主题,根据帝国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在大明帝国多数人参军的选择当中,大明水兵其实是末位的。

    当然,哪怕是同时代的西洲诸国,对于当水兵也没什么过高的积极性,同时代的西洲海员成分大多为热爱冒险的航海员、穷凶极恶的罪犯和穷得揭不开锅的穷鬼。

    但那些靠着强大的海军得以殖民掠夺的国家而言,海军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

    对于大明来说亦是如此。

    就目前而言,大明的军费将近一半像是打水漂一样投进了大明水师,但说实话,大明水师的地位并没有特别高,由于大明水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功业,导致陆军和骑兵对大明水师意见很大。

    当然,朝堂的文武百官对大明水师也是颇有微词,光吃饭,不干活,像什么话?

    大明的财政本来就不足,军费本来就不太够,结果还要分给大明水师一半,对于大明官僚系统的大部分人来说,这肯定是不像话的。

    就这么说吧,不管是已经列装了新式火器的陆军,还是坚信骑射无双理论的骑兵都认为帝国大力发展水师是浪费国力,有那个时间不如开足马力生产火器所用的弹药,北伐需要大明水师吗?

    貌似不需要吧?

    除去需要大明水师保护的海商和渔民,基本上没什么人需要大明水师,大明水师基本上就处于姥姥不疼妈妈不爱的状况。

    得亏烈祖皇帝对大明水师的坚持,大明水师才能够茁壮成长,拥有千艘船只的规模。

    得益于大明水师的“好名声”,大明的泉州船厂、刘家港船厂和琼州船厂这三大船厂被并称为大明最没用的三大工程。

    “轰隆隆!”

    “轰隆隆!”

    伴随着无数舰炮的声响,大明水师的士兵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

    数十艘战船有序组织,朝着演习小岛持续宣泄着自己的火力,炮弹跟不要钱一样地朝着演习小岛射击。

    没过多久,只见演习小岛上在经过轮番轰炸后,寸草不生,只有滚滚黑烟。

    这场面,放在十七世纪的所有国家都是相当壮观的,但这只是大明水师某个舰队的日常训练而已。

    所以说嘛,大明水师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吞金兽。

    至于这一切,刘家港造船厂的众人大抵是看不到的,他们正在建造第三十六艘郑和级战列舰。

    据说,郑和级战列舰,宽三十多米,长六十多米,吃水十米,排水一千吨,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战列舰。

    当然,为了制造郑和级战列舰,大明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制造一艘郑和级战列舰就需要差不多一千多棵树,不光是这个,郑和级战列舰还对树木有严格的要求,有问题的树木只能淘汰掉,光是挑选树木,就调集了大明全境的树木。

    而且,树木经过长时间的晾晒,排除了木材内的水分后才能开始动手,再之后还要进行加工,直到成为一艘真正的战船。

    在经过改造后,郑和级战列舰能够容纳数十门火炮,同比其他的战舰,郑和级战列舰简直就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为了让船的航行寿命更充足,先帝朱慈烺更是破天荒的提出了船底覆铜的设想,虽然被工部的官员们给实现了,但是高成本的支出更让其他的官员们心怀不满。

    直到朱和圣继位,他们就撺掇着朱和圣停止对大明水师的过高支出,但令人费解的是,朱和圣依旧延续了富养大明水师的政策。

    理由嘛,很简单,水师保海权那一套嘛。

    海军不是没用,只不过是对一个不想开拓的国家没用罢了。

    “老马,你想到三保太监下西洋了吗?”

    一名身穿蓝色棉衣的李姓船工向龙骨前仔细检查的一名船匠喊了一声,顺手把怀里装着白酒的酒囊扔了过去。

    “此话怎讲?”

    那个马船匠歪歪头,接过了酒囊,神情有些不解。

    “你知道吗?帝国在大明水师上投入了将近一半的军费,百姓苦不堪言,文武百官极力要求陛下减少对大明水师的投入,这可不就是当年三保太监下西洋嘛,没多少年,这一切怕是要……”

    “害……”

    说到这里,那名李姓船工面露忧虑之色,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见到那名李姓船工如此沮丧,马船匠也是拿起酒囊就把酒往嘴里灌,感觉到身体暖和后,他就开始安慰李姓船工。

    “李星啊,不要急,既然先帝在大明水师上投入了这么多,那自然也不是光为了劳民伤财,肯定是有什么深意的,现在还没有关停我们的船厂,不就是因为大明水师还有用吗?”

    “想想被大明水师保护的渔民,想想被大明水师保护的海商,再想想伪郑海盗,怎么想陛下都不会对大明水师动手的吧?”

    听到马船匠这么说,李星并没有高兴,反而还慷慨激昂地说道:“当年宣德年间也搞了下西洋,可搞了一回就完了,宝船停建,那时候的文武百官可想过我们大明水师还有用吗?!”

    “傻鸟,看《大明报》!你还郁闷上了?!”

    马船匠直接掏出口袋里被折皱的《大明报》,李星见状连忙跑了过来,直接抽走了《大明报》,放到了自己眼皮底下。

    “《大明第一岛链论》?夷洲与大明的人种关系?什么东西啊?这跟大明水师有什么关系吗?”

    乍一看,李星真看不出什么东西,但马船匠很快就看不下去了,直接开口了。

    “说你傻就是傻,看看那些地方都在哪?”

    咚!

    在马船匠的提醒下,李星的大脑如同被惊雷劈到了一样,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大喜道:“好极!陛下要光复海外故土!大明水师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马船匠笑了笑,点点头,说道:“看来你悟性还不算太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