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北伐进行时

    三月十日。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明军成功光复了满清顺治江淮防线上的蚌埠和宿豫两地,共计击毙清军五千多人,俘虏清军三千多人。

    而明军只有一百多人阵亡,三百多人受伤。

    要知道,按照原计划,攻克两地至少要耗费五天时间,付出两千多人的伤亡。

    但摊牌计划的效果让大伙都出乎意料。

    明军可谓是超额完成了摊牌计划的战略目标。

    当然,为了摊牌计划的顺利进行,明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此次摊牌计划当中,明军共计调集乾武二十五式重炮一百多门,乾武虎式重炮三十多门,其余火炮大炮五百多门,还有各种小炮一千多门。

    明军对蚌埠前线的轰炸持续了将近五小时,对宿豫前线的轰炸持续了足足七小时之久。

    明军对两地一共倾泻了炮弹十多万发,几乎是用炮弹将两地清洗了一遍。

    因为大明火炮对两地不计成本的轰炸,明军至少有三门重炮、五十多门小炮和十多门火炮无法再次投入前线使用,只得送到后方兵工厂进行大修。

    但说一千道一万,结果还是好的。

    至于花费的白银,还是让户部的那些老爷们头疼吧。

    明军主力总算是在满清“牢不可破”的顺治江淮防线上撕开了两道口子。

    这种新奇的战法几乎让明清双方都出乎意料。

    在此之前,明清双方对火炮的重视程度其实是不太够的。

    但现在,时代变了。

    摊牌计划展示了新式战法的威力。

    “当真是神了!难道这就是新式火炮的威力吗?!”

    “我亲眼看见乾武二十五式重炮轰塌了伪清的城墙呢?!”

    “这一炮下去,我看伪清起码得被炸飞七八个。”

    “大人啊,时代变了啊。”

    一众明军士兵们对着炮兵阵地的新式火炮指指点点,有赞许声,有感叹声,也有惊叹声。

    “看什么看?通古斯蛮族!”

    见到被束缚住的八旗俘虏一脸震惊地看向炮兵阵地的那些新式火炮,一旁牵着他的明军士兵恶狠狠地挥舞着鞭子,抽在了八旗俘虏的脊背上。

    “嗷!”

    在经过鞭子爱的磨砺后,平日嚣张跋扈的八旗老爷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惨叫声。

    此时此刻,他才明白了,大明拥有了他的所有权。

    而向他这样的俘虏,至少有千人。

    这些俘虏将被大明重新安排生产,有的被编入了劳教营,在大明内地终身劳教,有的运气“好”,被编入了罪人团,负责接下来的开拓事宜。

    为了大明接下来即将新开发的地盘,现如今,大明已经开始了流放和充军的老路子。

    这些被明军俘虏的战俘,接下来的活路也就多了。

    可能也就被扔到夷洲、琼州、琉球或西南边陲,作为贼配军和当地土著打自由搏击。

    这些战俘到了地方,要是自由搏击打得好,很有可能重返内地接受嘉奖,最高奖励的则是允许加入明籍。

    当然,如果他们还贼心不死的话,大明的监工将会出手,把他们当作燃料燃烧。

    听说,南方边陲的监工倒是天天点天灯呢。

    也不知道燃料是什么。

    如果有幸运儿的话,大抵会明白的。

    李定国在得知此事后,很快就有了决断。

    沿蚌埠和宿豫两地向满清的顺治江淮防线的其他地方延伸,打崩满清的顺治江淮防线。

    再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北,一路向东北。

    逼迫满清南征主力部队放弃对徐州城的包围。

    派骑兵绕后迂回,阻断满清南征主力部队的后路。

    将满清南征主力部队压缩至淮北一带。

    最后再配合徐州城的明军分割战场,将满清南征主力部队聚而歼之。

    大明素来是个文明之国,先礼后兵的道理还是懂的。

    李定国向满清南征部队的主将图海送去了由朱和圣亲自拟好的诏书。

    劝降!

    图海同时收到了顺治江淮防线被破的情报和大明的劝降诏书。

    一时间,这个南征北战数十年的猛将,开始毛骨悚然。

    明军兵分两路,分左路军和右路军。

    左路军由刘文秀指挥,一路朝淮河上游加速推进,阻断满清南征部队在河南的退路。

    右路军由孙川庭指挥,一路向东北方向加速推进,阻断满清南征部队在山东的退路。

    而第三师则是自由行动,由第三师师长戴天理率领新编第三师的骑兵部队绕后,迂回作战,堵在满清南征部队的正后方。

    尽管图海看出来,满清不能再打下去了。

    但康麻子的命令不能不遵守。

    硬着头皮打吧!

    优势在我!

    江淮一带,许多村镇处于无政府状态已经很久了。

    而这些官员,有满清遗留在当地的旗人,也有第一帝国时期的老官员,但大部分还是当地的地主豪绅。

    而这些人,并没有什么过多的防卫力量。

    在满清的顺治江淮防线被破后不久,明军很快就掌握了大明境内的新城镇。

    甚至还有一股明军在一日之内就攻破了长时间无政府状态下的五个县镇。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迎王师。

    不少地主因为害怕大明的土地政策,组织了抵抗。

    但只是为大明增加开拓新地盘的免费劳动力罢了。

    而这一带的大部分百姓,已经开始喜迎王师了。

    被地主豪绅、八旗子弟和汉奸军匪这几伙势力压迫了这么久之后,他们终于看到希望了。

    明军来了,青天就有了!

    毕竟距离隔得不远,人家那里过得是什么日子,自己这边都是看得清楚的。

    可是,由于双方防范严密,他们偷渡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有不少偷渡者就死在了清军的刀口下。

    偷渡成功者寥寥无几。

    但现在不一样了,明军来解放他们了。

    留在农村分田地,到达城市做工人。

    这日子比当佃农可美多了。

    就这样,在一大帮对大明心怀憧憬的老乡的带领下,两路明军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

    不过数日,明军就扫荡了好几批沿途的清军和流寇。

    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直到,他们遇上了清军的南征主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