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天子守京师

    不说大明第二帝国陆军部将官们之间的分歧与争吵。

    不说大明第二帝国北伐军暂缓北伐、北伐军主帅兵部尚书李定国回京述职的事。

    就先说一说大清三十万几乎南征军全军覆没、大清南征军主将图海和纳兰容若等一众将领被击毙的消息已经被八百里加急送入了北京城。

    还是那句话,八百里加急,涉及大清国的生死存亡。

    “让开,让开,都让开!”

    京城之中,有一只衣衫褴褛的八旗传令兵着快马,身后都是不知名的伤痕,他骑着快马一边快速奔跑,一边呼和道路两边的人躲避开来。

    一时间,大街之上的人纷纷躲避,他们在吃满了烟尘之后有些头晕眼花,但京人就是京人,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八百里加急!

    这怕是有什么要紧事啊!

    “怎么又是八百里加急,难道伪明又打过来了?”

    “才一个月,就有了两道八百里加急,这在大清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好吧。”

    “慎言!慎言!”

    “莫谈国事!”

    紧接着,又有一支熟悉的巡兵走上接头,整个街道都是一片鸡飞狗跳。

    “嗷儿!”

    “就你要反清兴明是吧!”

    “我爱大清国啊!”

    “给我带走!”

    在一阵阵哀嚎声、咆哮声和踩踏声过后,整个街道只是失去了几个“救世济民”的空谈家,顿时就安静了。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陛下!定南将军福贵、镇南将军关穆八百里加急!”

    伴随着一股急切的声音,整个朝堂都震动了。

    端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皇帝感到惴惴不安。

    但预定了千古一帝的皇帝就是不一样。

    他表面上强装镇定,大手一挥。

    “给朕念,大声的念!让朕好好听听,前方战况如何?!”

    只见他身旁的一个太监打开战报,先是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继而大声的宣读。

    “臣定南将军那拉氏,富贵和镇南将军关穆上奏,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初,南征大军主帅图海和纳兰容若携八旗勇士五万,十五万绿营兵和十万边军共计三十万大军抵达江淮一带。”

    “江淮前线边军与伪明军队会战于顺治江淮防线,出现漏洞,以至伪明军队突入徐州,绿营官兵一触即溃,徐州将军彭盛弃部溃逃,徐州满城男女老幼悉数被屠。”

    “此后,伪明大军主力北伐,使用火炮齐轰,不过一日便突破了顺治江淮防线,我军主将纳兰容若和图海二人发生内讧,出卖情报、弃地不守和互相防备之情况皆有,再加上亳州暴乱,伪明得以对南征大军主力逐个击破,南征大军主力近乎全军覆没!只有不过几万绿营官兵化整为零,得以突围,主将纳兰容若和图海二人皆战死!其余将领皆战死!仅我二人存活!”

    “伪明在此战过后,乘胜追击,夺得整个南直隶和安徽,但伪明伤亡惨重,停止对山东和河南方向的行动。”

    听完奏折,整个乾清宫鸦雀无声。

    “嗷儿!”

    “朕当真是瞎了眼!”

    尽管康熙皇帝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一噩耗实在是要了大清半条命。

    被奏折气的已经发疯的康熙皇帝“兴奋”地手舞足蹈。

    “奴才有罪!奴才有罪!”

    众臣撅腚,将脑袋插进了裤裆里。

    “踏马的!就是三十万头猪,几天也抓不完啊!”

    没有管底下这帮庸碌鼠辈,康熙继续发泄着怒火。

    “图海!”

    “纳兰容若!”

    “你二人是本朝第一罪人啊!”

    被气的有些昏头的康熙皇帝顿时血压飙升,他的低血压一下子都被治好了,因为这件特大的喜事,他“高兴”的晕头转向。

    “还有镇南将军和定南将军!”

    “他们也不为朕好好想想?!主将内讧,大军尽失!这能提吗?!”

    “我****你***!”

    图海和纳兰容若的双亲疑似不保。

    当然,康熙皇帝很快就看到了朝堂底下试图伪装成小透明的纳兰明珠。

    “子不教!父之过!纳兰容若有今天之罪行!你纳兰明珠要负全责啊!”

    “臣罪该万死!”

    纳兰明珠一个滑跪,头重重地点地。

    “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文武百官无不胆寒,咱大清入关几十年,这就要完了?

    “息怒息怒!你们就知道放没用的屁!你们……啊……都说说,接下来怎么办?”

    康熙一屁股坐在龙椅上,语气逐渐平静。

    众臣一时间无人吱声。

    “说啊,你们这帮庸臣?平日不都是大清风调雨顺,大清万年,陛下圣明吗?怎么?”

    “都哑巴了?!”

    看着群臣无能的样子,康熙更加的愤怒。

    见到康熙如此,底下的文武百官也明白,总得有人出主意,不然就是吃不了兜着走。

    过了一会儿,还是太子党重臣索额图第一个开口了。

    “主子爷,我大清虽败,但伪明不向山东和河南再度行动,这也意味着伪明已无再战之力,我大清只需要增兵河南和山东南部,建立新防线抵御伪明即可。”

    “兵?哪还有兵?!”

    “钱粮?哪有钱粮?!”

    “防线?!一马平川,如何建立?!”

    康熙皇帝反问道,紧接着,康熙皇帝又说了下去。

    “长城一线各个隘口的兵不能动,准噶尔一直在袭扰我大清西北之境。”

    “樊城汉中的兵还要防御伪明其他战线的军队,关外还有雅克萨战事,调兵至山东河南费时费力,还很难抽身!”

    索额图退了下去,太子站了出来。

    “父皇!依儿臣看,当今之计,唯有退回关外!”

    康熙眼里有一丝期待,说道:“太子,谈谈你的见解。”

    太子缓缓起身,侃侃而谈。

    “父皇,既然各地的兵马都调不进来,那就索性不调了!这京师没什么好的,父皇不妨北狩,我们可以保存主力,退回关外,重兵把守好山海关,严防死守,腾出兵力收拾准噶尔,保证草原不失,届时,待天下有变,我大清雄师即可挥师南下!”

    “好!太子说得好!”

    “太子当真是聪明绝顶”

    太子党连同不少文武百官纷纷开口赞同。

    “不!朕绝不做北狩之君!”

    出乎意料的是,面对这么好的方案,康熙皇帝竟然没有同意。

    “既然伪明无力北上,那朕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朕偏要效仿那伪明成祖,天子守京师,君王死社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