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南下or北上

    争吵声、怒吼声、叫骂声响彻了整个大明殿。

    陆海军将领勋贵们之间的交流堪称“和谐”。

    每当扯到军费的时候,海军和陆军之间势同水火的劲儿,就好像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在争夺父亲的家产一样,势不两立。

    当然,陆海之争放到不少国家来说,其实是正常现象。

    比如说另一个时空的伪清,李鸿章主张海防,请求慈禧把钱花在海军上,可以把新疆这个烂地给丢了,而左宗棠主张塞防,当时新疆被中亚军阀阿古柏霸占,应该先把钱花在西征上,收复新疆(左宗棠搞过福建水师,然后被法国舰队一波带走)。

    由于先帝朱慈烺对海军部已及海军的“偏爱”,导致功绩相对于陆军还是有些不够多的海军能分到将近一半的军费,随着海军的发展,军费愈发增加,影响到了陆军的发展。

    在开眼看世界后,不少海军军官勋贵就想到了海外的世界,他们想到了与陆军不一样的扩张形式和路线。

    因此,在对外扩张层面,海军部主张以海军为主,实行海洋扩张,而陆军部主张以陆军为主,实行大陆扩张。

    当然,为了不让帝国的陆海军不因为诸多原因而彻底分裂,兵部也得以保留了下来,陆军部和海军部两部完全独立的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另一个时空的倭国海陆军便是如此,海陆军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主导,两个军种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导致纷争不断,连子弹的口径都要使用不同的,甚至还能发生海军炮轰陆军的牛事,严重削弱了当时的倭国的实力,倭国败亡的速度因而加快。

    现在的大明第二帝国,不知道为什么,朱和圣在朝堂上看到了这样的影子。

    当然,关于军费的议题,陆海军之间的将官勋贵们永远是吵不完的,因此,陆海军双方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用以博取更多的军费。

    海军部部长郑袭先捋直了自己苍白的胡须,然后对着一众陆海军将领勋摆摆手,先开口说道:“诸位,继续争吵下去对我们都没意义,不妨我们先说一下我们陆海两军的战略构想吧。”

    “如何?”

    听闻此言,整个朝堂暂时都安静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郑袭。

    就连龙椅上的朱和圣都睁开了原本快要紧闭的双眼,也紧盯着郑袭。

    只见郑袭藐视着陆军部的一众将官勋贵,提出来他蓄谋已久的想法。

    “诸位,我们不要将目光局限于伪清!众所周知,在陆军同仁的努力下,伪清在江淮战事上大败,丧失数十万老兵,伪清一蹶不振,已经再无抵抗之力,伪清至少几十年都无法恢复过来,伪清现如今只得龟缩在中原和东北一带,不敢再度南下!”

    “也就是说,伪清未来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那我们就没必要急着消灭伪清,我们可以先暂缓北伐伪清,不妨睁眼看世界!诸位,大明应该着眼于世界舞台!”

    李定国越听越感到不对劲,这郑袭说得甚么混账话?现在帝国承平日久,伪清岌岌可危,只要准备完毕,就能继续北伐,一鼓作气消灭伪清。

    “郑大人,你这话什么意思?北伐伪清之事不应该做好准备,曹刿论战想必你一定明白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现如今,我大明北伐伪清亦是如此,口号喊了几十年,要是帝国不趁此良机北伐中原,不做出些什么,那不过几十年,北方的民众还对帝国有向心感吗?南方的民众还会一如既往支持我们北伐吗?我们已经不能再等了,再等伪清缓过气来该如何?”

    紧接着,李定国又反问道:“难道?郑大人你有什么更好的战略不成?”

    “不要急嘛,李大人,说不定你们也会心动的。”

    郑袭笑着对李定国说道,看起来胸有成竹。

    很快,郑袭就开始向朝堂的众人说起了他的大计划。

    “现如今,帝国太小了,不仅相对于世界是如此,哪怕是跟汉唐相比也是如此,帝国的生存空间严重不足,众所周知,海外有着远比帝国还要庞大的领土,还有比帝国更肥沃的土地,更有着成千上万的免费劳动力。”

    “陆军的同仁,你们可知道先帝说过什么话吗?”

    “先帝曾言交趾占城稻能在交趾的土地上一年三熟,当时我们也是半信半疑,但根据我们海军海员的勘察和帝国情报机构的众多统计结果,先帝说的这句话是真的!交趾占城稻真的能在交趾的土地上一年三熟!”

    “而像交趾这样能一年三熟的土地,还有缅甸、暹罗、高棉等一众小国,这些国家拥有者无数肥沃的土地,要是能够把这些土地纳入我大明的版图,那帝国的军费问题也能大大缓解。”

    “而且,别说拿下这些国家,光是拿下交趾,帝国海军便能拥有一个接触西洋的跳板,帝国的土地能扩张到更大!”

    这个时候,整个朝堂又陷入了沸腾。

    但沸腾过后又有不少人冷静下来了,尤其是那些陆军部的高级官员。

    “说的很好,但你怕是忘了,我大明在交趾和缅甸两国都遭遇过惨败,而且,这些国家都有瘴气,不利于我军作战,更何况,我帝国陆军战士不善于丛林作战,为了这些土地,付出无数条陆军士兵的生命,这是不值当的。”

    “而且,就算打下来了又如何,那帮猴子可是会躲到丛林跟我们打游击的,我们可是防不胜防,成祖皇帝可是攻下了交趾,但宣宗皇帝就放弃了交趾,为什么?不就是拿不下吗?那帮猴子哪里有怎么好处理?”

    “到时候苦苦维持,又平白增加伤亡,又平白增加开支,还要浪费帝国的热情,就为了这所谓的占城稻吗?北伐伪清光复中原不比这更实际?”

    陆军大臣刘文秀摇摇头,出言反对郑袭的大计划。

    就连大部分陆军将官勋贵也连说不可。

    甚至还有一部分海军将官勋贵也开始打退堂鼓。

    这分明是不可行的。

    朱和圣思索一番,也以为时候没必要先在中南半岛浪费帝国那有限的军力,帝国的火力优势在中南半岛难以发挥,新式火器在丛林里更是一言难尽。

    “郑相,你这计划目前还是很难办的,变数实在是太大了,回报也太低。”

    朱和圣苦笑着说道,朝堂里的那些陆军将官勋贵们听到之后腰杆都挺直了。

    郑袭在听到这么多人反对他的大计划之后,神色没什么变化,又继续说了下去。

    “启禀陛下,对于海外,微臣还有别的计划,而且只需要海军进行一番努力便能完成,甚至还不用陆军配合。”

    “哦?口气不小啊?你们海军翅膀硬了啊?”

    “就是就是,难道你们海军比我们陆军还能打?”

    “你们海军就是逊啦!”

    听到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朱和圣瞟了一眼拱卫在龙椅附近的太监全小焕。

    “肃静!”

    全小焕声音尖细,但众人听到之后就闭嘴了。

    “郑相,说吧。”

    朱和圣金口玉言,郑袭也顺势开口了。

    “陛下,微臣以为,南洋之地不比交趾、缅甸和高棉诸国差,南洋的土地亦是肥沃,也好养人,我华夏国人因此还有下南洋运动,在当地繁衍不少子民,而且,南洋拥有不少高产作物,有年产千斤的粮食作物,还有更多的免费劳动力,到时候我们就没必要大费周章向英伦人购买昆仑奴了,昆仑奴既不美观,也不勤劳,还浪费粮食,反观南洋劳工,他们就跟昆仑奴不一样,效率更高,这才是帝国需要的劳动力啊!”

    “而且,南洋现在大多在西洲国家之手,而那些西洲国家不过几百几千兵士便能轻而易举地占据南洋诸国,让南洋诸国源源不断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这分明就是送上门的肥肉啊!”

    “西洲国家在南洋最多也不过一些舰队而已,就说说荷兰人的舰队吧,就在几十年,伪郑海盗击败了他们的舰队,窃占了夷州,这才得以苟延残喘。”

    “帝国海军比伪郑海盗强大数倍,怎么可能击败不了荷兰人的舰队,听那些西洲人说,荷兰人的舰队在西洲算是比较强大的行列,西洲舰队实力如此,那南洋不就是帝国囊中之物吗?”

    “这种战事根本就不需要出动陆军,我们海军便可以将南洋的西洲国家的水师全歼,将他们的陆军打个稀巴烂,最后再轻松拿下南洋诸地。”

    “吕宋诸岛、苏门答腊、爪哇岛、马六甲和锡兰岛,这些岛屿将会是帝国海军的囊中之物,这些岛屿将为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的财税、贸易和劳动力,而这,只需要帝国海军南下。”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之前都在谈论着郑和下西洋,仿佛这南洋战场对于帝国来说注定就是劳民伤财之举。”

    “二十年前,我从刘家港踏上征途,奉先帝之命重启下南洋,先帝之业遂达到极盛,帝国海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短短二十年后,南洋就要成为了我们的葬身之地了吗?”

    “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十万对几万,优势在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