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疆爱无痕 > 224:富裕村

224:富裕村

    “把阿勒玛勒村搞成XJ第一村、华夏第一村,那我问你,我们老百姓有啥派当子(好处)?”性格耿直的骆峰直言不讳地问。

    杨明呵呵笑道:“咱老百姓肯定有好处,老百姓脸上有光不说,国内外游客就冲着咱XJ第一村或者华夏第一村的名号,肯定来咱阿勒玛勒村的人多了。人多了,肯定会吃喝拉撒睡,是不是咱村里做啥生意的都红火了?那你们腰包里的钱还不鼓囊囊的?”

    听着乡领导杨明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后,骆峰摸摸下巴,朝天花板西边瞅一眼,点点头说:“对,来咱村的人多了,我家西边三楼就能租出去了,还能多收点租金,是好事。”

    魏领导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一本黄色封面的本子。

    是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的《XJ维吾尔自治区双语学习明白册》,这本小册子上印制着XJ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内容,是驻村干部开展工作的指南。

    他询问骆峰,“骆叔,你还记得不,阿勒玛勒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少人口?21世纪初多少人口,现如今7000多人口里,像你这样的老户还有多少?”

    杨明从口袋掏出一盒红河烟,抽出一根递给骆峰,并打着打火机,双手拢着火苗把打火机凑到骆峰嘴边,“叔,你是阿勒玛勒村的老人,啥事尽管说,魏领导想多熟悉下咱沙枣树乡的情况。”

    一提起阿勒玛勒村的过去,骆峰打开了话匣子。

    “我记得,五十多年前,咱阿勒玛勒村也就百十口子老户人家。我家老三读高中那会儿,来XJ的人多了些,沙枣树乡5000来人,阿勒玛勒村那时候的人算是全乡最多的,有个千把口人。再后来,又从内地来了不少老乡,现在,光阿勒玛勒村就7000多人,要说最早的老户,还剩十几来户。”

    “阿勒玛勒村可是个好地方,当年国家计划经济那会儿,伊勒地区的老百姓吃的苹果都是我们村种的,要不,怎么叫阿勒玛勒村呢?!”

    “我听我家老二说,阿勒玛勒村是咱伊勒地区人口最多的村,也是最有钱的村。要不是那些个不安分的杂碎闹腾,我们村的人更有钱。”

    “村里就一个贫困户杰恩斯,他家要是没那个得白血病的孩子,也是富裕户。哎,人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杰恩斯那娃没病以前,也算是阿勒玛勒村最大的养殖户了,别的不说,他除了种地,光马就七八匹,你们不知道,在我们村里,养牛羊是挣钱的行当,养马不卖肉,那就是有钱人玩耍的行当,你不知道,马多能吃啊。”

    ……

    魏领导不时在访惠聚册子上记录着骆峰的话。

    作为地区政府下派的来西域县开展“访惠聚”工作的负责人,魏领导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

    “访惠聚”工作队要不断强化基层基础,狠抓脱贫攻坚,真心实意服务群众,要用真情和实干架起了与群众间的“连心桥”,让农村焕发出新活力。

    杨明见魏领导掌握的情况差不多了,又把话题引到种植黄芪上来。

    他苦口婆心地做着工作,“骆叔,黄芪的经济效益在东疆可是见效了,每亩地至少一千块的净利润。人家领导想在咱沙枣树乡推广黄芪,可咱乡的村民没人敢种,都怕赔钱。叔,您家就种些吧,您老人家带头种,挣上钱了,明年种的人就多了。”

    骆峰了解杨明是个为民务实的好领导,不会做没谱的事,他为难地说:“可我只有50亩地口粮地啊,就是全种了,也成不了示范园撒。”

    杨明见骆峰松口,心中欣慰起来,摆摆手说:“叔,你50亩口粮地种黄芪,我计划着在老三那地上再种个450亩地,这样,您骆家就是咱西域县种黄芪的示范园了。”

    “这么多?赔钱咋办?”骆峰对种植这新鲜玩意还是没底。

    “不怕,骆叔,有我们工作队给你垫底呢。种子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也是我们请专家来指导,用工高峰期,我们工作队队员来帮你们,销路不用发愁,到时候,我们跟你签个协议,有最低保本家,随行就市,就今年最高的价格收购,您老人家还怕啥?”魏领导给骆峰吃个定心丸。

    骆峰仍抽着烟,不言语。

    魏领导跟杨明对视一眼,继续问:“骆叔,你是不是不相信我们工作队啊?”

    骆峰一听,脸顿时涨得通红,忙为自己辩解道:“你们说啥呢?我家老大、老二跟你们一样,都在上班,我家老二也访惠聚去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老百姓才抛家舍子地住在村里,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不容易,我咋不相信你们呢。”

    杨明诧异地问:“那您还担心啥?”

    骆峰顾虑重重地说:“杨领导,当年乡里推广退耕还林,全乡老百姓没一个人支持,阿曼太那时是乡长,给我家老三做思想工作,老三是个实诚人,为了支持乡里的工作,种了200亩退耕还林的杨树林。国家政策确实不错,每年老三能领上160块钱一亩地的补助,乡里其他老百姓见退耕还林有好处,后面几年都抢着享受退耕还林。后来,乡里为了照顾贫困户,把老三种的退耕还林的200亩地补助停了,全部给贫困户了。哎,我这是担心,万一,种黄芪挣上大钱,老百姓又红眼了,你们乡里别为了贫困户又让我家老三让出来。”魏领导和杨明一听,很理解骆峰心中的顾虑。

    杨明郑重其事地说:“叔,您老放心吧,种黄芪不会这样的,是老三的示范园,就是老三的,这次啊,谁也不让。只是,到时候,收黄芪的时候需要大批的劳动力,让老三还跟以前一样,多让贫困户到他地里干活。现如今,乡村干部工作都要按照制度来,要是哪个干部为难您,您就给县绩效办举报,县乡村干部可是都有人管理和监督呢。”

    魏领导循循善诱道:“叔,咱阿勒玛勒村是全地区有名的富裕村不假,可是,我们也盼着你们老百姓再多挣点钱,钱多了又不扎手,你说是吧?”

    他见骆峰仍沉思不语,宽慰道:“叔,您老也看电视,是不?咱国家前年出台了八项规定,严抓党风廉政建设,也包括为人民服务这块,不能随便来,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您老放心吧,我这个访惠聚工作小组组长至少在西域县驻村三年,有啥事,您尽管找我反映,就是杨领导的事,您老也可以给我说。”

    两位领导推心置腹地劝说着骆峰。

    骆峰终于被俩人的真情打动了,点头应允道:“行,杨领导,魏领导,我家老三就种个450亩地,我的口粮地50亩全部种黄芪。那玩意,头一次种,你们可要派技术员来啊。”

    “放心吧,叔,只要您老人家答应,这两天,技术员就来你家地里看看地块,到时候,技术员会手把手教你们的。”杨明如释重负,倘若骆家种植黄芪挣上大钱后,明年推广黄芪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杨明深知沙枣树乡村民的性格,只要是挣钱的庄稼和经济作物,即便县乡两级不免费提供种子,都会一窝蜂来种的。

    现在就是缺一个带头种植的村民,每逢推广新鲜事物时,杨明跟其他几任领导一样,都会想到骆家来。

    骆家为人淳朴,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脑子又活泛,思想觉悟高。

    在沙枣树乡各族百姓中威信极高,选择一家农户种植黄芪来推广宣传,非骆家莫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