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我的历史聊天群 > 第092章:杨坚在大明京城见闻

第092章:杨坚在大明京城见闻

    公元1376年,秋,加入历史聊天群的朱元璋的大明朝。

    历史上朱元璋没有迁都京城,可是加入历史聊天群后的朱元璋在今年(1376)年初就正式迁都到了京城(北平)。

    当然之前京城(北平)不叫京城,也不是京师,顺天府之类的,是朱元璋迁都后改的。

    而今,京城为顺天府,南京为应天府。

    刚迁都第一年,现在正直秋收时节,朱元璋和马皇后一起到顺天府各地视察,所以没有在京城。

    因此,隋文帝杨坚巧合的传送到了京城城内。

    如今的大明朝,胡惟庸早已被朱元璋贬了,宰相制度也被废除,组建了内阁,命刘伯温,李善长等人作为内阁首辅和次辅,大臣等。

    胡惟庸被贬没死,李善长,蓝玉等人都还在。

    朱元璋改变了历史,现在的他少了许多猜忌,多了不少自信。

    ……

    隋文帝杨坚来到京城时,是早晨,他一直在城中各大街小巷“考察”,直到午时才察觉一个大问题。

    “身无分文……怎么把此事忘了,使用传送符不能携带任何物品……如何是好,难道马上回去?”

    杨坚心里很尴尬,是留是返,一时间犹豫不定。

    “若是不回去,又该从哪里弄得大明的钱?……难道要向朱元璋要?”

    杨坚摇头,自己偷偷跑来本来就不光彩,更何况自己也是皇帝,怎么能开口向朱元璋要钱呢?

    “在坚持下,看看朱元璋筹办的报纸之后就离去。”

    想了想,杨坚有了决定。

    于是朝之前已经打听到有报纸的地方而去。

    没多久,他就找到了地方。

    “大明报馆!”

    杨坚抬头看着眼前两层楼的阁楼,其牌匾上的就是这四个字。

    朱元璋筹办的报纸名字叫:大明第一报。

    由专门的部门操办,然后印发天下。而“大明报馆”就是京城发放“大明第一报”的地方,京城的人可以免费从这里获得报纸。

    同时,“大明报馆”可以提供地方让人在里面看报。

    杨坚一身富贵打扮,进入大明报馆没有被“狗眼看人低”,轻易就进去了。

    虽然,大明报馆人人可以进去看报,但一般进去的都是读书人,而且许多都不一般。

    普通人,或者普通的读书人,也知道没面子进去。

    管理大明报馆的人对杨坚提醒道:“你可听仔细了。大明第一报,可免费获得,但不得故意撕毁,丢弃,侮辱。一旦发现,是会坐牢的。

    要是看过的大明第一报,可以交回大明报馆或者其他可以接收的地方,也可以自己收藏着……”

    大明第一报,虽然免费,但规矩不少。

    杨坚心道:“朱元璋,很要面子啊。”

    大明报馆,不许任意喧哗,里面很安静。

    不过,里面有小半座位都是空着的。

    找了一个角落的桌子坐下,要了最近的几份报纸。

    “怎么大部分都是宣扬朱元璋各种丰功伟绩的?”

    看了看几份报纸的大概内容,杨坚纳闷:报纸是这样写?……如此,便能快速扩大影响力?

    觉得很平常啊!

    这时,有人送来吃食。

    “寡……我,可没要过吃食。”

    身上没有钱,杨坚可不敢吃。要是传出去,说“隋文帝杨坚曾经在大明报馆吃过霸王餐”,就糗大了!

    那人客气道:“现在是午时了,大明报馆会为在此看报的人免费提供些茶水和食物。”

    免费的?

    杨坚微微一惊,顿了顿,淡然道:“放下便可。”

    心道:朱元璋可真是富有了啊,报纸免费不算,还免费提供茶水和食物……以此可见,朕之大隋与大明有不少差距,朕今后还需多加勤勉才是。

    同样是皇帝,杨坚可不承认自己会比朱元璋做得差!

    不过,还是要感谢下朱元璋,让他能填填肚子,可以继续在大明多待些时间。

    在大明报馆耽误了一个时辰左右,虽然茶水和食物一般,但总算是填了填肚子。

    下午,杨坚打算继续在京城内“考察”,取长补短,发现好的可用的以后可以在大隋施行。

    在一家米行时,杨坚发现一个好东西,账房先生用此来算账,很是便捷。

    “此乃何物?”

    杨坚问那算账的账房先生。

    账房先生奇怪的看着杨坚,疑惑道:“这位老爷,你不是开玩笑吧,算盘珠(算盘)都不认识?”

    杨坚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留着胡子,穿着打扮就是贵人,肯定也是读过书的,怎么可能没见过算盘?

    所以,账房先生以为杨坚是在打趣他。

    杨坚尴尬的笑了笑,道:“你老,做账好手啊!”

    “让人见笑了,老夫没其他本事,考不上什么功名,就能做点账而已。”

    账房先生说完继续算账,杨坚看了好一会儿,大概明白了。

    隋朝也有类似的算珠,只是没有做成算盘,没有算盘好用。

    “回去后可以照样做来试试。”

    杨坚离开米行,然后去看贩卖玉米,红薯,土豆的地方。

    玉米有卖颗粒的,有卖玉米粉的,红薯也有做成红薯干的,还有红薯粉之类的……也让杨坚来了眼界,知道以后怎么样更好的利用玉米,红薯,土豆。

    “铁器,陶器,丝绸……等等的制作技巧都要比隋朝好啊!”

    看得越多,杨坚有些羡慕起朱元璋来,“时间过去近千年,许多东西,差距恐怕短时间难以弥补啊。”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过去近两个时辰。

    隋文帝杨坚还在街上逛着。

    街上突然闹腾起来。

    “皇上和皇后回城了,我们去看看吧?”

    “皇上爱民如子,才巡查完各地秋收,时时念着我们百姓,关心我们能否有饭吃……真是天下最好的皇上!”

    “皇上严惩天下贪官,是明君天子,天下百姓之福啊,皇上万岁!”

    “我们一起去朝拜皇上!”

    ……

    杨坚听着周围人对朱元璋的评价之高,令他啧啧称奇,想着:朱元璋竟然如此得民心?

    他问旁边的路人:“皇上,允许百姓前去朝拜吗?……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路人诧异的看着杨坚,说道:“你是从外地来的吧,皇上爱民如子,当然会让我们去朝拜,而且有禁卫军在,何人敢造次?……不跟你说了,虽然都可以去朝拜皇上,但是去晚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杨坚悄悄的跟在人群中,准备去看看朱元璋的气派如何。

    …………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