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造大唐荣耀 > 121章 杨复恭的喜和忧

121章 杨复恭的喜和忧

    八月二十日。

    天子与朝廷大军将于这一日返京。

    满朝官员、京城百姓好似节庆一般,挂红彩,着盛装,纷纷涌出开远门,出城十里相迎。

    孔纬仍抱病在床,也让家人搀扶着来到朝中,找到杜让能,泪眼嘱托道:“今圣上凯旋而归,当奏《大阵乐》啊。”

    “谢老国公相告。”

    其实何用孔纬嘱托,杜让能早已准备好了。

    国事衰颓至今,全因兵事不振。不知过了多少年了,盼干了多少仁人志士的眼睛,伤透了过少忠臣良将的丹心,朝廷终于打胜战了,还是天子御驾亲征。

    终于可奏响《大阵乐》了。

    他早以京城留后的身份通告礼部和禁内尚仪局,备好鼓乐笙箫……

    于是。

    当李晔跨过西渭桥,领着赤颜、顺义、飞龙三军五千将士返京时,看见通衢大道的两旁,列满了远道前来相迎的京城官民。

    大道正中,杜让能、刘崇望位宰臣派头,朝中百官身着礼服,叉手拜道:“臣等恭迎圣上返京,恭祝圣上凯旋归京。”

    道旁百姓齐声欢呼:“万岁!”“万岁!”……

    “众卿起身。”

    李晔虚空一抬。

    同时也朝道旁百姓招手示意:“有劳乡贤们远迎……”

    杜让能等人退至道旁。

    显出道上鼓乐队伍。

    “起乐!”

    礼官一声颂毕。

    编钟齐鸣,笙箫依次奏响,男伎持戈而舞……

    声音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正是《大阵乐》。

    先取山西十二州,

    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

    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

    万里胡人尽汉歌。

    莫堪横山倒流水,

    从教西去作恩波……

    ……

    ……

    西川,鹿头关。

    自离京一月有余,杨复恭领神策军主力倍速行军,直到抢占了这座打开成都平原门户的雄关之后,他才终于能缓上一口气。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家将张绾在旁,一边吟诵着当朝诗人杜甫的诗句,一边向杨复恭道贺,“国老出师方不足两月,便已占领鹿头关,此去成都府百五十里,再无险阻,可喜可贺啊。”

    杨复恭点头称善。

    鹿头关的重要性,无需旁人来提醒。

    当年他随先帝僖宗播迁至蜀地,时任西川节帅陈敬瑄便是来鹿头关迎驾;其后东川节帅杨师立谋反,陈敬瑄派大将高仁厚讨伐,双方的决战地便也是鹿头关;再其后王建讨伐西川,一战奠定胜势,教田令孜、陈敬瑄的西川兵马再不敢出成都府,也是在鹿头关下……

    按理说,鹿头关既已握于自己手里,便等同于大半个西川已置于自己神策军兵锋之下,杨复恭当大喜才是。

    尤其他几乎兵不血刃便拿下了鹿头关,蜀地各方势力听闻他亲率神策军主力而来,无不纷纷纳服……

    可也有两个隐忧,让他又无法全然得意。

    一是成都府里田令孜的态度模糊,教他摸不准方向。

    说起田令孜这个老对手,杨复恭自有太多理由去痛恨。

    痛恨他蛊惑先帝,致使锦绣大唐衰颓至今;痛恨他操持权柄,多年来屡次打压自己和杨氏一族;痛恨他诡诈多端,用尽心机,无恶不作……

    可田令孜身上也有一点,教他不得不佩服,那便是识大局。

    当年,眼见自己再无法立足朝廷,田令孜果断放弃自己多年经营得来的权势,主动离开京城、退避西川,临行前,还将神策军指挥权一并转让给他这个老对手。

    虽是形势所迫,如此手腕,却也让杨复恭称服。

    正是出于对这位老对手的最后一点尊重,杨复恭方出子午道,临兴元,便遣人将调田令孜、陈敬瑄二人入京的诏令提前送去成都府。

    杨复恭相信,田令孜收到诏令后,会如往年主动让出神策军指挥权一样,主动让出成都府,迎他入成都。

    果然,田令孜送来回信,称颂当今天子宽厚仁德,感激杨公解救危难,并信誓旦旦,只待杨公临成都府下,他便会亲手捧着西川印绶、符文、旌节等呈与杨公。

    然而等杨复恭真的占了鹿头关,派人前去催促时,田令孜却左右而言他,反倒说成都形势不稳,人心浮动,明里暗里示意神策军不要出鹿头关……

    这个老贼!

    杨复恭觉得自己大意了,竟然会相信田令孜这个奸贼……

    另一个隐忧来自内部。

    自入了剑南后,军事上进展顺利,让杨复恭宽心不少,然而他的几个儿郎,却让他发了不少次火。

    先说杨守亮。

    杨守亮是朝廷新任的西川节度使,对攻取西川一事自然上心,可他统辖山南西道多年,手握十几个州的军政大权,却治理无方,至今连十万石军粮都凑不齐,以至于他的兴元军一直滞留山南西道境内,仍派不出来,而对于神策军的粮草供应,也是有一顿的没一顿。

    杨复恭无奈,只得放宽了军中戒令,默认神策军四处“借粮”,此举闹得所经之地人心惶惶,让神策军在三川百姓的心目中形象大跌以外,也让神策军内将卒们怨声载道。

    要知道,神策军虽然战力不高,但在关中时过的可都是人上人的日子,如今却要靠劫掠来维持生计。

    加之蜀地气候湿热,蚊虫肆掠,让关中来的将卒们十分不惯……

    若非杨复恭在军内威望甚高,军内的将校们又多承他恩情,只怕早就生变了。

    再说杨守贞。

    当年在京城时,所有杨家儿郎中就数杨守贞表现得最忠心,因此也得了杨复恭的信任。可没想到,外放为龙剑节度使后,也数他杨守贞最不老实。非但上书非议朝政,还寻各种借口拒不纳田赋,这让杨复恭在天子面前丢了不少颜面。

    此次功伐西川,按计划,杨守贞当领龙剑军沿阴平道南下,于神策军在绵州汇合,再一同向鹿头关进发。

    如今神策军都已占领了鹿头关,可却连龙剑军的影子也没见着。

    杨复恭也已懒得再派人去催促,他膝下儿郎六百,不缺他杨守贞一个,就算是自己看走了眼,养了个白眼狼。

    待到平复西川后,再回过头去收拾这个逆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