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造大唐荣耀 > 237章 威远大将军制成了

237章 威远大将军制成了

    嘱托铁匠们打制火炮,那已是五月的事了。

    自五月以来,李晔各种繁忙,片刻未曾消停,渐渐已快忘了此事。

    而那些铁匠们,虽然天子说可以去请教,但也是绝不敢去劳烦天子的……

    如今已是九月,三个多月过去了,却不想竟有喜讯传来。

    李晔放下所有手头政务,连忙过去查看。

    他的“威远大将军”正摆放在太液池北、原跑马场遗址上。

    除了那十二名铁匠,还有不少匠人、禁卫侍卫、神机营差役,一并围在火炮周围,对着那尊铁疙瘩指指点点。

    黄万年和张公雷前来接驾,脸上俱是喜色:“大家,威远大将军制成了。”

    李晔只点一下头,未露神色。

    他得先亲眼见证。

    其余闲杂人等全被驱散,只剩下黄万年和张公雷二人陪着天子一道细细观摩。

    只见天子围着火炮前后看了两圈,有时还伸手在炮身上抚摸一阵,又来到炮口,弯腰向里面望去,随后又来到炮筒后,一边拍打、一边贴过耳朵去听……

    从天子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但黄、张二人心想这总是喜事,又一起道贺道:“恭贺大家,贺喜大家,有了这威远大将军,便可横扫天下,战无不胜……”

    这等粗浅的马屁,李晔没有理会,只吩咐道:“把那些铁匠唤来。”

    李晔方才已仔细检查过。只可惜以他对器械的了解水平,根本就不知道当如何检查。

    而且炮身外还奢侈地涂上一层黑漆,使整个炮筒漆黑发亮,看起来又增威猛,可也更无法从外观上去观察它的成色了……

    说到底,李晔还是不放心。

    他仍是不敢相信:火炮,就这样轻易地制成了?

    还是那十二名铁匠,见着天子后就连忙磕头。

    与几个月前相比,他们脸色越发赤黑,看来这几个月没少烤炉火,确实是在全力完成自己的托付……

    李晔再回头看了一眼火炮。从形制上来看,与自己所绘完全无二,只能从其他方面来问了。

    “这炮身,可是用精铜所制?”

    “圣天子明鉴,全是精铜。圣天子再三叮嘱,草民们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绝不敢用一点粗铜……只是,精铜也有不同,有黄铜、有红铜、有白铜、有青铜……却不知圣天子指的哪一种精铜?”一年纪较轻的铁匠答道。

    轮到李晔汗颜了,他哪知道这里面还有这许多讲究……

    黄万年也看出了天子的尴尬,忙呵斥那年轻铁匠道:“放肆!圣上有问,你只敢回答便是,岂轮得到你个贱人来提问!”

    “草民该死!草民该死!……”年轻铁匠连忙求饶。

    “没事,你问得很好。”李晔忙安抚了那铁匠,同时给了黄万年一个眼色,示意他不得胡乱插嘴。再问道:“那你们用的是什么铜?”

    “回圣天子,草民们用的是黄铜,于铜水中加炉甘石和铅粉而成……”

    “很好。”

    李晔点头认可。

    其实他哪知道各种铜之间的区别,但这些铁匠们既用了黄铜,便说明此铜最好……

    李晔再问:“这炮身,你们又是如何铸成的?”

    “先做成模子,再以铜水浇灌而成。”依旧是那名年轻铁匠来答。

    看来此人虽年纪不大,但在这些铁匠中威望不低,故而推举他出来与自己问答。

    李晔还想再问一下如何制成炮身模子,是不是泥模,又如何浇灌,如何冷却……

    可最终他一个也没问。

    倒不是担心再出现尴尬的场景,而是他多少有自知之明,这些具体的工艺,即便匠人们详细回答了,他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问之无益。

    李晔只再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如何打磨内壁和炮膛?”

    “在轮车上套上同口径的六棱钢钻,从炮口伸入,再转动轮车,便可抛光打磨……伸至炮膛处,再换一大小钻头便是……”

    “妙!妙!”

    李晔不由得拊掌大笑。

    他听懂了,所谓的轮车和钻头,已几乎等同于现代的车床作业了,只是没有电力驱动。

    古人重道轻术,关于技术工艺上的记载甚少,所以李晔研读唐史,却不知道原来此时的匠人们已懂得了巧用物理之力。

    此时听来,又如何能不啧啧称奇。

    李晔另唤过黄万年,令道:“凡参与制作火炮的,尤其是这些铁匠们,重赏。”

    ……

    事后,李晔还特地去神机营内考察了一番。

    依次见了匠人们建模的灶台、铸炮的土窑、及轮式车床后,他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尤其是当他听说,所有这些灶台、土窑等,都与外面的不同,是匠人们在铸炮的过程中反复调试、改制而成。

    而轮式车床更了不起,为了给炮筒内壁抛光,他们想尽了办法……最终从踩水的筒车上得到灵感,制成了这架车床。

    唯一遗憾的便是铸炮的模具,只能是一次性的,辛辛苦苦制成后,只能浇铸出一枚炮筒,便不能再用。

    肯定有可以反复使用模具的方法,只可惜李晔也不知道……

    考察完制炮器械后,在试炮之前,李晔已有了更多的信心。

    同时,对这些铁匠,不能只是钱财赏赐。

    因为他们确实有手艺,又有头脑,而且自此后,也算是有了制炮的经验,还可以为自己制出更多火炮来。

    尤其是那名只三十出头的年轻铁匠,名陈石原,轮式车床便是他想出来的,听说祖上几辈都是铁匠,原籍淮西一带,是当地有名的匠人。

    出于改变匠人为贱民观念的考虑,李晔没有除去这十二名铁匠的匠户籍,反恩赐他们御用匠作的身份,又在神机营下特设一衙门,名御作间,令陈石原主事,其余十一名铁匠一并入御作间为吏,又恩准他们广招匠人、学徒入内,继续研制火炮。

    基本的保密措施也是要有的。

    神机营只管配制火药,包括黄万年和张公雷,均不得参与御作间内制炮流程。

    李晔另嘱咐黄万年,凡神机营和御作间内匠人出入禁宫,得留意他们的关系来往,谨防混入奸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