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在红楼惩恶扬善 > 25、旧事之药方的秘密2

25、旧事之药方的秘密2

    学习了【本草大全】之后,再拿出那张从黑衣人手里夺来的药方,贾瑞若有所悟。

    从中医诊断上来说,这张药方对秦可卿的病是对症的。

    中医与西医不同,方子基本是固定的,也称之为验方,早就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验证。

    但具体实施时却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这个此基础上调整各药材的份量,君臣佐使,加加减减什么的。

    张友士依据的是哪个验方呢?圣愈汤。

    这方子由六味药组成,人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可以说他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就是在圣愈汤的方子基础上拟定的。

    从药方名称上来看,圣愈汤谐音圣喻。

    这也就是为何秦可卿一看就明白,来的张友士是送消息来的。当然这个圣上不是当今圣上,也不是太上皇,而是“废太子”一脉的安郡王,废太子之子。

    书中还说每次张友士来,秦可卿都要换见客的衣服,哪怕病的下不了床,也要挣扎着坐起来,这寻常么?并不!

    贾母病的时候太医来看,也没如此郑重啊。

    宝玉、王熙凤、贾赦这一个个病的时候也不如此啊。

    与“圣愈/圣喻”相联系,就没什么说不通的了。秦可卿在接圣旨!接圣旨,能不恭敬吗?

    这也难怪后来张友士出现都会被称为“张太医”。

    张友士什么来历?冯紫英推荐给贾珍的。

    冯紫英说张是其幼时从学的先生,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这人上京来目的是来给儿子捐官,在冯家住着。

    显然,“张太医”并非出自宫中太医院,也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太医”,如此就能证明张友士就是安郡王的人。

    张太医开的这张方子,用药的药名与通常略有不同。

    比如当归这味药,“圣愈汤”里写的是当归,张太医开的是归身。那么归身与当归的药用有哪些区别呢?当归这味药材可分为归身和归尾,归身以补血为主,归尾以活血见长。一般药方写当归是指全当归,也就是归身和归尾没有分开。那么就秦可卿的病症该用当归还是归身呢?仅从书中描写的秦可卿脉象和病症来看还是用当归较合适。

    那么,这岂非恰恰证明张太医为了要在药方上表达双关意义而不得不变通药名的用字?

    比如香附米,一般方子上都写香附,这里多了一个“米”。

    真阿胶,多加了一个“真”。其实写阿胶就已确定用这味药,任何一种药材名前都可加一个“真”字。难道还有假阿胶么?

    还有醋柴胡的醋,炙甘草的炙,这是表明一种炮制的方法,一般也都可写在药名的后面。

    张太医在药方上变通药名的用字,目的会不会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隐藏在字面底下的深意呢?

    方子里共有十六味药,从每味药名中提取一个字,以字的谐音,可组成这样一张“圣喻”。

    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白芍——川芎黄芪香附米醋柴胡怀山药——真阿胶延胡索炙甘草建莲子红枣

    圣主云:孰胜?败凶?其谜。初三揕,延之。见早。

    圣主云,这好理解。圣主就是皇上,朝廷里有《圣主实录》、《圣主起居注》等,但无疑这里指的是安郡王而不是皇帝。

    孰胜?败凶?其谜。谁胜谁败凶?目前局势还没有明朗。太上皇中风禅位,虽然荣登大宝的是新帝,但安郡王认为他还是有机会的,胜败还没有最后定局,所以说其谜。

    初三揕。

    揕,用刀剑刺杀,那么初三要刺杀的是谁?只能是皇帝!当今延平帝正是九月初三接到禅位诏书登基。

    延之。

    计划有变,不得不延迟。

    见早。

    现在仓促行动为时过早。

    秦可卿的病是从八月二十日后开始的,会不会是因那些惊心动魄的阴谋而思虑过度继而病倒的呢?

    在这夺嫡的关键时刻,她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着自己一方的信息。然而送信人迟迟不来,她焦急不堪,寝食不安。

    为此,身份神秘的张太医诊断为“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这分明是双关语,意思是本该例常送来的消息已经过了送达时间,心里滚水一样焦躁不安。

    随后开出一张“圣愈汤”,用含有密语的药方来传递消息——这也说明常用的传信渠道失去了意义,不得不启用新的,也就是张友士。

    贾蓉直说高明的很,表面的意思是这方子开的对症,另一方面是否也表明他看懂了方子后面的另一层意思呢?

    想到这里,贾瑞倒抽一口冷气,若是贾蓉真的同书上描写的一样,他还是小看了对方,人家的政治素养比他强多了。

    用力按着太阳穴,他仔细回忆着《红楼梦》里的一字一句。

    上辈子,就读的大学有个必读书考试,四大名著就是那会为了应付这个考试被迫通读的。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有金手指,书里的内容竟然能清晰的回忆起来,以至于他完全能快速收集所需信息,做出判断。

    九月十五是贾敬生日,祝寿这日,尤氏曾提及“昨天”,也就是九月十四,张太医开了方子。

    尤氏还对凤姐道:“你是初三在这里见她的,她强挣扎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她才恋恋的舍不得去”。

    那天秦可卿痛苦得不行,”强挣扎了半天”!这是心理挣扎,不知该下什么决定。

    那么,那天有什么事会让秦可卿这样痛不欲生呢?太上皇禅位给今上!

    本打算这天刺杀今上,没想到等来的是太上皇禅位的诏书,让一切惊心动魄的行动没了后续。

    秦可卿梦寐以求的兄长安郡王坐上皇位的事非但没有发生,还极可能被新帝打上反叛的标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能不痛不欲生吗?她“要强的心一分没了”。精神彻底崩溃,求死之心没有一丝转圜余地。

    一张药方让贾瑞得出好些结论:

    一、张太医药方背后隐藏的是“圣主”安郡王向秦可卿传达的这样一个信息:虽新帝继位,但胜败还没有最后定局,春分后还是有机会的。

    这意味着新帝虽然登基了,但夺嫡的事儿没完,安郡王一系正虎视眈眈。

    这就难怪新帝拉拢北静王,送鹡鸰香念珠。要知道鹡鸰代表的是兄弟之情。

    二、秦可卿的死不是因为普通的生病,而是因背后势力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行动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兄长没能坐上皇位,让她倍受打击,精神崩溃。

    秦可卿深知窥视皇位的行动是禁忌,将来事发,必定招致杀身之祸,也必将连累宁荣二府。

    “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最终是“画梁春尽落香尘”,自杀而死!

    三、秦可卿死后,尤氏躲在房里装病不出来主持大局,未必是因为“爬灰”,兴许是心下惶恐。

    夺嫡失败,等来的可不就是抄家杀头,流放都是好的,她作为宗妇不可能有逃脱的机会。

    秦可卿一个详知内情的关键人物竟然绝望而死,说明压根没有一丝一毫的翻身机会。人生没了希望,尤氏还会在乎白事怎么办理么。

    四、秦可卿与贾蓉未必是真夫妻。

    算算年龄,贾珍与秦可卿该是一辈人,不管这两人有无女干情,关系一定不是简单的“爬灰”。

    贾珍在秦可卿死后痛哭,出殡一再说“尽我所有”,也许是痛苦于押错了宝,没等来安郡王登基。

    但是,他同其他四王八公一样,对当前的局面不甘心,这才将白事办的大大逾制。

    理清思绪,贾瑞扯扯嘴角:“我果然是个小机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