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定罪

    三天后,无论是这次上河城景渊遇到刺客的事情,还是之前有人故意针对忠平伯府的事情,还有戎关城那边药圃被忽然烧掉的事情,都有了定论。

    这一切查到的证据都是指向了同一个人,那就是忠勇侯府王家。

    除了根据蛛丝马迹查到的证据,还有证人,所以啊,这一次即便忠勇侯王桥再怎么能言善辩,都没办法改变皇帝对他的失望和生气了。

    再喊冤也没有用了,因为一直仰仗他,并与忠勇侯府关系密切的户部尚书武亦德将什么都招了,大理寺那边只是说烧了药圃的事情,还有上河城给灾民的赈灾物资缺失与他有关系,请示皇帝后将人关进了大理寺,都没用用刑,他就自己什么都招了。

    当然什么都招了,因为皇上说了,只要他如实招供,可以让他的家人和族人活命,要不然,等真的找到证据认定这几件事都跟他有关系,那死的可就不是他一个人了,除了他的家人,还有他合族上下所有的人。

    他的狡辩和喊冤,都已经没有任何的用了,更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对于没有用也没有意义的事情,他做了也是白白浪费精力,刚被禁卫带来见皇帝的时候,他不是没辩解喊冤,可皇上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皇帝已经认定这些事情都和他有关系,现在只是看他自己怎么选择了,若是能如实招供,便能从轻处置,要是不肯,那便要让他全族的人给他陪葬。

    他自然要选择保护自己的族人了。

    忠勇侯什么的,这个时候不是他的保命符,是他的催命符。

    所以啊,户部尚书到了大理寺,都不用用刑,便什么都招了。

    还跪在大殿喊冤的忠勇侯王桥,见到大理寺卿唐旭呈上来的户部尚书的供词,喊冤的声音都小了下去。

    这一次,弘盛帝是下了决心一定要严查,所以啊,别说忠勇侯府和户部尚书府了,就是帮着他们办事的下面的小官小吏,还有与他们有关系的亲戚中有参与到这件事中来的,一个都没有放过。

    而且这次皇帝下定决心要严惩,旁人就是想求情都不敢。

    这一次,无论是忠勇侯还是下面的人,凡是与这些事情有关系的人,都判了斩立决。

    一时间,这件事成了大家私下里议论最多的事情,别说人来人往酒肆,就是市井百姓之中,也三三两两的在议论这件事。

    人人都在称赞陛下圣明,是贤德的君主。

    之前借着忠勇侯府,户部尚书府欺压人的人,这下子都遭了严惩,被他们欺压过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这些不过都是市井小民的议论,他们能知道的消息能有多少,自然是上面的人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消息,他们才能知道什么,就是人来人往酒肆,也并不能将所有的消息都讲给大家听的,大小书先生在同人讲这些消息的时候,自然也要事先权衡一番利弊,然后才选择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消息可以隐晦的说。

    (更新来了,第一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