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长篇南河 > 尚书+34

尚书+34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言事物构成,是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两种相反力量平衡,相生相克又互相转化。你想真正强,就要示弱;你若逞强,必将衰弱。

    本章详尽说明辩证思想;也为后来各门各业宗法。

    有四组反义词:歙(xī),收缩;张,张开,增大。弱,削弱;强,使之强(自负自傲)。废,坠落;举,举起。取,得到,获得;与,给予。

    四个“将”,不是将要,是实行、奉行。四个“固”,是“先要……”的意思。之,代对象。

    微,近于无,道之属。明,见16章:“知常为明”。

    鱼不可脱于渊,意为不上浮,不显示;显示自己,会招致灾祸争端。老子的思想是:守道,返本归朴。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利器”,一种解释:表面义是锋利的兵器,隐含义是强力,对内高压、对外威慑征服。从“战略”上,老子反对武力,从“战术”上,讲究“退让”。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是老子一贯思想。但这利器与后文的利器不一致,见57章:民多利器,国家滋昏。第二种解释较为合理:利器,指吸引人并激发欲望的物质享乐等。这样上下文协调一致。“国家滋昏”之“昏”,指世道混乱、黑暗。利欲使人间纷争、混乱。在本章,这样解释也与前文论述一致,并有深意。激发欲望的物质与享乐,可以驱人行事,但反向观之,利欲膨胀,强力推进,则祸国殃民,故不可以行政。强国之术是短命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呼吁以柔治国,不争不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