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犹记深庭风雪乱 > 第五十一章 考取证书

第五十一章 考取证书

    早晨的校园是安静而美好的,大一早起的学生围着操场进行着晨跑,那整齐而统一的步伐,响亮而欢快的哨声,在打破学校安静的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人精神抖擞。

    若是仔细去看,还能在很少有人去的角落,看到三五个捧了书诵读的学生,他们之中有准备考研的学长,也有考公务员的,他们基本都是属于大二大三的学生。

    大四的学长已经都去实习了,在校园里,偶尔会见到一两个来学校办事的。偶尔有一天捧了书诵读的人数可能会激增,谁也不会去惊讶。那些超出每天固定人数的,也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往往在人数激增的一周之内,总会伴随着考试,大多都是,有关某种从业的资格证书的考试。

    很多人对于这些证书的考取都是非理性的,看到很多人在考,也会跟风考。丝毫不会去考虑,所考证书是不是必要的,也不会对未来去做职业规划,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明白。只是看着别人在考、在报名,他们也跟着报了名,有的证书考取下来,可能一生都不会用到。

    基于心理层面的考量,要么是起了虚荣心,想要证明自己,别人可以,为什么自己就不行,此时还哪里会去考虑所考证书的实用性,完全是将其当做了炫耀的资本。

    要么是想要消除笼罩在自己内心里的焦虑,离毕业越是靠近,心里的焦虑感也就越重。而消除这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考证,这也是所有学生最先能想到的解压方式。

    现在有没有用不重要,万一以后派上用场了呢?未来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原本是想要消除焦虑,却又转身跳入了另一个焦虑。

    除了心理层面的考量,还有现实层面的因素,两者并不割裂,而是统一的。每个学校在大四毕业会对创新学分有一定要求,而获取创新学分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考证了。有些证书虽不实用,却也是必要的,很多学生为了完成学校对创新学分的要求,这类证书就成了首选。

    刚开学不久,作为班长的孙涛就在群里发布了好几个证书的报名连接和报名时间以及对应的考试时间。其中教师资格证和计算机二级都已经过了报名时间,差不多都快要到考试时间了。

    剩下的英语四六级,和普通话考试的报名时间还没有到。提前发出来,好让班里的同学早些了解,和早早制定学习计划。

    这几类证书,都是使用性比较强的了。虽然计算机二级在现在看来,实用性虽然不大,但却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城市的落户提交资料中,就包含着它。

    打开朋友圈,也能看到各种转发的考证大全,有为培训机构转发的,也有蹭热度的。里面对各类证书不管是从时间划分,还是从类别划分,所罗列包含的内容也是极其详尽,看的出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马博琛从上一学期就已经报了培训班,虽然每天晚上都会去上课,但回来之后也基本上不怎么刷题。完全没有那种应有的紧迫感,对结果也不是很在意,每天上课回来之后,就抱了手机玩,有时戴着耳机,有时不戴。

    林慕元有时看他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狂点,会跟他开玩笑,会排着他的肩膀说,‘老铁,点点关注’,这是大家听到的直播人员说的最多的话。即便如今临近考试,他也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刷着直播。

    江辞记得,也就在上一学期,大家一起刷题的那段时间里,马博琛是最认真的,有问题不懂还会问吴文默。现在就更别说问问题了,题也都不怎么做。

    马博琛虽然报了计算机二级培训班,但在江辞宿舍里,却还不是第一个报名考试的。第一个报名考试的是吴文默,末了还拉上了顾北。

    在大一刚学计算机基础的时候,学校给所有班级给了几个免修名额,并组织了一场计算机基础知识测验。合格的学生就可以填表申请,不用上课,也不用参加考试,而在江辞班里,也就只有他两获得了这个名额。他两没有报班,也没有刷题,想凭借自己对计算机的掌握去裸考,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两人都没过。

    有了这两人的前车之鉴,马博琛才去报了培训班,想着一次考过。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希望很渺茫,除非他在最后几天迷途觉醒,否则也逃脱不了覆败的命运。

    与马博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语悠和苏皖,她们两人可谓是真的拼了。在大一还没有出操的时候,她俩就已经去了操场,找了一个角落,开始背诵在培训班里,勾画的重点内容。

    除了上课和吃饭,基本所有时间都在图书馆刷题。林慕元和顾北,也会建议马博琛去图书馆与林语悠、苏皖搭伴,先把手机放一放。

    马博琛好像已经向命运妥协了,对其他人的建议也不放心上,依旧我行我素。虽然偶尔会呐喊一句要放下手机去刷题,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大喊一声的层面上,行动是不可能的。

    江辞有时早上醒来,会看到苏皖发给他的照片,都是在早上拍的,拍的最多的是早上的日出。几乎每天都会发,并且每天的拍摄角度也不一样,每天的日出也不一样。

    江辞早上虽然总会因为睡觉而错过日出,却在最近几天里,每天都有日出欣赏。他打心眼里感谢苏皖,他有时会想,到底是他和苏皖有着一样的情趣,还是说苏皖是最了解他的人了。或许这两者都有吧,它们同时存在,其间也并不矛盾。

    透过苏皖发来的照片,江辞看到,高楼林立的都市里的日出,和自己家乡的日出是那么的不同。灰蒙蒙的天空,不似家乡那般湛蓝,太阳周围的晕圈是淡淡的黄,还夹杂着一丝阴云,像极了落满灰尘的白布。

    阳光也不是太过凌厉,被阳光穿透的云层,显示出病态的残红。尽管苏皖已经极大限度的,避开了多数的高楼,那林立于都市的高楼,总会遮挡一部分太阳。

    苏皖和林语悠都考的是小学数学,有人不会做的题,就会请教对方,当碰到两人都不会时,往往会请外援帮忙,苏皖请教最多的是江辞。

    江辞每次也总是幸不辱命,虽然有时思考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最终还是能够完美解决。苏皖也会邀请江辞早起看日出,无奈江辞晚上睡的太迟,也碍于林语悠在场,总是借故不去。苏皖邀请几次知道他是真的不打算去后,就也不再邀请了。

    江辞看着别人都在考证,也开始做起了打算,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六级是必须要考的,加上自己上学期报了驾照,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赶在毕业时拿上,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不将这些计算在内。好在他从宋磊那儿知道有一个计算机证书,只需交三百元,然后按时去上课,都能拿上证,算是用钱买证书,在往本质上说是花钱买学分,那个证所能拿到的创新学分比其它两个证都高,若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加的稳赚不赔。

    江辞算了一下,若是考到那个证,计算机二级和四六级,任考一个都能达到学校要求。也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为了能毕业而且考其它的证书。即能保证自己效益最大化,也能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

    若是考到的证得不到运用,一直被自己压在抽屉里,不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吗?在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之前,江辞是不会盲目跟风的。

    了解清楚了一切问题,并知道这个证书的报考费用是逐年增加的,江辞原本是想到大三在看情况要不要报考的,可一想他没多少选择,想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此也就决定现在就去报考那个计算机的证。

    他的心态可不仅仅是拿证那么简单,至少目前是。除了江辞,吴文默、顾北、周简也选择了报考,他们想的都很简单,他们可以拿到创新学分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尤以江辞最为突出。其他人都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做学生会各个部门的部长,都会有相应创新学分拿。

    林慕元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他有信心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全部的创新学分,因此对他来说花钱买证不适用于他。

    而马博琛则是想着到大三再说,到时候创新学分若是够了的话,他就就不再报考,若是没够的话,就不得不报考了。他想的比较长远,要么多交一些钱,要么省下一笔钱,有点想刚上桌的赌徒,在下赌注时还是清醒的。

    对报考证书的热情和焦虑,基本都在开学之初,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往往培训机构都会在开学之初搞一些优惠活动。

    所有人都是趋名逐利的,都想最优化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的优惠活动,会给培训机构带来最理想的收益。那些处于观望的潜在客户也会参与其中,从而带来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利益,都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人人都是受益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