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犹记深庭风雪乱 > 第一百零七章 论文答辩

第一百零七章 论文答辩

    黑夜席卷而来的时候,对所有还未还家的人来说,是孤寂和冷清的。尤其当他们路过亮起灯火的小区大院,悠悠的叹息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底。冷冽的寒流,与温馨的家庭,越是渴求,越是难以得到。

    江辞每天下班回到半是住所半是家的宿舍时,已是夜幕四闭,大街上闪烁的霓虹,与夜空里的星辰流云交辉浅映。虽然屋子里的暖气已经在使用,但当他坐在沙发上时却不觉得有丝毫温暖。心有多孤寂,天气就有多寒冷。

    除了偶尔与舍友们聊天通话的时候,江辞才会在心底泛起一丝温暖。虽然工作的内容不是很多很繁杂,但江辞依旧感觉到疲惫不堪。那是从心底涣散而出的劳累,无关身体。

    江辞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临近春节。当他踏上回家的路途时,他才知道工作意味着什么,‘近乡情更怯’又是怎样一番情绪。以前上学时,江辞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一切的理所当然,早已深入人心。

    江辞从未想过,改变可以这样彻底,也可以这样迅捷,所有这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连丝毫缓冲适应的时间也没有留下,除了木然还是木然。

    与以往上学时不同,虽然很多时候过不了元宵节,但也相距不远。可这一次,江辞在家也就只能待七天而已,他知道,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年,都是一般的景象。与所有的上班族一样,回家这个词,已经成了江辞心底的一道伤痕,好不了,但也不会疼。它始终存在,不用刻意提醒,也能使人铭记一生。

    但江辞走进家的院门时,除了父母以外,与他同在省城的江寒也在家里。他比江辞早回来两天,家里的年货也已经置办齐备,除了一些小吃江寒不知道买什么以外。小吃基本都是江辞在吃,江辞没回来,江寒也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再说江辞每年一个口味,年年不重样。

    吃多了外面餐厅的饭菜,却也越发想念母亲的手艺。虽然弟弟江寒也会做一些饭菜,但与母亲的手艺相比,还是要差上一线。看着狼吞虎咽的江辞与江寒,母亲虽然口里骂骂咧咧,但江辞知道她心里是高兴的。

    就在江辞回来的第二天,他便与江寒一起去街道买了些小吃,与江寒料想的一样,果然又是不一样的口味。他记得江辞在高中时跟他说过,每年年节时,他都要尝一种全新的风味小吃,也不知道是种了什么邪。他没记错的话,江辞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每一年都会缠着父母买,而自从上了大学后,就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买。

    江辞之所以每年要吃不同口味的小吃,主要还是受了高中时自己喜欢过的一个女生的影响。再一次交谈中,他知道她每年要买一种小吃,一年也就买那么一次,即便过去很久她都还记得当时的感觉。从此这个行为便也成了江辞每年的习惯,高中时的爱恋,尤其是充满苦涩的暗恋,跟容易让暗恋者刻意模仿被暗恋者的一举一动。

    七天的时间很快,眨眼而已,从回家到离家,江辞觉得那么不真实。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只是因为还没有体味,真正有所体会,才会知道原来世界上是有感同身受的。

    过完春节后,江辞虽然要比其它年级的同学离开的早一些,但时间的跨度却快的可怕。那些依旧沉浸在假期的学生,也都到了上学的时候。而对于江辞他们来说,这一次的签到也比往常不一样,除了在省城的学生以外,其它不在省城的学生可以等到回来省城参加论文答辩的时候补签。

    江辞在报名开始的第二天去了学校,他在签到册上,看到已经先于他签过到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是与他一样同在省城的吴文默和顾北,也没有来学校签到,看了他们也是打算到后面在注册签到了。

    去学校签到注册后,江辞除了每天的上班以外,晚上也开始研究自己的论文选题了。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和思考,江辞也对线上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然不是最开始的白纸形态。

    江辞记得老师在论文开题研讨会上说过,写论文也是要多看的,将别人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划,变成自己的思维格调,也就没什么不会撰写这一说,这一点倒是与江辞不谋而合。

    从开始准备到准备动手撰写,江辞就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江辞始终相信,准备的越充分,撰写论文的时候就越快。事实也正是如此,从他开始写作到第一稿写完,前后只花费了一周时间。

    从第一稿上交,到终稿完结,江辞修改最多的还是格式,而他所写的内容,却没有出现多大的改动。

    等到四月份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实习也都结束了,学校里大四的学生也是一天多过一天。除了向学校交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实习日志,创新学分鉴定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等。创新学分的鉴定基本都与上学时考过的证书相关,不同的证书所对应的学分也自然不同。

    江辞是最后一个回学校的,当他看着桌子上摆放着的各种表,以及这些表最后的上交期限,想着要是再回来迟上一些时间,就拿不到学位证了。毕竟学位证的颁发,与创新学分的评定不无关系。

    江辞他们这一届的学生需要六个创新学分,本来是要十个的,但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里面,就包含了四个创新学分。虽然只是六个创新学分,却依然还是有人没有凑齐,即便刘彬彬最后浪子回头,但补不上的短板却已然存在。

    还差两个创新学分的刘彬彬,最后迫不得已只得兵行险着。他找了办假证的人,来给自己造了个假的证书。幸好学校在审查材料时,只是看是否有此证书,而不去核实真假。否则他造假的性质太过恶劣,学位证拿不到的同时,还得背一个处分。

    除去上交这些资料,剩下的时间里,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在努力修改自己的论文。江辞宿舍里,也就只有江辞的内容一次性就通过了,虽然改动了好几次格式,但问题依然存在。早在江辞撰写论文之前,李子一就以过来人的身份,跟江辞说过论文格式的事情,江辞还以为他是在危言耸听,夸大其词,现在看来,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论文格式的修改,查重和降重也是特别麻烦。每个学校对重复率的要求不一样,江辞学校要求的重复率在百分之二十以内。而不同的查重软件和网页所收录的论文数量不一样,收录的论文数量越多,所要查重论文的重复率,就会相对而言比较高一些。

    而学校里的主流论文查重主要有知网、万方、维普等,江辞学校指定的查重软件就是万方,虽然它与其它查重软件相比,它所收录的论文数量要多些,但也比知网要少上一些。

    完成降重后的所有学生都以为可以休息一阵子了,但紧接着就收到了论文答辩的时间,也就在降重完成,上交打印版的论文和查重报告的一周后,这也就意味着,答辩的准备时间不足一周了。虽然所有人对论文的熟练程度远超刚开始的时候,但要说完全熟悉却还是达不到。

    整整一周时间,江辞与舍友们都在熬夜看论文,猜测主持答辩的老师会问到的所有问题的可能性。虽然他们无法将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穷尽,但这至少也可以成为一种心理安慰,同时也是对论文熟练掌握的一种方法。

    即便是开始答辩的前一天晚上,他们依旧在温习论文。即便是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他们都没有这样学习过。

    江辞他们班的答辩教室,在北区北二教学楼最高的一层教室里。而当所有人到齐后,也就意味着答辩开始。答辩的顺序是按照学号顺次开始的,第一个同学做完陈述,就到了老师提问的时候。

    当站在讲台上接受答辩的第一位同学,记录好老师的问题后,就会去准备区准备答案。当第二个学生做完陈述,记录好老师的问题后,就到了第一位同学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了。

    江辞的学号相对而言靠前面一些,按照当时的进度,轮到他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已。从开始撰写到现在的熟稔于心,将近用了他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已经对论文内容足够熟悉,但还是压制不住即将要上讲台做陈述的紧张。他从踏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在惧怕这一天的到来,而他所惧怕的东西,此刻却就在眼前。

    答辩过程出乎江辞想象的顺利,这是他最后一次站在大学的讲台上,虽然没有达到其他人凯凯而谈的程度,但也是他四年以内发挥最好的一次。或许是面临毕业,各种情绪喷涌而上,那很久以前便已经出现饿担忧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担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变故,而不同的变故又将带来怎样的结局。

    谁都不知道,正是由于不知道,才使得人们,对未知产生了畏惧之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