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哲人之种,宇宙帝国第一部 > 第十八章 破译中皇山

第十八章 破译中皇山

    涉县位于HEB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地方,隶属HD市,是中国著名的核桃之乡和花椒之乡。

    公元前206年,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元年,涉县第一次立县。

    涉县在太行山东麓,太行余脉盘亘全境,海拔在1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00多座,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涉县闻名还源于其特殊的红色基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达6年之久。他们在抗战中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并形成了威名赫赫的“刘邓大军”。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就位于涉县赤岸村。

    在回京的火车上,苏笠一晚上没有合眼,他在网上详细地查阅了涉县的相关资料,以便对下一步工作做出规划。

    虽然侯村董老为他推荐了娲皇宫,但他还是隐隐有些不踏实。

    尽管它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可对大众真正的影响力不过30余年,也就是从1990年纳入“国保”单位才开始。而关于女娲神“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传说在全国范围也不仅限于此地,这都让他对娲皇宫的期望表现出审慎的态度。

    当然,他也看到了《涉县志》中的相关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城为都城,以晋阳为陪都,经常往来于中皇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

    可见,娲皇宫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难说不会留下一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或者有什么意外地发现,也许会是一个揭开真相的重要的机会。

    而另一个尴尬的局面是,除了娲皇宫这个被推荐的点之外,也没有更合适的目标去推进自己的考察论证。

    但凭直觉,他相信董老这么大的专家说的话一定会有他的道理,而且,就连当年威震天下的“刘邓大军”都成军与此,涉县一定是块福地。

    看来考察势在必行,事不宜迟。

    回到BJ,苏笠稍作休整便直奔涉县而去。

    他先坐高铁抵达HD,再从HD租了一辆车自驾前往涉县。

    娲皇宫距离涉县县城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建在古之中皇山之上,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皆称其为“天造地设之境”。

    娲皇阁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其紧傍悬崖,通高23米,以9根铁索系于崖壁,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时期的摩崖刻经6部、1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然而,在实地了解了娲皇宫的建筑历史之后,苏笠不免有些失望。显然,这里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他想要找的东西。

    若论岩画,是人类文明史之前的文化遗存,有相当一部分的创作时间保守估计都在数万年前,这是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而眼前的娲皇宫,它的建造历史只有1400多年,几乎没有一点史前人类的文化痕迹,这与他试图寻找女娲神考古依据的要求去之太远。

    实际上,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最初是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的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遗留最古的石窟与摩崖刻经,亦属南北朝时期。

    从这些历史遗迹中去搜索上古女神的线索,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连续几日,苏笠就奔波于县城宾馆和娲皇宫之间,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呆在山上。看着这些毫无头绪的景色,苏笠心焦如火,短短几天时间,不仅被晒得黑瘦,就连嘴上都添了两个火泡,而他却兀自不觉。

    的确,他已经详细地查看了娲皇宫的各个角落,也试图将眼前的一切与女娲神造人的传说建立起可能的联系,不过都是徒劳的,没有任何意义。

    科学是严谨的,他苏笠也是严谨的,在严谨面前,目前的状况就是苍白无力的。

    这一天傍晚时分,游客们大都已经下山了,唯有苏笠一个人还坐在“奶奶顶”。

    此时群山叠翠、夕阳烁金,山前小河潺潺而过。苏笠忽然感觉身如浮云,于山巅腾空而起,有一览众山小之旷达,而眼前的河水亦如同一条金链在山间舞动,山水相合,灵动又飘逸。

    刹那间苏笠忽然睁开眼,原来刚才自己坐在山巅因为一时失神,似乎陷入秘境。

    但是,山水相绕的画面却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他马上想起黄河、长江在大地留下的印痕。

    莫非这是给我一个提醒,让我从山水之间去寻找蛛丝马迹?

    由于天色已晚,苏笠只能下山。躺在宾馆的床上,苏笠辗转反侧,整晚都在过滤娲皇宫的各个角落,线索到底在哪儿呢?

    第二天一早,苏笠带了点水和食物就匆匆驾车赶到中皇山。

    这一次,他并没有着急上山,而是从山下远远地望着山上的娲皇宫。

    这一看不要紧,他瞬间就发现了这些天来自己犯下的严重的一个错误,那就是完全纠结于毫无裨益的细微之处而忽略了宏观的视角。

    娲皇宫所在中皇山,于平地突兀而起,远看像一把太师椅,三面环山,山体前面是蜿蜒而过的清漳河。如果不究细节,山体的外部线条其实就是一个“n”的形状!

    那么,他希望看到的另一个字母在哪里呢?

    苏笠用相机找了几个角度拍摄完中皇山后,就急急忙忙地爬上山去。

    从山顶向前望去,清漳河水从山前缓缓流过,视线中这一段似乎较为平直,没有多少曲折,这让苏笠有些泄气,难道是自己想多了?河流完全没有形成字母的曲线,这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

    但是,苏笠并不是一个轻易妥协的人。

    回到宾馆,他立刻打开电脑,找出中皇山和清漳河一带的地形图细细查看,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当然是对路的!他的直觉毫无差错,那天神一般的启示给了他灵感,指引他找到暗藏的线索,这又会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娲皇宫所在中皇山之前,由西北蜿蜒而来的清漳河,从索堡村到弹音村之间的一段,不正是一个“w”的形状吗?!

    看来,娲皇宫远非表面呈现得那么简单,远非只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文章!

    在娲皇宫建设之前,这里就已经留下了女娲神的痕迹。这一次女娲是运用山水元素共同造型制造了“nw”密码!

    如果不能跳出山水之外来看待的话,是绝对无法发现这个秘密的。

    如此看来,女娲造人之说绝非子虚乌有的神话传说,而应该是确有其事!

    至少在东亚大陆这片土地,从阴山--贺兰山岩画到黄河、长江河道的造型,再到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和清漳河的造型,完全将女娲神的个性化信息融入到山河大地之中,如同艺术家在自己作品上的印章一样。

    只不过,这个印章留得非常巧妙,一般人根本无法看透这些曲折线条中隐含的意义,无法把它和传说中的女娲神联系在一起,只有相信传说并且能够不断去找寻证据、破译神秘密码的人才能发现真相。

    诚恳地说,苏笠非常清楚他的艰辛,如果不是这些年对岩画的热爱,如果不是发现岩画中隐藏的“NW”字符,恐怕自己也不会联系到这与女娲神有关,也就不会认真去观察黄河、长江河道的形状,进而来到中皇山探究女娲留在山水间的密码。

    眼下,在中国版图内已经形成三个证据链条,互为补充、互为说明,联系自己曾经对人类起源的推测,女娲造人之说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他想到了仙风道骨的董老,若不是他的指点,自己何时才能想到到娲皇宫一探究竟?!他想到了中国革命史中名扬天下的“刘邓大军”,涉县无疑是一块宝地,是一块创造无限传奇的地方,否则,他也不能灵感乍现,于无声处听惊雷!

    他本无心,却得天意勘破迷局,实在是万幸之至!

    但是,苏笠仍然无法想通的一点是:如果女娲神造人立世是用自己名字的缩写“nw”作为印记的话,那么中国北方的岩画中“NW”和世界其它地方岩画中的“NW”为何是一样的?

    既然印记一样,那么留下印记的也应该是一个人才对,那就是女娲神!可是除了中国外,其它地方并没有留下女娲造人的传说,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苦无头绪的苏笠像一头困兽,他知道已经逼近了真相,可能就隔着一张纸的距离,但他完全使不上劲,他无比的懊恼。

    已经临近午夜,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苏笠拿起一看,原来是胡漠风。

    “漠风啊,这么晚还没睡,怎么着,又想找人聊天啊!”

    “扰你的觉不行吗?都是夜猫子,咱俩谁也别说谁。跟你说一下,明天我到BJ采访一位专家,看你在不在,咱俩喝点儿。”

    “好啊,你明天什么时间到我安排一下。”

    “我一早的飞机到,白天忙工作了,只能晚上见了。”

    “没问题!我现在不在BJ,不过明天中午肯定回去了。”

    “你现在在哪儿?”

    “河北涉县呢。”

    “怎么跑那儿去了?”

    “到女娲神庙看看。”

    “你的跳跃性蛮大的嘛,怎么从岩画又跳到神话人物去了?”

    “一言难尽,咱们见面好好聊聊。”

    “好的好的,上次似乎没有尽兴啊!”

    “明天咱们一醉方休,我有好多话想跟你聊聊。”

    “怎么?又出现新的恋情了?阿璇这么快就抛之脑后了?”胡漠风张口就是调侃,

    “别瞎说,到时候聊点正经事,明天我定好地儿给你发信息。”

    “好的,那就这么着,明儿见!”

    “明儿见!”

    打完电话,苏笠似乎从刚才的懊恼情绪中走出来一点儿。是的,这里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明天和胡漠风聊一聊、开拓下思维也是对的。

    他现在已经被自己逼在角落里,需要一个懂他的人帮他理清思绪。

    一想到这儿,苏笠反而放松了许多,感觉困意也上了头,干脆澡也不洗就倒在床上睡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