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清朝女秘书 > 第四十五章 玻璃厂

第四十五章 玻璃厂

    胤禔败得太快了,所有人还来不及反应,他就已经淡出了众人的视线。康熙把一众成年的皇子都找了去,然后将那封歪歪扭扭的信,连同信封一起拿了出来。从胤礽开始,让他们一个一个地传看。

    “老八,你是主管刑部的,这信你怎么看?”康熙端起明黄盖碗,声音中不带任何感情地问道。

    胤禩把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眉心微促地说道:“回皇阿玛话,这信封信纸用得都是随处可见的普通桑皮纸,写信的人以木炭做笔,其字迹虽然故意歪七竖八,但从行文措辞来看,儿臣觉得这应是读书识字之人用左手写的。而且,此人还在有意模仿最不好辨认笔迹的仿宋体。”

    康熙哼了声,目光环视着其他皇子,问道:“你们呢?有没有看出别的什么?”

    胤祉接过信,用手指在炭字上沾了沾,又凑到鼻下闻了闻,道:“皇阿玛,这写字的炭应该是银骨炭。”

    “还有吗?”康熙不耐烦地再问。

    “……”众皇子皆默然不语。

    康熙重重放下盖碗,说道:“你们就没人想想,满朝文武,这个人为何单单把信塞到了王掞身上?他如何能断定王掞既无佐证也无旁证,依然敢把信上呈朕?这信若是到了别人手里,你们想过他们会怎么办吗?”

    毁掉。所有人在心里回答。

    “这个人不仅清楚胤禔的那些龌龊事儿,甚至对朕臣子的脾性也能了如指掌。王掞那天的胆量,连朕都是第一次见识到呢!”康熙的语气中充溢着强烈的讥讽,使得在座的每个人心口上都仿佛被压了一块重逾千钧的大石,带得呼吸都沉重起来。

    胤禛一直紧紧地握着左手的佛珠,他的心不知为什么慌得厉害。那封信上陌生的字迹,让他有一种致命的熟悉感。他说不明白这种感觉的来源,却几乎可以肯定,写这封信的人,就隐藏在他的身边。而正如康熙所说,这个人对于未知的掌握,超过了他们每一个人。

    虽然康熙严令要找到写这封匿名信的人,但刑部、大理寺、顺天府明查暗访了几个月都没有消息。随着五月里圣驾再次巡幸塞外,这件事也就被渐渐地搁置下来。或许是胤禔的事伤了圣心,此次随驾的除了太子胤礽,就只有胤祥和两个未成年的阿哥,胤禑,胤禄。是近十几年来,皇子随驾塞外中最少的一次。

    胤禛终于松下一口气,这几个月,惴惴不安的他怀疑过太子,怀疑过胤祉,也怀疑过胤祥。尤其是胤祥,他害怕哪一天,皇阿玛会突然降旨,带走自己最疼的这个兄弟。

    “爷,奴婢求见。”殳纨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

    “进来。”

    “爷,”殳纨挑帘进屋,顾不上见礼,语速飞快地道,“我爹让人送来消息,说制玻璃的人找到了。爷有空没?和奴婢一起去看看。”

    “……好。”尽管心中始终对玻璃窗持怀疑态度,但看到殳纨那兴高采烈的样子,便也不忍出言扫她的兴。

    换了便装,带上几个人,两人来到了殳家。斥退闲杂人等后,胤禛端坐主位,殳基陪坐在下首。殳纨由于不便见外客,便躲在了屏风后面。不一会儿,那位声称会制作大块玻璃的何先生就来了。由于胤禛不便透露身份,殳基遂代为介绍道:“何先生,这位就是罗公子,家里是做木材生意的。”

    那何先生神情自若地一拱手道:“在下何宝光,罗公子,久仰。”

    “何先生请坐。听说先生会造玻璃?”胤禛问得直截了当。

    “是。”何宝光侃侃而谈道,“玻璃自西周已有,一直以来都是低温烧成,色彩鲜艳,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京城,玻璃又称料器,其配方现已有所改进,高温烧制,吹造成型。广州这几年也有了玻璃厂,但所产玻璃质量不佳,质薄且脆。不似西洋玻璃,质厚而莹净如水晶。”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胤禛略略颔首,问曰:“据我所知,玻璃原料不外马牙石,紫石,凌子石,芒硝等。如先生所说,西洋玻璃既状似水晶,不知这原料有何不同?”

    “这……请恕在下不能相告。”何宝光抱拳致歉道。

    胤禛倒也能理解,手艺人嘛,配方乃是不宣之秘。“若然投资建厂,何先生预计需要多少占地?多少白银?”

    “这占地嘛,大约五十亩就够了。白银嘛,在下粗略算了一下,大概要五百万两之多。”

    “五百万?”胤禛不由重新审视起面前的这个人,轻微地冷哼了一声道,“占地,请人,原料,都用不了多少银子。何先生所报数目如此之大,总要说出个理由来吧?”

    “呵呵,”何宝光似乎早就料到胤禛有此一问,故作玄虚地道,“罗公子可听说过南唐奚氏墨?”

    “自然听说过,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不错。李后主将奚氏墨视若珍宝,更赐奚氏工匠以国姓李,自此奚氏墨又称李墨。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罗公子可知李墨为何能独步天下?”见胤禛无动于衷的样子,何宝光头一扬,趾高气昂地道,“因其原料中有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十余种名贵材料。就以廷之墨为例,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方能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舔笔不胶,入纸不晕,馨香浓郁。实不相瞒,在下这玻璃配方中,所需之物可比那奚氏墨金贵得多了。”

    何宝光话音刚落,就听屏风后面一声巨响,似乎是什么东西被掀翻了。紧接着就传来一个女子愤怒的声音:“小连子,给我掌这个骗子的嘴,打到他满地找牙为止!”

    厅中几人闻言俱是一愣,在胤禛身边伺候的小连子更是不知所措地看向胤禛。只见自家贝勒爷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后,略略点了下头。他立刻狐假虎威地咧嘴一笑,撸起袖子就朝何宝光走去。

    “哎,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怎么可以……哎,快住手!”何宝光被小连子薅住衣领,不由急赤白脸地争辩道,“罗公子,你怎可听一妇人之见?在下所言,乃是句句属实啊!”

    “你给我闭嘴!”殳纨气得声音尖细,口不择言地在屏风后面怒骂,“前面虽然说得啰嗦,但听着至少还有那么点儿意思。这会儿倒好,珍珠玉屑龙脑全上了,你当你炼丹呢?知道大块玻璃是做什么用的吗?是代替窗户纸的。你们家把金子银子糊窗户上是吗?五百万两投资建厂,你够敢开牙的啊!知道五百万两有多少吗?告诉你,能砸得你尸骨不存!小连子,给我打他!”

    “是!”得了令的小连子一脚踹倒何宝光,左右开弓地“啪啪”扇起来。

    从殳家出来后,胤禛看着闷闷不乐地殳纨,好笑道:“这回死心了吧?工匠没找来,倒招来个骗子。劝你总是不听,非得撞了南墙就老实了。”

    殳纨嘴一噘,不服气道:“这人是骗子不假,但大块玻璃是真有的啊!西洋人……”

    “得了得了,你愿意找就继续找,成了吧?”胤禛知道劝不住她,也就懒得说她。过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道:“你娘小时候那个跑船的邻居,也不知是不是个正经人,瞧把你们这两代人煽惑得!”

    “切!爷可别忘了,那表格和所得税,可都是我娘跟人家学的。不是假的吧?”这谎话说顺了嘴,连殳纨自己都快信了。

    “好,爷答应你。只要莫家真能把制作大块玻璃的工匠找来,爷就批条子支持他们办厂,绝不食言。”

    “一言为定?”殳纨抿着嘴唇,墨瞳中透过狡黠的坚定。

    “一言为定。”胤禛笑着答应她,想不明白她怎么就那么有信心。

    直至半年多后,莫家终于送来了一名重金聘请海外归来的真正的玻璃工匠。看着他在内务府造办处的玻璃厂里,仍旧用那些简单的材料:方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等。高温烧制成玻璃液,然后浮法成型,造出了大清朝第一块平板玻璃后,胤禛终于理解了殳纨将近四年的坚持。他也随之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大开方便之门,让莫家在青州颜神镇兴建了大清第一家玻璃工厂。其后莫家玻璃厂生产出的平板玻璃,陆陆续续地由朝廷购买安装进了紫禁城。不久后,玻璃镜也被制造了出来,大大小小的,走入了千家万户。

    殳纨期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达成,一连几天夜里做梦都能够笑醒。清末外国人为了从中国掳走更多的财富,不仅大量低价倾销其玻璃产品;在中国新兴的民族玻璃企业中,高薪聘请的外国技师不但不用心改造技术,甚至裹持图纸资料等不告而别,给中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这种情况终于可以被扭转了。

    来到清朝将近六年了,殳纨觉得自己终于促成了一件大事。她开始畅想更多,想要做出更多的改变。却不知危险,已然临近了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