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振兴东汉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

    一路下颍阳至颍阴,沿途各种故事弗如阳城、阳翟二县精彩,收货亦弗如远甚,只数百人。

    现在,崔博已经抵达了颍阴县西郊,只是他的身边多了一人来,不是旁人,正是郭嘉。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某无长物,亦无亲长兄,四海皆可去。

    他一听崔博说要去颍阴拜访荀彧,就起了兴致,他言“我与荀君自阳翟一别,久疏问候,正可与君同往之。”

    于是乎这郭嘉就跟来了,他也算是半个导游了,于崔博了解此间风土人情也算有所裨益了。

    “那荀彧见在何处耶?”

    为照顾这细胳膊细腿、没怎么骑过马的郭嘉,崔博特地找了架马车来,他与那郭嘉同乘一舆,时不时谈着些有的没的,适才有驭者云到了颍阴县境,他便问了这荀彧的情况。

    郭嘉与荀彧熟稔,自然是知道其籍贯的:“彼在高阳里,或名西豪里,就在这颍阴之西,按这个路程来看,应是快到了的。”

    就在这附近了,那敢情好哇,崔博已经有点儿等不及了。

    若论汉末世家在后世谁名最甚,当属袁、荀,袁氏是早期牛逼,袁绍、袁术势、力极大,可以说是当时第一等的大军阀。

    荀氏自神君荀淑起,始得兴盛,而真正让荀氏名传千古的…还是荀彧、荀攸二叔侄,一个是曹操的假子房真萧何;一个是曹操的真·张良。

    今儿路过这颍阴,崔博怎地会不去拜访一下这传奇人物。

    曹操曾多次赞扬荀彧,崔博只记得这么一句“略不世出”…

    “不若我等在此露宿一晚,先去拜访那荀彧?”崔博实在是太过想见这位‘略不世出’的天才,乃有此语。

    郭嘉道:“善,我可为引路。”

    按郭嘉说的,这儿离荀氏宅很近,但是离颍阴城还有一段距离,眼看着天已至正午,就算过去,天也已经黑了,不如就先在这里歇息歇息~

    啧…那些群士卒,就撂这儿吧。

    “郭郎可知兵事耶?”这厮应就是长于参谋,崔博正好于此处考校个一二。

    郭嘉没点头或摇头,他下车马负手四周张望了一遍,自信开口:“凡设营立寨,勿绝水、勿迎山陵、勿居下游、勿居杀地、勿迎众树…”

    此《孙膑兵法》中语也!

    崔博一听…哟呵,心道小老弟你还有两把刷子,至少这兵书上说的都记住了,这也不是行军打仗,检验郭嘉水平的机会不多~

    崔博不动声色道:“若途径设营之地,还请郭君指出哇!”

    哼哼…郭嘉说的,崔博一样也知道,他可是“打小”就学习兵书战阵哇,自个亲身也历了数十战,似这行军方面的基本知识,他可是极清楚的。

    郭嘉摇了摇头表示不用途径,他虚指东南方道:“彼处有一小丘,无众树、有水源,可设营…”

    崔博点了点头,人家可是本地土著,知道本郡的地理实属正常。

    那就…赶紧过去,然后去见那荀彧罢!

    ……

    郭嘉引着崔博,来到了一个看起来颇有人气的聚落。

    “此地便是高阳里了…”

    是也,这地儿看起来远强过他降生的崔里,崔博张口慢慢吟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端的是一幅好风采啊!

    一言不合,崔博开始做起了文抄公,不过和郭嘉说…算是对牛弹琴了,他不好经学、不好律令,独好兵家之术,对这诗赋文章什么的亦是不感兴趣。

    不过这不影响崔博文抄的快乐~

    “走罢,引我去见那荀氏!”

    郭嘉点头,带着崔博往一个方向走去。

    啊…崔博忽然想起了一事来,那就是这会儿荀彧有没有被何顒说是“王佐之才”,若果没有的话,崔博倒是不介意…把这个梗安到自己头上来~

    崔博问道:“郭君可曾听闻那党人何顒赞彧之评?”

    郭嘉一听,然后愣了…他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我素不喜党人,但这何顒确实算那德高望重的老士人了,其若评荀彧,我又岂会不知?”

    崔博心中暗喜,看来…这夸赞荀彧为王佐之才的大任,要落到咱头上了!

    ……

    有一宅邸,其上书一个大大的“荀”字,想来就是那荀彧的家宅了~

    叩叩叩…

    不一会儿便有门房出来应门,称:“二位贵客面生的很,来此所为何事耶?”

    郭嘉既然和那荀彧认识,就让他开口说罢,崔博就没张口。

    “荀彧可在么?我等便是来找他的。”郭嘉才一张口,崔博开始扶额了,他真的很不想说他认识这人!

    当着人家的家臣面儿,唤人家主君的全名,若是那家臣性格刚烈点,可就要跟你不死不休了!

    平素似崔博和郭嘉谈天时,可以不用顾忌地直呼荀彧的名儿,但是这个场合,显然是不行的…

    为尊者讳,荀彧就相当于他俩面前的荀氏门房的尊者,郭嘉这么说…实在是太过无礼了!

    那门房当即就变了脸色,口称:“家中五君不在!”

    然后嘭地关上了门…

    郭嘉回头对着崔博尴尬一笑道:“还真不凑巧,这荀彧今儿不在家…”

    崔博扶着额头的手还没有送下来,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愣头青!

    这因为他搞这么一出,竟是让崔博提前搞一个…三顾荀府?

    人家那是不在家嘛!明明就是人家门房看你郭嘉太过轻佻不让见…好吧!?

    崔博一把拨开瘦弱的郭嘉,然后再次往那荀彧家宅的门上轻叩着。

    “叩叩叩…”

    这会儿门房回应的时间要比上次长些,那人打开门,一看又是这俩,当即就要关门,崔博赶紧上前一步走,用胳膊支住门,然后微笑说道:“烦请通报下此间主人,就言议郎安平崔博来谒!”

    也许是崔博温和的态度感染了那门房,他的表情没有那般冷淡了,关门的手也没有用力了。

    崔博撤回手,道了一声“多谢”,然后取出名刺塞到了那人手里:“就说我等在门口候着…”

    那门房点了点头,关上了门…

    待门房进去后,崔博就指着郭嘉无语道:“会说话你就多说点!?”

    郭嘉:???“崔郎何谓也?”

    哦…还不明白什么意思?那算啦!怕不是个木鱼脑袋!

    吱…门再次打开了,其后有一人,这回崔博可是看得真切——其人生得面如冠玉,身量也颇高,亦不似郭嘉般瘦弱,头上有冠代表业已成年,一缕美须,二绺美髯…

    当真是一个丰神如玉、容貌出众的美男子!

    崔博心中啧啧称奇,这荀彧的容貌,当真是平生仅见,能和他不分上下的呢,倒也有,只是和有着这美须髯的荀彧来比的话,稍显稚嫩。

    嗯…其人正是安平人氏崔姓名博!

    如果崔博没记错的话,这荀彧似乎也没大他几岁,怎么的就蓄了这么长的胡子了!?

    这时代正是以男子大胡子为美男子,像崔博这种嘴唇下巴才长了些短短绒毛的…根本就不符合人家审美哇!好吧…或许喜欢**的人…

    “足下可是二龙五君?”崔博上前拱手道。

    二龙说的是荀彧他爹荀绲,话说那“神君”荀淑生得八子,皆为世之才俊,时人谓之云“八龙”,这荀绲排行老二,崔博直接就称其为“二龙”了。

    这五君…是因为人家荀彧是排行老五的,这搁人荀氏家宅,可不能“荀君”的叫吧——人家一家除了仆役什么的,姓荀的可真不少哇!叫“荀君”您到底是在叫谁呐!?

    直呼其名太也无礼,称呼表字又显孟浪,所以崔博干脆就用“五君”来称呼了~

    那人也回了个礼,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就是荀彧,但可不敢称‘五君’,这是家叔父的名号…”

    “哈!”郭嘉见到荀彧出来了,忙上前打招呼道,“文若啊,适才问你家那门房,还云你不在,我寻思…该换换了!”

    门房:……

    荀彧不提此事,只笑骂道:“轻佻放荡,不愧是你!啊…崔议郎且先随这彧进来罢。”

    崔博点头称善,就随着荀彧入了偏厅。

    一入偏厅,就只觉芬芳扑鼻,不甚浓郁,但却让人印象深刻,与那些庸俗的妖娆香料不同的是,这荀家用的香料,清香不腻,倒是和崔博的风格一致~

    后世可是有云“留香荀令”,今儿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呐!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荀氏自荀淑起,属实累积了不少的资财——因为崔博用过,所以他知道这个香料的价格奇高!

    “初次见面,安平崔博…容我冒昧,称足下一声‘荀兄’。”

    荀彧连声表示说不敢,崔博…那可多大的腕儿啊!真要比起名声来,这会儿的荀彧还真有点儿不够看,也就在豫州甚至只是颍川有点儿名气。

    崔博就不一样了,一篇《千字文》遍传十三州,他的名声,不可谓不大!

    “嗨!文若我给你说,这崔郎可是见你之心颇切啊!”郭嘉开口了。

    这荀彧还真是家教极好了,无论崔博、郭嘉如此说,他只是淡淡应对,无宠无辱,表现得极为淡然。

    “无论郡守阴公、抑或是这郭君,具言荀兄也俊才,今来颍阴,自然是要来见见的。”

    荀彧不着痕迹地瞥了郭嘉一眼,口称道:“承蒙阴公高看啊…若说俊才,崔议郎当为冠冕!”

    哎!互吹一波,这就很舒服!

    “我同你说啊,这个崔郎,是见过那袁本初的!其言……”

    基本上模式就是这样,崔博说一句、荀彧答一句、然后郭嘉参合一脚…

    荀彧皱起了眉头道:“先董牛造乱,消息闭塞,其中还有不足道者,烦请崔郎能否细说?”

    崔博就能看出来,这荀彧也是和那郭嘉一样,对那个袁绍看起来很感兴趣的样子。

    崔博:……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现在和他同坐一堂的两位…似乎最先都是想投袁绍的!

    呃…就现在看起来,好像还真是这样。

    关于这点儿,崔博本身还不明白,但是刚才荀彧说后,崔博才知道——奥…这时代消息太过闭塞,他们对这袁绍的印象还是先前的啊!当然还可能是某人宣传出来的~

    对于袁绍今年干的那档子破事儿,他们还真的不知道。

    那崔博就详细和他们再说了一遍,从哪里呢,就从去岁王考、许攸密谋刺杀灵帝说起罢!

    这事儿呢,虽然崔博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袁绍是主使者之一,但是他坚信…这事与他袁绍脱不了干系!

    第一盆本就该倒在袁绍头上的脏水被崔博泼了出去。

    然后呢,就是袁绍在雒阳干的好事!

    包括但不限于——在朝堂结党外戚何进,发起政治斗争;袁绍向大将军何进进言,召回曾是袁氏故吏的董卓入京,已图宦官;袁绍血洗宦者;不顾族人,悍然出逃…

    这是无数盆脏水,当然它们是属于袁绍的!

    这些呐,从根本上意义上来说,都不好!搞政治斗争,搞站队,弄得朝堂之上鸡犬不宁的,外戚、士人和宦官火拼,中立人士瑟瑟发抖,嗯…还搭上了一个蠢如猪一般的大将军。

    当然这在士人眼里看来是好事,因为和宦官作对,那是天然的政治正确哇!但崔博看来不是,争权而火拼,这与霍乱朝纲又有何异?

    真正能拿出来说是好事儿的,也有!就是说了那句“天下健者,不唯董公”,而后出奔自渤海起兵…

    啧啧…说得倒是霸气呢,但是就没想到…这丫董卓就是您出主意召来的吗?

    而且这不顾族人性命又是什么操作?‘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可真是忠臣义士呀!

    然后崔博一口气说道荥阳会盟,袁绍置酒高会、干大事惜身云云…

    最后就是近几个月刚发生的,与鲜卑勾结案…

    啧啧,其精彩程度呀!崔博只想说一句:一颗赛特!

    看着郭嘉和荀彧呆滞的脸,崔博心中不禁生出了油然自豪感——这他喵的背后说人坏话?我不为之!咱就用事实说话!

    半晌后荀彧幽幽开口道:“果真如此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