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改变大宋的科学家 > 第四十五章,瓦解

第四十五章,瓦解

    利益永远是人类相处之间最关键的纽带之一,这个道理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行得通的。

    早在计划开始之前,沈括就利用老家的关系找到了杭州李家在扬州的话事人李涛李员外。杭州李家在长江以南地区,也就是江南东路和两浙路内经营丝绸和粮食生意。而沈括的杭州沈家在长江以南的地区也算是大家旺族,所以和李家的关系也相处的不错。再加上沈家的经营主要是在朝堂上,和李家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相反李家还要更愿意主动接近沈家来在官场上取得一些便利。

    沈括找到杭州的李通判谈起合作的条件很简单,就是只要李家在扬州的势力配合沈括的计划,沈括就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李家先进的纺织机器,并且在两浙路和江南东路地区只卖给李家一家,反正沈峰目前还没有扩大范围的想法。一开始李通判还不信能有这么高效的机器,后来还是沈峰带着李员外去研究室逛了一圈才让李家相信了沈括的话。

    而对于士绅王建东的拉拢是扬州知州刁知州的建议,在他上任扬州知州以来,这位扬州老士绅也算是为家乡父老做了不少善事。虽然该赚钱财一样没少,该索取的利益一样没落,但相比于其他士绅豪强确实心善许多。最重要的是,王建东在扬州士绅和商界的影响力确实不小,子女又早早离去只剩下个孙儿,的确是拉拢的好对象。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员外故意让大家的存粮都放在王建东那里。让这个老头在压力下看出漏出的破绽,诱使他主动跟李员外摊牌。如果他执迷不悟,那就怪不得沈括痛下杀手了。

    不过目前来看结果是好的,王建东还算是知时务。

    ………………

    扬州扬子镇码头

    百夫正欢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

    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

    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这是前世陆游乘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在穿过三峡时,看着船夫艰难的摇橹前行的情形,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诗歌描绘了纤夫们牵拉着船,在河边峭壁上铺设的栈道上艰难行进的情况。实际上,在宋朝船运已经是非常发达的运输工具了。

    随着洪水的退去,扬子镇码头的船运又恢复了以往的繁荣。不过今天在码头上停了十几艘挂着杭州府旗帜的官方驳船。

    沈峰看着这十几艘雄伟的驳船,心里莫名的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些驳船排水量高达六百余吨,可以说在其后的5个世纪中,宋朝驳船的排水量都保持着领先世界的水平,即使是1588年时的英国,其最大船只的排水量也才仅仅只有四百吨。

    与官方的驳船相比,民间船只的载重量相对来说就要小得多,但数量却是官船的好几倍,到13世纪末时,仅仅是长江下游的私人船只就已经多达1.5万条,排水量基本在180吨左右,这一点从福建挖出的一艘长24.2米、宽9.15米、载重量300吨的沉船便是最好的佐证,对比之下,哥伦布1492年远航时的旗舰“妮娜号”排水量则不超过110吨。

    这样的技术与产量的优势怎能不让沈峰感到心潮澎湃。

    “沈老弟,你激动个什么,第一次见这么多粮食吧?”李员外还以为沈峰是因为见到这么多粮食而激动呢。

    “是呀,看到这么多粮食谁不激动呀,扬州的百姓和游民们算是有粮食吃了。”

    原来早在沈括来到扬州之后就利用沈家和李家的影响力大量的购买粮食,准备在最后时刻压垮和瓦解扬州的那些粮商。只不过长江下游南岸也被洪水肆虐的很厉害,直到洪水逐渐退去了才敢把购买的粮食运送到扬州。

    而此时还是在那家茶馆,还是那一群人,只不过比之前少了两个人。

    “你听说了没?扬子镇码头来了好多扬州府的驳船,说是里面都是粮食”

    “我也听说了,说是最起码有十五艘呢,而且后面还会源源不断。”

    “我还听说这是扬州府衙去买的,这是早就挖好的坑让我们跳呀。”

    “这可怎么办呀,我那还有好多存粮在王先生那存着呢。”

    “我也有好多存粮在李员外那存着呢。”

    “对呀,王先生和李员外怎么没来?”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关键的两人没有到场。

    “他们不会是跑了吧。”他们到现在也不相信两人已经叛变。

    他们来到李员外和王建东的家中,发现两人的府邸和粮仓都被官兵和衙役层层保护着。顿时,他们预感到自己被骗了。嚎啕大哭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寻死觅活者亦有之。总之,现场非常混乱。

    最后还是刁知州出面安抚了一下众人,并表示明天可以来扬州府衙商议各位的未来。

    一天后,一众扬州粮商如丧考妣的来到扬州府衙。他们发现来的人不仅有他们粮商,还有经营其他项目的淮南东路的商人。这些商人都是收到淮南东路的邀请来参加这个什么招商会,朝廷的邀请这些人是不敢不来的。

    刁知州拿着沈峰给他的计划稿不停地反复呢喃着,他倒不是紧张,只是第一次给商人做口头解释有点不太适应。毕竟就算宋朝商业再怎么发达,也没有说官员为商人服务的道理。不过为了城外的游民,刁知州还是愿意低一下头的。

    商人们已经被府衙小吏带进了一个空旷大房间里,房间里只有几十把椅子。在前排放着一张长桌,长桌后面是被布蒙着的一面墙。

    商人们按照小吏的要求一一做好后都安静了起来,看得出来他们面对朝廷还是很拘谨的,根本不像在外头对普通百姓那样的趾高气扬。

    很快并没有让商人们不自在太久,刁知州和一些府衙官员们就从侧门进到了房间里。见到府衙官员进来,商人们立马齐整整的站起身拱手,这整齐划一的动作都让跟在后面的沈峰很是惊讶。这帮人难道还排练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