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出国

    二十天过去了,尚云终于完善好了土地流转合同,通过土地流转合同,尚云一下子拥有了两万五千亩耕地,其中免费流转来一万五千亩耕地。

    对于有流转费用的一万亩耕地,尚云签订了一年合同,对于那一万五千亩没有流转费的,尚云签订了五年流转合同。

    面对如此多的耕地,如何种,怎么去种,一股脑摆在了尚云的面前。绝不能像村里人那样去耕种,绝不能套着毛驴去耕种,那样去做,不但见不了钱,还会把人累死。

    尚云之所以要流转如此多的土地,绝不是他一时半会脑子发热。他如此做,都是冰莲花的建议。

    冰莲花在美国考察了许多家庭农场主的种植园和养殖业,对发展中国农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而要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实,前提就是要有地。

    虽然尚云流转土地的环江县和赤城县的自然条件比不上美国,但尚云流转的土地都是平地,农业机械都能够进地。

    为了让尚云增长见识,冰莲花邀请尚云来美国,来参观美国的农场主经营的农场园和养殖场。

    出国?这个尚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如今却摆在了尚云的眼前。

    美国和荷兰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落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让尚云开阔眼界,学到国外的先进种植经验,冰莲花为尚云办好了出国证。

    促使尚云去美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冰莲花和李鱼儿都在美国,而这两个人都是尚云心里放不下的两个人。冰莲花就是尚云心底深处盛开的一朵洁白的雪莲花,而李鱼儿是尚云的恋人。

    家里有庄杏子照理,尚云没有了后顾之忧,决定去美国考察一下人家的种植业发展之路。

    临走时,庄杏子把尚云一直送到浮桥,一路上,庄杏子一直低着头,默默地背着尚云的黑色背包。

    来到浮桥批发部,庄杏子从批发部取出来两瓶饮料,装在了黑色的背包里。

    “云,你胃不好,我已经为你装了胃药,记得不要吃辣子,去到了美国,记得给我打电话,报个平安。”庄杏子低头说道。

    尚云从庄杏子手中接过背包,说道:“杏子,我要走了,我的家就交给你了,还有实验鸡园也交给你了。”

    庄杏子说道:“云,你就放心去,想游了就多游几天,见了鱼儿姐姐了,也给我带个话,就说我也想她。”

    尚云说道:“是的,如果我能够见到她,一定把你的问候带给她。昨天和她通话时,她还在一个影视基地拍电影,非常忙的,她在北方,我要去的是南方,也许我们这一次是见不到面的。”

    庄杏子说道:“鱼儿姐姐对你那么好,一定会抽时间来看你的。”

    尚云终于坐上了发往环江县城的班车,这是他和潘多林合资买的班车,潘多林当司机,他雇佣的黄娟娟当售票员。

    班车因为走的是村道,极大的方便了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出行,每天都有许多人坐车,常常爆满。

    尚云上了班车时,里面只有一个空座位了,是黄娟娟特意留给他的。

    因为浮桥是班车的起点,坐在班车上的多一半是尚家河村民,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二十里左右的其他村的村民。

    “云,你这是要去哪里去?”有人问道。

    尚云说道:“准备去一趟国外。”

    “是不是去看李鱼儿呀!”

    大家都知道他和李鱼儿的感情,这样说并不为怪。

    “最近我流转来了两万五千亩耕地,我想出去学习一下国外人是怎么种地的。”尚云说道。

    “啊!云,大家都不想种地,你流转那么多,究竟种什么?”

    “初步准备种红小豆、荏和洋芋,等从国外回来后,我也许会调整一下。”

    “云,种那些东西有人要吗?”

    “有人要,我已经和厂家签订了一些订单收购合同,还有一部分等我从国外回来了,决定好种什么了,然后再去签订。”

    “云,什么叫订单种植合同?”

    “简单地说,就是外面的客商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种植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客商,客商给予一定的最低收购价,农户去种。”

    “云,如此种植也好,可不知道能不能赚来钱?现在农产品价格低,就咱们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种地就是一项出力没有效益的活。”

    “我觉得应该能够赚来钱,至于能够赚来多少,到了今年秋末就知道了。”

    “云,你好好干!如果种地能够赚来钱,我就把我家那小子叫回来跟着你去干!”

    要想重新掀起一场消失了很久的种地高潮,就必须要变革。而刺激变革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让土地能够带来足够乐观的收益。

    尚云想着要来一次对土地价值的重新评估,这些曾经解决了一代又一代人吃饭问题的土地,不能成为人们丢弃的对象。

    这次美国之行,他一定要出去找到破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定要找到新的发展思路。

    班车终于离开了浮桥,开始缓缓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爬行着,油路的工程队已经进了村,开始往土路面上铺石头。

    一辆辆货车拉着石头,不停地奔跑着,路上需要一些铺路工人,村里十二个小伙子没有去外地打工,在路上当了铺路工,赚着钱。

    村上的发展还是太快了,尚云虽然不再是村主任,可心里还是挂念着村上的事。

    如果可以,尚云愿意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尚家河村的村民,可现在他因为突然流转来了如此多的土地,土地前期的肥料和籽种,也需要一大笔钱,他也没有能力去帮助村民了。

    钱,从那里来?再一次考验着尚云。

    如此多的地,如何去种?到底种什么?同样考验着尚云。

    用什么的方式去种?当然传统的人力耕种模式已经不行了,必须要用机械耕种,除了耕种,还有收割。

    随着一块块坡陡地变成了平地,拖拉机旋地、犁地和播种已经走进了环江县,但收割,依然没有收割的机械,人们都是用手工的收割方式在收割。

    手工收割产生了大量的人力,而人力的成本费用是非常高的,这样就限制了人们去种地。

    拿收购小麦来说,一个青壮年蹲在地里,拿着镰刀,一天到晚,腰酸背痛,浑身酸痛,最多能收一亩多一点。

    一个小工的价最低是一天一百块钱,收一亩小麦人工费就得一百多元,人工投入的越多,地上种的庄稼的利润就越小。

    两万五千亩耕地,如果要靠人工来收割,那得多少人工?这个账,如果仔细算下来,种地就不敢去种了。

    山里的青壮年也就是因为算清楚了账,才放下了土地,选择了外出打工。

    尚云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陷入了沉思,他这次出国,就是要引进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一定要走机械化种地的道路。

    班车离开尚家河村地界,开始钻进了另外一个大山,山路十八弯,转来转去,有时候转了十多分钟,才转出了一座大山。

    沿途,不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多数是老年人和孩子,也有没有坐上车的,遇见座位满,班车就不能拉人了,沿路有一部分人拼命招手挡车,还是没有坐上车。

    班车的生意还是挺好的,当初尚云在选择路线时,考虑到村里多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了他们出行方便,便选择了村道,没有想到,这村道还是选对了。

    人们拥挤的地方,常常商机多,但人多,竞争必然大,能够赚来的钱,被众人分过后,也没有了多少。

    在没有人走的地方,去开出一条路,虽然开始冷清,但最终还是能够赚来足够多的钱,而且这些钱就是你自己的,不用和别人去争抢。

    尚云这次流转如此多的土地,就是想要踏出一条致富路,重新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