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判罚之影 > 第二章 伟大东征时期

第二章 伟大东征时期

    实际上纵观整个世界的历史,现在联邦所在的奥恩希大陆从来都不是时代的主角,也没成为过世界的霸主。

    这个世界的格局一直都是由赫斯弗帝国和盛代两方来主导的。

    其实不应该用盛代这个词,因为盛代不能算是一个国家,盛代应该是一种文化或者是民族。

    之所以叫盛代,是因为每一代伫立在伊袤大陆土地上的帝国都是那样的繁盛和强大,所以就将其称之为盛代,反正梼洛是这样认为的。

    盛代这个概念被提出来,还是在1755年前,也就是雨纪元年,当时统一整个伊袤大陆的就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现代人将其称之为雨朝。

    当时的雨朝空前的强大,那时的他们所处的霸权地位远超历史之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政权。

    现在赫斯弗帝国所统御的北境大陆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在当时都是雨朝的领土,奥恩希大陆这块地方的所有政权和国家都是雨朝的附属国。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地图上能被看到的地方,都是雨朝的统治范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或许正是因为当时雨朝征服世界的壮举,所以现在记录年份用的都是雨历纪年法,以雨纪元年为第一年。

    面对如此强盛的王朝,雨朝的第一位皇帝当然豪迈的宣言说,希望王朝未来的每一代都能强盛至此,这就是盛代这个说法的起源。

    虽然在初代时期强盛至此的大雨王朝最后依旧是在数百年过后被推翻了,但后面在伊袤大陆崛起的王朝几乎都如同雨朝的第一位皇帝宣称的那样,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强盛的帝国,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强!

    这些一代代的强盛的王朝被统称为盛代,现在位于伊袤大陆上的王朝称之为世宏,而世宏的前一代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夔王朝。

    伊袤大陆上崛起的每一代王朝与雄踞北境大陆的赫斯弗帝国,他们两方才是世界格局的缔造者。

    奥恩希大陆?这似乎只是一个被看不起的小势力而已。

    奥恩希大陆上的人对这种现状自然不满意,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郁郁久居人下?尤其是统一了整个奥恩希大陆的希艾帝国,他们当然想要改写一下世界的格局,谁还没有一颗称霸世界的野心呢?

    而且当时的局势确实有给希艾帝国操作的空间,那时候盛代正处于低谷,是一个王朝的末期,赫斯弗帝国的注意力也都在那号称赵国的盛代王朝之上。

    如此背景下,在希艾帝国国内局势安稳之后,希艾帝国方面自然追寻更大的领土,更大的国际地位而去。

    1232年初,寻觅到机会的洛根率兵东征赫斯弗帝国。

    战争开始阶段的局面很不错,一方面是因为洛根带领的士兵军事素养很高,都是在各国混战之中存活下来的百战之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洛根的战略、战术、指挥都足够的优秀。

    于是乎,东征开始的阶段希艾帝国势如破竹,兵锋甚至一度逼近了赫斯弗帝国的首都米尔城。

    但当时全权掌控希艾帝国军事的元帅洛根也逐渐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以往在奥恩希大陆内作战,只需要一场大胜,往往就能推平掉一个国家。

    但面对赫斯弗帝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自己带兵打了数场胜仗,消灭了敌方不少的有生力量,打下了数座大城市,但对方依旧不动如山。

    前半生一直都在奥恩希大陆内驰骋的洛根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自己目前面对的敌人不是自己在奥恩希大陆内遇到那种,一两场胜利就可以逼迫其称臣,也不是攻占几座城市就可以迫使其亡国的国家。

    意识到这一点的洛根连忙放缓了进攻的速度,甚至在某些战线主动选择了后撤,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家的后勤供应跟不上自己等人的行军速度,为此他也派人修建了大量的后勤枢纽,让来自于希艾帝国的各种物资能以最高效的方式送到前线。

    实际上按照以往的战争经验,希艾帝国获取后勤物资靠的更多的是在攻城略地之后在当地征用各种物资,但在明白这场战争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之后,成熟的后勤供应制度就是必须要建立的。

    这里不得不佩服洛根的先见之明,在赫斯弗帝国明白希艾帝国军队的战斗力确实足够强悍,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防守住了之后,他们就开始执行坚壁清野,做好了靠持久战拖垮希艾帝国攻势的准备。

    事实上,当时作为军事力量世界第一的赫斯弗帝国肯定不至于在面对希艾帝国时如此被动,之所以在面对希艾帝国的进攻时会这样安排被动的防守,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赫斯弗帝国的主力部队都在和当时的赵国交战。

    要知道赫斯弗帝国的目标从来都只是盛代,只要将赵国主力部队击溃,那么他们就有这个可能直接吞并处于王朝末期,已经腐朽难治的赵国,就此更改世界格局!

    而对于希艾帝国的进攻,他们就没有那么放在心上。

    而希艾帝国这边,洛根正是因为认清了赫斯弗帝国主力都在赵国的边境附近和赵国进行纠葛,本土防守军队相对空虚这一点,否则洛根即使对自己再怎么自信也绝不会草率的进攻赫斯弗帝国的。

    毕竟才统一奥恩希大陆的希艾帝国内部也有不少问题等待解决,在这个时候选择发动战争,如果没有极好的机会,即使有皇帝陛下的无条件支持,洛根也没资格这么做。

    可即使是发动了战争,其实时间对于洛根来说也是异常紧迫的,一方面是因为希艾帝国的综合国力并不支持他维持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太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最近希艾城内传出了消息,说国王似乎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说不定那天就离世了都是有可能的。

    赫斯弗帝国这边的人也清楚这些情况,所以他们自认为只要做好了坚壁清野,那么希艾帝国的物资是没办法支持他们的军队度过赫斯弗帝国境内的严冬的。

    别小看了这里的天气的寒冷程度,赫斯弗帝国光是靠着这个就击败过多次盛代的进攻!

    没有出乎赫斯弗帝国所料的是,在1232年末的寒冬之中,希艾帝国的军队完全放弃了进攻,甚至开始收缩战线。

    这让赫斯弗帝国的主力能非常放心的继续和赵国交战,他们正在试图创造一个历史,一个鲸吞盛代的宏大历史!

    可在1233年初春的时候,希艾帝国重新发动的攻势彻底破灭了赫斯弗帝国的幻想,希艾帝国在寒冬之中并没有因为赫斯弗帝国的坚壁清野而陷入后勤物资不足的困境,从而被迫撤军。

    洛根对此早就做好了准备,后勤物资从希艾帝国一直源源不断的朝前线运输,虽然这导致国内的局势更加紧张了一些,但只要皇帝陛下还在,那么在短时间内还不存在后勤物资不足的情况。

    而希艾帝国之前之所以在寒冬之际放弃了攻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肯定是因为希艾帝国的士兵并不适应那么寒冷的天气,即使有保暖的衣物,完全没见识过如此寒冷天气的他们战斗力也会大大下滑。

    如此背景下和适应了这种天气的赫斯弗帝国士兵交战,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其次则是因为差不多打了一整年的仗了,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们都很辛苦,需要修整和歇息。

    最后也是为了迷惑赫斯弗帝国的主力,摆出一副我们已经放弃进攻了的样子,让他们放放心心的继续进攻赵国,绝对不要回头来找我们。

    而在第二年开春之际,完成了修整的希艾帝国军队理所当然的发动了进攻,以前所未有的进攻势头连续攻克数座赫斯弗帝国的城池,消灭了相当多数量的守军,甚至赫斯弗帝国的首都米尔城都沦陷了。

    并不认为自家首都会这样被攻下来的赫斯弗帝国并没有对米尔城实施坚壁清野政策,反倒留下了相当多的物资,这直接让原本熬过寒冬之后物资有些匮乏的希艾帝国军队得到了大量的物资补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