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乡村小吏在大明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养殖蚌珠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养殖蚌珠

    张历生压住了他的胳膊,把他头揉着放回枕头上:“头受了伤,不能多动。”

    白梅递上热茶,张历生喝了一口,坐在床沿上:“刚在我药铺的朋友那,听说你被砸了,我就赶来了。”

    小舍抹了一下泪水道:“爹,看来咱父子的缘分还在,老天不让儿子离开。”

    “听一壶香茶业铺何掌柜说,挺严重的,连南京太医院都来人了,看来你命不薄啊?”

    小舍看张历生左耳的痣红红的,特别显眼:“爹怎么来的夷亭?”小舍想问从水路,还是陆路来的。

    张历生却道:“爹是去你姨父家进货,顺路来看看昔日的老朋友老何。”

    “一个人吗?”

    “有二个帮手,还在药铺坐着。”

    张王氏道:“你饿了吗,正好有点鸡汤,我放些萝卜,你吃了点再说。”

    “不用麻烦,小舍没事我也放心了。”张历生从兜里掏出两银子,塞到小舍手里:“爹也没本事,你是知道的,这就算意思意思。”

    小舍道:“爹,不用,儿子长这么大都没孝顺你,怎么好拿您的钱。”

    白梅也道:“公公,说什么也不能收你的,我们日子好着呢!”

    张历生推辞着白梅还他的银子,转身出房门,黑暗中,脚被门槛绊了一下,白梅想拉,手中拿着银子,眼看要跌倒,张王氏扑了上去,把他跌倒的身体顶住。

    两人的身体来回牵扯了几次总算没倒。

    白梅吐了下舌头,做了个鬼脸,把房门掩上回到小舍床前,静下心听着外面的响声。

    什么都没听到,出奇的安静,小舍想:也许爹娘以前就这样相处。

    大门关上了,白梅踱起脚,悄无声息的出去,小舍听到娘道:“梅儿,你干吗呢,鬼鬼祟祟的,想吓死我啊。”

    “我,我出来倒茶叶的。”

    “这茶,他才喝了一口,你就倒了啊?”

    “没没没,我说错了,是倒茶。”一贯聪明玲珑的白梅,费力的争辩着。

    听得倒茶的声音,张王氏拿着杯子进来了:“他给的银子呢?”

    小舍把张历生和蹇义给的交给了她。

    “不是两锭吗,怎么变四锭了?”

    还有两是蹇义大人的赏银。

    张王氏脸上绽出了久违的笑容,小舍感觉娘一下年轻多了:“娘,爹走了吗?”

    “小赤佬,又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吧?不告诉你!”张王氏脸上彩烂无比,面颊上就像扑着粉上了胭脂。

    屋外一股焦味,张王氏立马站起,大叫一声:“不好,这死小娘鱼又野去了,炉子上还热着给你爹吃的鸡汤。”

    午饭时分了,白梅还没回来,娘一边嘀咕着,一边把小桌放床前,把饭菜端了进来。

    白梅风风火火赶了回来,手里提着一只王八:“看,公公给的!”

    “你去了一壶香?”张王氏问道。

    “我想给小舍买几个鸡蛋,正好碰到公公。”白梅明显是撒谎。

    张王氏瞪了她一眼:“不说了,你喂小舍吧,他就喝了点汤,肯定饿坏了。”

    张王氏细嚼慢咽如数珍珠的吃完饭,便拎着甲鱼出去了。

    白梅喂了小舍一口饭,自已也吃起来:“小舍,你知道我去了那?”

    “一壶香茶叶铺。”

    “算你聪明,我找着了公公,还有他二个儿子大苏小苏。”

    “爹说什么了?”

    “公公说,这次来苏州,一是提货,二是想在苏州附近开家分店,把泉州的货拿过来销。”

    “挺好啊,爹是聪明人,肯定在考虑落叶归根的事。听他对何掌柜说,他把泉州的交大苏管,大苏能干,自已带二娘小苏回这,以后做得好了,让大苏也举家回来。”

    “我早想好了,爹会动这主意,苏州我可以帮他在玄妙观东脚门弄个店面,那里人流多,肯定销路好。”

    白梅道:“一会儿我再去说,公公要明早开船。”

    小舍从枕头下掏出一锭银子:“这是蹇义给的,我给了娘两锭,你一会儿替我买些夷亭土产,让爹带回去,各买三份。”

    白梅点点头,把银子藏好,拿了些热水,替小舍洗好脸,把胡子刮干净,喊了声:“婆婆,我买鸡蛋去了。”

    还没等张王氏反应过来,人已经出去了。

    晚上昆山县衙的李知县和师弟陈县丞带着鸡鸭来看小舍了,小舍道:“常熟棉花上去了,吴江有丝绸,吴县有果树,江阴有长江鱼,咱们昆山也该找点事,不能光盯着水稻和小麦。”

    李知县道:“咱们有玉峰山的昆石,有钱人都喜欢,竞相重价购买。”

    陈福贵道:“知县大人,小舍是自已人,石头是老祖宗的东西,卖一块少一块,咱们搞的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尽量多产粮,另外是劝农户养猪养牛,咱们水乡水草多,水葫芦,水花生到处都是,拌些糠,这畜牲都能吃。

    小舍想起了后世的渔业养殖,虽然见过,但他不懂:“咱这水乡抓鱼虾费功夫,不知能不能和人家的鱼池一样,挖些大池塘养鱼,养虾,养螃蟹。”

    李知县道:“阳澄湖有的是,捕也捕不完,有养这些家伙的时间,还不如直接去捕。”

    小舍心里一乐:“我是砸糊涂了,大明朝不缺鱼虾,缺的是劳力。”

    陈福贵道:“小舍的话有道理,我们可以养蚌珠采珠,我看过庞元英《文昌杂记》,其中就有养珠法,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秋即成珠矣!”

    李知县拍事道:“太好了,你先试下,如果珍珠也能种,咱们昆山就发财了,珍珠可是宝贝啊!”

    “先让陈福贵去偷人家技术,他有墨水,等弄明白了也试着种。”

    陈福贵道:“我听说过有人在种,就不知道在那?”

    “这好办,去珠宝店打听,他们肯定知道。”小舍把白梅递来的汤药一口气灌入喉咙。

    李知县指了指小舍:“难怪你升官这么快,你那脑门子开窍,我咋没想到。”

    “你现在开窍也来得及,咱们种了珠宝,赚了钱,让你升官你也不要了。”

    “昆山水面多,我不信种不了。”李知县踌躇满志的拍着胸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