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娱乐圈里的正常人 > 第二章 另辟蹊径的路途

第二章 另辟蹊径的路途

    “卡!不错,这条过了,今天就先拍到这儿,收工吧。”

    路恒进组两天,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场戏,很简单,站在屋顶上假深沉,真叛逆。

    “小恒,以前演过戏?”孔生导演问道。

    “恩,前几天拍了部电影,叫《万箭穿心》,我们学校老师拍的,我在那里边也是演个叛逆少年,跟这部戏差不多。”

    《万箭穿心》,导演是北电摄影系教授王竟。

    他是少有的那种能把理论和实操结合起来的教授,不管是这部电影,还是接下来的《大明劫》评价都不错,不像那些只会挑刺的“教授”、“老师”们,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自己一动手就露怯。

    《万箭穿心》里缺个十八岁的演员,他就在表演系挑了俩学生,一个是10级的李献,另一个就是11级的路恒。

    两人竞争上岗,演技半斤八两的情况下,路恒凭借着“钞”能力拿到了角色——他爸路途投资了这部电影…

    文艺片,现实题材,缺少大明星等等,无不诉说着同一个结局,收不回成本。

    有人带资进组,对王竟导演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更何况路恒演技并不比李献差。

    ……

    路途年轻时候和大学同学创业,做门户网站,是团队里的二把手,乘着互联网这股飓风,公司迅速做大。从草创到上市,只用了十来年时间。

    上市之后,路途做了个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决定。

    推出公司管理层,每年只领分红,不参与决策。

    急流勇退,一方面是不耐烦公司里日益猖獗的拉帮结派,另一方面也不想伤了和老友二十多年的感情。

    反正每年分的钱一点都不会少。

    在家歇了半年,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名叫寻路影视。

    公司成立两年时间也没发展起来,规模依旧不大。

    事实上,在BJ城做影视公司很难,因为几乎所有资源都被以华宜为首的京圈把持着。

    不过路途另辟蹊径,成功找到了一条生存之道——拍恐怖片。

    就是那种一点都不恐怖,反而有点搞笑的片子…

    找几个身材颜值不错的新人女演员,穿着清凉,咋咋呼呼地露俩小时肉,一部片子就完成了。

    这类片子不需要好剧本,名导演,大演员,很适合没有根基的影视公司。

    最关键的是,票房居然不错!

    寻路影视今年暑期档上映了一部《笔仙》,不到五百万的投资,竟然拿下了两千多万票房。

    前后拍摄了一个多月时间,就进账五百多万,“短平快”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投资。

    恐怖片作为一种类型片,有一批固定的受众。

    2011年的《孤岛惊魂》票房超过9000万,14年的《京城81号》,拿下了令人瞠目咋舌的4.1亿票房,《招魂》系列更是以2亿美元投资,在全球狂揽20亿票房!

    但是,路恒一点都不喜欢寻路影视出品的恐怖片,在这些影片中,他感受不到电影人应该对电影这项艺术的尊重!

    路途好像是仅仅把电影当作赚钱的生意,而不是娱乐大众,表达思想,甚至是反映现实的文艺作品。

    路恒考电影学院,当演员,是因为他喜欢表演,喜欢电影,而不是为了挣钱。

    如果他想挣钱的话,他早去干别的了…

    是茅台、苹果、微软的股票涨的不够快?还是比特币现在不够便宜?

    嫌这种挣钱方法太简单?

    做短视频平台,共享XX平台,把用户量做起来,转手卖给阿狸腾迅也能挣不少钱…

    不要脸到极致的话,这时候去找科比拍个纪录片,等以后卖给奈飞,价格绝对低不了。

    可人总是要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的,尤其是像路恒这样重活一次的人。

    没错,路恒从出生起就有一段人生完整记忆。传说中的“生而知之”,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与生俱来的那段记忆中没什么遗憾需要这辈子弥补。

    感情方面,有稳定的女友;经济上虽不富有却不缺钱;从事的工作说不上热爱,也不讨厌…

    重活这次他决定干脆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影视行业有兴趣,那就学习表演,刚好,自身形象也合适。

    ……

    晚饭过后,一群人坐在室外乘凉。

    物理意义上的“孤岛效应”让剧组演员间关系都不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

    “오빤강남스타일(OppanGangnamstyle)!”

    这句歌词突然响起,引得众人纷纷朝声源看去,饰演江卫东的演员赶紧一脸尴尬,忙不迭地关掉手机上的音乐。

    “什么歌啊?”孔生转回头向路恒问道。

    “一首韩语歌,叫《江南style》,刚出来就火遍全球了。”路恒解释道。

    “是吗?那我回头得听听。”

    “估计您不会喜欢,特闹腾的一首歌。”

    “喜欢不喜欢另说,主要是了解现在观众的喜好。”孔生摆摆手说道。

    路恒一有时间,就会凑到孔生旁边,别误会,不是巴结导演,主要是为了偷师。

    他脑子里有无数好故事,好电影,好电视剧,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把脑子里的东西,搬到纸上,或者搬到荧幕上。

    脑子里二三十集的电视剧,他往纸上一搬,两张A4纸都写不满…基本上就是谁死了,谁活着,或者谁和谁在一起了。

    不知道该庆幸自己总结能力优秀,还是该苦恼自己看不到生活的细节。

    现在,偷师的机会来了,他面前坐着的是全国最好的电视剧团队之一,或者,也可以去掉之一。

    他们拍了哪些电视剧呢?

    《大染坊》,国内最好的商战剧;《闯关东》,一部恢弘的民族史诗,《温州一家人》,草根创业的奋斗史;包括以后制作的《战长沙》,《琅琊榜》,《伪装者》,《大江大河》,《山海情》等等,无一不是各个题材领域的佼佼者!

    这样的机会当真是可遇不可求,表演、创作、摄影、灯光…不拘话题,不设场所,想到哪,聊到哪,基本上是路恒遇到问题,孔生等人解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