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蹭饭

    路恒回家的一周时间,只能在晚上见到路途和张晶。

    路途第一次投资2000万级别的电影,他很关注,恨不得亲自当制片人。

    要知道,寻路影视之前最大的投资才500万,一下子高了四倍!

    张晶忙着做独立服装品牌,天天去工厂当监工,生怕因为质量问题砸了自己招牌。

    甚至连管彤都有事做,她要学车,即使她已经卡在科目三两年之久…

    好像全天下就路恒一个人无所事事。

    早上健身完了,找两部老片子看看,吃过午饭,换到体育频道,播放奥运会比赛,也不管是哪个项目,瞎看一下午,一天天就这么混过去。

    8月3号傍晚,路途和张晶又一次打电话回来说晚上不回家吃饭。

    路恒熟门熟路地领着自己家长长来到隔壁。

    给他开门的是管彤,管彤看到他毫不意外,低头抱起长长:“长长,你又来蹭饭了,一到饭点儿就过来,脸皮厚不厚?”

    路途翻了个白眼,没搭理她,自己来到客厅。

    “恒恒,你爸妈又不回来吃饭?”管彤父亲管正应该也是刚到家,西装还没换下来。

    “管叔叔,”路恒点点头:“嗯,都说有事儿。”

    “我就知道老路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当时他离职的时候我还和他打赌,说看他能在家待多长时间。才休息了有半年吧,又折腾起来了。他这天天早出晚归的,做的多大的项目?”

    “两千万投资的一个电影。”

    “两千万还趁住天天跑?他每年什么都不做,就能有一千多万分红入账吧?”

    (不懂,瞎写的,我想的是上市股权稀释,路途作为第二大股东,应该有10%~15%的股份,又搜了一下腾迅2020年分红,说是1%能分红1.16亿港币,市值按2012年腾迅的二分之一算,不知道是不是合理…)

    “他说他热爱艺术…”

    路恒说这话都有些心虚,实在不知道《小时代》能和哪门子艺术挂上钩。

    “什么电影?”管彤领着两只德牧来到客厅。

    “《小时代》。”

    “真的吗?”管彤突然激动起来,“郭小四写的那本《小时代》?要拍电影了?”

    “对,而且导演就是郭导。”

    “谁演林萧?”管彤拉着路恒坐到沙发上,“顾里,南湘,唐宛如呢?你不知道,这可是我的青春!”

    路恒:“我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的青春是用我的零花钱买的!”

    “啧!”管彤拍了路恒一巴掌,“小心眼儿,都多久了,你还记得呢!快说,演员都有谁?”

    “杨蜜…”路恒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其他几个演员的名字,“呃,其他的没记住。”

    “你能记住啥?”管彤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说道,“你就能记住吃饱了不饿!”

    “吃饱了确实不饿,对了,今天晚上吃什么?”

    “吃屎!快去和长长久久抢去吧!”

    “长长久久才不吃屎呢,他俩现在嘴巴刁着呢!”

    两只狗听到有人喊他们名字,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蹲在管彤和路恒面前,吐着舌头等待命令。

    “玩儿去吧,没叫你俩。”管彤把两只狗撵走,对路恒说道,“我们明天去剧组看看吧?我还没见过剧组拍戏呢!”

    “哪有这么快,才立项半个来月,估计开拍到九十月份了,而且取景地好像在上海。”一部电影从立项到开拍,中间环节不少,怎么着也得一个月时间准备。好在《小时代》是一部现代戏,取景、服装道具都不费事。

    “啊?那路叔叔天天忙啥呢?”

    “他这不是怕被人坑了么,去年一部电影,里面一顶草帽要6000美金,差不多五万块!”

    “那是挺贵的,什么电影?”管彤平时穿的衣服也不便宜,一件衣服大几千上万是有的,但是花五万块买一顶帽子这种事她是绝不会干的。

    “一部‘武侠’片儿。”

    ……

    “我吃完了!”

    管彤急匆匆吃完饭,跑到客厅,打开电视。

    “出新电视剧了?”

    “不是。”纪月笑道,“一个选秀节目,叫…叫什么来着,老管?”

    “《中国好声音》。”

    “对,就是这个,彤彤迷上这个节目了,期期不落地看,不用管她,咱们吃咱们的。”

    路恒三人吃完饭,节目已到中段。

    管正从茶几下拿出茶叶,朝路恒晃晃:“来一泡?”

    “喝茶就喝茶,一泡一泡的多难听?”纪月刚好端着一盘西瓜从厨房出来。

    “专业的说法就是这个,你不懂,是吧恒恒?”

    “呃…”俩人他都得罪不起,只能顾左右而言他:“那就喝两杯吧。”

    管正一边摆弄他那些杯杯盏盏,一边感叹道:“以前都是你爸和我,我们俩喝,看着你和彤彤在客厅里打滚儿,一转眼儿,你们都这么大了…”

    “这正说明咱们您和我爸交情深,从最开始西郊机场旁边的城中村,到安贞桥那块儿的大板楼,再到现在,咱们两家都是邻居。”路恒接过管正烫茶杯的水,倒进旁边的专门的废水桶里。

    大部分在BJ的外地人,对这两个地方都不陌生。城中村大部分人都知道,大板楼相对有些陌生,它是那种长一百多米,宽十几米,特别板正的楼房,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这同一层十几户人家。

    “可不是,我和你爸十八岁认识,现在我四十五,眼看都快三十年了。”

    纪月拿了块西瓜塞到管正嘴里:“好啦!别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你们听人家说嘛,人只要开始忆当面,那就说明他老了。”

    “是老啦,孩子都这么大了,能不老吗?”

    “叔叔,这话就错了,根据世卫组织规定,18岁到44岁都是青年人,您这才是刚刚步入中年的第一年而已,纪阿姨和我们一样,都是青年人呢!”路恒抖了个机灵。

    “按你的说法,你刚刚说的也不对,你应该是再过三个月才正式成为青年人。”纪月顺着路恒的话说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