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平常家事 > 第30章 在镇上

第30章 在镇上

    她们除了生活节俭省钱,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进城为下一代帮忙做事,期望下一代多挣钱,摆脱贫困,让更下一代过上富裕的生活。

    第二天,钟大娘的孙媳妇曾丽英,应该在三星级酒店上夜班。

    曾丽英决定利用白天的空闲时间,送钟大娘回老家。

    早饭后,曾丽英带上钟大娘,直奔西州市高速公路客运站。

    钟大娘回老家的途中,与来城市时情况不一样。

    这次,钟大娘回农村,没有多少行李。

    曾丽英说,钟大娘来时带来的换洗衣服,就放在东湖国际小区的新房子里面。

    以后,钟大娘再来大城市,不用带那么多东西。

    钟大娘放置在老家的旧衣服,还是比较多。

    老家存放的衣服,足够她回农村穿。

    所以,曾丽英帮钟大娘,收拾了一点日用品。

    钟大娘的行李,装了一个帆布包。

    这个不大不小的帆布包,就是钟大娘回老家的全部行李。

    曾丽英挎起帆布包,搀扶着钟大娘,小心亦亦地去乘地铁一号线。

    此时,地铁一号线车厢内不拥挤。

    钟大娘和曾丽英都坐到了座位。

    地铁的播音员声音,又在钟大娘的头部上方响起。

    广播播音仍然是普通话和英语双语播音。

    钟大娘所谓的“鸟语”,再一次在她的耳畔回响。

    曾丽英曾经解释过,这种语言叫英语。

    尽管钟大娘听不懂,但是,她不再对这种语言抱排斥态度。

    钟大娘听着播音员,语调略显厚重的播报,只觉得一种新奇感。

    大地方与小地方确实不一样。

    在钟大娘认为的“街上”′,她老家那个小镇上,她听过许多语言。

    她听的语言,基本上是当地的方言。

    她偶尔在镇上,遇到放学的小学生。

    孩子们刚下课,情绪没有从课堂的情景中走出来。

    他们在小镇的街上,大声说着普通话。

    小学生的普通话,就是小镇最时髦的语言。

    钟大娘在西州市,耳闻了更加时髦的英语。

    在钟大娘的潜意识中,还是小镇上的老家方言好听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家乡话才是钟大娘心目中,最动听的语言。

    她们到了长途汽车站,买到滚动发车的汽车票。

    她们很快坐上了汽车。

    长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弛了两个半小时,到达老家所在的县城客运站。

    曾丽英顾不得歇息,又买好两张县城至小镇的汽车票。

    县城到小镇的中间一段路,汽车走高速公路。

    两头的路途,汽车只能行驶老路。

    钟大娘和曾丽英,又乘了一个半小时的汽车。

    到达小镇的时候,是中午一点钟。

    曾丽英扶着钟大娘下了汽车,两人站在站台边。

    曾丽英摸出手机,给钟家村的堂叔钟三打电话。

    昨天晚上,钟小兵和曾丽英夫妇,在安排送钟大娘回老家的事情上,钟小兵发了话。

    钟小兵担心曾丽英要赶回西州市上夜班,时间有点紧张。

    钟小兵建议请老家族内的堂叔,到小镇上接钟大娘回钟家村。

    曾丽英把钟大娘,送到小镇就可以了。

    曾丽英把钟大娘交给堂叔,马上在小镇乘汽车到县城,再由县城回到西州大城市。

    夫妻俩商定后,钟小兵给堂叔钟三打了电话。

    堂叔接到电话,拍板亲自驾驶一辆电动三轮车,到小镇的车站接钟大娘。

    “堂叔,您在哪儿呢?”曾丽英拿着手机问堂叔。

    曾丽英和钟大娘,站在小镇车站的院坝里,没有看见钟三的影子。

    “哇,你们都到了哇?那我马上过来。”堂叔在手机那头答应。

    过了五分钟,堂叔和堂叔的电动三轮车出现了。

    曾丽英没有多说,把钟大娘和钟大娘的帆布包交给堂叔。

    曾丽英只对堂叔说了两句“谢谢”,去赶回程的汽车去了。

    这个钟小兵的堂叔,小名叫“钟三”。

    钟大娘是钟三的族中婶母,属于老辈子。

    钟大娘直呼钟三的小名:“钟三,你吃了午饭没有啊?”

    钟三回答:“婶娘,我吃过了,您呢?”

    钟大娘说:“我没有吃午饭,肚子饿得咕咕叫呢!”

    钟三说:“我带您去张老二那儿吃豆花饭。”

    钟三让钟大娘坐上他的电动三轮车。

    钟三从车站站台边起驾,很快到了小镇的张老二豆花饭庄。

    小饭馆掌柜张老二,一看老朋友钟三,带来一个长辈的妇女。

    张老二一边与钟三寒暄,一边给钟大娘盛饭盛豆花。

    钟大娘坐在没有油漆过的木条凳上,望着面前的豆花饭,差点笑出声来。

    老板张老二,给钟大娘盛了满满一土碗豆花。

    小镇上的土碗,是在镇边一个小窑烧制的陶瓷碗。

    这种碗的特点是特别大。

    盛豆花的土碗,有杂货铺卖的塑料水瓢那么大。

    钟大娘心想,老板盛这么多豆花,我怎么吃得完呢?

    正犹豫间,钟三对张老二说:“老二,你还有几个泔水桶?我一起给你捎回麻栗村嘛。”

    钟三说的麻栗村,是钟家村的邻村。

    张老二是麻栗村的村民。

    为了挣钱,张老二去媳妇的娘家,学了做豆花的手艺,然后在小镇开了张老二豆花饭庄。

    今天,小镇逢场。

    上午,钟三驾驶电动三轮车到达镇上。

    张老二委托钟三帮忙运送泔水。

    钟三把张老二豆花饭庄,几天时间积攒起来的泔水,运到麻栗村。

    在麻栗村张老二的家中,张老二的媳妇,饲养了十头肥猪。

    推豆花留下的豆渣,以及豆花饭庄的泔水,统统成了猪的饲料。

    钟三的电动三轮车,运送了一趟豆渣。

    他返回小镇的时候,时间迟了。

    当时,钟大娘和曾丽英已经下了汽车。

    钟三接到曾丽英的电话通知,才加大马力赶到小镇汽车站。

    钟大娘纳闷了一下,土碗内的豆花太多。

    可是,钟大娘确实饿了。

    她顾不上多想,吃起午饭来。

    旁边,钟三与张老二在聊天。

    钟三聊着,对在吃豆花饭的钟大娘说:“婶娘,您慢慢吃,您吃饱,不要慌。”

    钟大娘只顾吃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