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来信
冬日里难得的暖阳,照进了屋。
洛巧玥端着一碗药汤走了进来,见申小菱还靠在床头。
“夫人,我扶您下床走走吧,郭大夫说您活动一下,更有利于恢复。”
申小菱并不说话。
不过十日,整个人瘦了得脱了相。
洛巧玥将药送至嘴边,她一语不发,埋头喝掉。
见她还是如此,洛巧玥也不再坚持。握住她的手,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按揉着。
和她话起家常。
“再过几日便是除夕了,我让常清常静她们去买些肉,您有什么想吃的吗?”
“大夫人说要过来看你,我没让进来。”
“对了,柳怀舟来信了。”
这是柳怀舟离开杭州后第一次给杭州写信,洛巧玥收信的时候,难以置信地看着信纸上写着的“洛巧玥”三字。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
不过百字,都是一些腊八节思乡问安的话,她早已读了几十遍,甚至能背下来。但她仍小心翼翼地取出信,将信笺展开,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薛石隐借着夜色赶到宅子,洛巧玥就立马将此事说与他听了。
“她可有说什么?”
“夫人还是没说话,”洛巧玥摇摇头,又有些欣喜地描述道,“但至少她特地转过头来,认真地听我读信。”
是吗?薛石隐抿紧了嘴唇,不想细究这个转头背后的意味。
在申小菱的房门前驻足不前。
他轻轻地将门推开一条缝,房内的烛光将他的身影斜斜地拉向了黑暗。
只见申小菱坐在床边,直直地看着蜡烛,眸子里像划过无数将要陨灭的流星。
一种怪异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薛石隐不敢深思,推门而进。
探询地问道:“小四,今日可好些了?”
申小菱不回答,愣愣地望着他。
冷清的气氛让薛石隐有一丝不知所措。为了掩饰这无措,他为她倒了一杯茶,递到她唇边,
“来喝口热茶,你嘴唇都快要裂开了。”
申小菱微微偏开了头。
薛石隐放下茶杯,蹲了下来,双手握住她的瘦峋的肩:“你是不是想见柳怀舟?”
柳怀舟。
申小菱终于有了反应,嘴唇动了一动。
薛石隐抓住了这个表情,又问道:“可是要将他从京城叫回来?”
怕她听不明白,又强调了一遍:“可是要将柳怀舟从京城叫回来?我让洛巧玥给他写信。”
申小菱艰难地摇了一下头。
“不要他回来?”他问。
她不语。
“不要洛巧玥写信?”他再问。
她点了一下头
薛石隐明白了:“我让我们的人送他回来,可好?”
申小菱再一次摇头。
“你在等他?”薛石隐渐渐明白她的意思。却不明白这个“等”是哪个意思。
她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给洛巧玥的信里没有提到回杭的日子。”薛石隐回想着那封信的内容,又忽然明白过来:“他将信寄出的日子,就是他启程的日子。”
信上落款的日子是腊月初八。也就是说,他快到了。
申小菱不再回应他的任何言语,只似深思,似迷茫地坐着。
薛石隐叫来二十六再诊一次脉。二十六只能重复之前的话:“老四她受了极大的刺激,药石枉然,只能假以时日,等她缓过来。”
又过了两日,杭州府传开了一件绯闻。
“申家没了。”一个路人一阵唏嘘。
“租了一个宅子住着呢,说是人疯了。”
“我听说申氏可是萧指挥使的下堂妻。”
“我也听说了,不知为何下堂?”
“说是无所出,就休了。”
“申氏不是带着一个儿子吗?”
“萧指挥使怎么会不要儿子?”
“说明这儿子不是他的呗。”
“我今晨还见那萧指挥使带着胡大夫去申家了。”另一个路人嗤笑道:“那儿子要不是萧指挥使的,他带小儿圣手的胡大夫去干什么?”
胡大夫也听说申小菱疯了,一直忐忑不安。萧伯鸾一来敲门,他立马就提着药箱跟着去了。
十多日来,萧伯鸾第一次见到申小菱,大吃一惊,她当真是疯了。
胡大夫见状也十分惊惧。那日他刚将针扎进头皮,未进完针,她就抽搐倒下了。
“你可知她为何会不言不语多日?”
胡大夫摇摇头:“这很难说。脉象来看,并无不妥。受惊过度,一时痴傻也是有的。”
“胡大夫,”萧伯鸾道,“人是从府衙出去的,你务必瞧仔细一些。”
“老朽只懂小儿之病,这成年女子和小儿的用针之法完全不同。那日若非贵人要我治病,我是断断不肯的。这病,老朽治不了。您另请高明吧。”胡大夫说完便匆匆告辞了。
萧伯鸾看着毫无往日光芒的申小菱。
“申小菱。”他站在她面前,“他认为你真痴了,而我认为你是在装疯卖傻,我将胡大夫带来,也是替你圆场。但我说的话,你务必仔细记住。”
“你,我,还有他,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萧伯鸾继续说道,“以你的聪明应该知道我们在筹谋一些事,我没有杀你,是我信任你。然而,大事为重,自然会有牺牲。每一个牺牲的性命,都名留青史。至少,你还活着。”
他走到门口,回过头,淡淡说道:“这次,是我欠你的,我定还你。他欠你的,找他还。”
申小菱还是那样坐着,神情没有一丝波澜。
也不知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萧伯鸾离开申家直奔梧桐小院。
知雨恭候多少了。见他进院,便上前说道:“知树来信了。”
萧伯鸾接过密函。知树说太史院拟的出巡日子,皇帝十分不悦。
皇帝召明王回京,明王一直托病不动身。太史院的王佥院是明王豢养多年的旧人。拟日子时必然是动了手脚。
明王想让皇帝晚些出巡,恐是为了出海之事。申家的家产已收到手里,李知府那里报的银钱不过五万两,薛石隐说李知府是皇帝的眼线。既然如此,只怕皇帝对明王戒心早早就备下了。
“可查到《忘忧枰》的事?”皇帝因为它杀了一个值夜的太监,萧伯鸾不敢小觑这本棋谱。
“知树说要回太原去查此事,请求允准。”
太原。萧家老宅。
秘密囚禁田小菱的地方。
萧伯鸾有些犹豫了。
洛巧玥端着一碗药汤走了进来,见申小菱还靠在床头。
“夫人,我扶您下床走走吧,郭大夫说您活动一下,更有利于恢复。”
申小菱并不说话。
不过十日,整个人瘦了得脱了相。
洛巧玥将药送至嘴边,她一语不发,埋头喝掉。
见她还是如此,洛巧玥也不再坚持。握住她的手,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按揉着。
和她话起家常。
“再过几日便是除夕了,我让常清常静她们去买些肉,您有什么想吃的吗?”
“大夫人说要过来看你,我没让进来。”
“对了,柳怀舟来信了。”
这是柳怀舟离开杭州后第一次给杭州写信,洛巧玥收信的时候,难以置信地看着信纸上写着的“洛巧玥”三字。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
不过百字,都是一些腊八节思乡问安的话,她早已读了几十遍,甚至能背下来。但她仍小心翼翼地取出信,将信笺展开,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薛石隐借着夜色赶到宅子,洛巧玥就立马将此事说与他听了。
“她可有说什么?”
“夫人还是没说话,”洛巧玥摇摇头,又有些欣喜地描述道,“但至少她特地转过头来,认真地听我读信。”
是吗?薛石隐抿紧了嘴唇,不想细究这个转头背后的意味。
在申小菱的房门前驻足不前。
他轻轻地将门推开一条缝,房内的烛光将他的身影斜斜地拉向了黑暗。
只见申小菱坐在床边,直直地看着蜡烛,眸子里像划过无数将要陨灭的流星。
一种怪异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薛石隐不敢深思,推门而进。
探询地问道:“小四,今日可好些了?”
申小菱不回答,愣愣地望着他。
冷清的气氛让薛石隐有一丝不知所措。为了掩饰这无措,他为她倒了一杯茶,递到她唇边,
“来喝口热茶,你嘴唇都快要裂开了。”
申小菱微微偏开了头。
薛石隐放下茶杯,蹲了下来,双手握住她的瘦峋的肩:“你是不是想见柳怀舟?”
柳怀舟。
申小菱终于有了反应,嘴唇动了一动。
薛石隐抓住了这个表情,又问道:“可是要将他从京城叫回来?”
怕她听不明白,又强调了一遍:“可是要将柳怀舟从京城叫回来?我让洛巧玥给他写信。”
申小菱艰难地摇了一下头。
“不要他回来?”他问。
她不语。
“不要洛巧玥写信?”他再问。
她点了一下头
薛石隐明白了:“我让我们的人送他回来,可好?”
申小菱再一次摇头。
“你在等他?”薛石隐渐渐明白她的意思。却不明白这个“等”是哪个意思。
她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给洛巧玥的信里没有提到回杭的日子。”薛石隐回想着那封信的内容,又忽然明白过来:“他将信寄出的日子,就是他启程的日子。”
信上落款的日子是腊月初八。也就是说,他快到了。
申小菱不再回应他的任何言语,只似深思,似迷茫地坐着。
薛石隐叫来二十六再诊一次脉。二十六只能重复之前的话:“老四她受了极大的刺激,药石枉然,只能假以时日,等她缓过来。”
又过了两日,杭州府传开了一件绯闻。
“申家没了。”一个路人一阵唏嘘。
“租了一个宅子住着呢,说是人疯了。”
“我听说申氏可是萧指挥使的下堂妻。”
“我也听说了,不知为何下堂?”
“说是无所出,就休了。”
“申氏不是带着一个儿子吗?”
“萧指挥使怎么会不要儿子?”
“说明这儿子不是他的呗。”
“我今晨还见那萧指挥使带着胡大夫去申家了。”另一个路人嗤笑道:“那儿子要不是萧指挥使的,他带小儿圣手的胡大夫去干什么?”
胡大夫也听说申小菱疯了,一直忐忑不安。萧伯鸾一来敲门,他立马就提着药箱跟着去了。
十多日来,萧伯鸾第一次见到申小菱,大吃一惊,她当真是疯了。
胡大夫见状也十分惊惧。那日他刚将针扎进头皮,未进完针,她就抽搐倒下了。
“你可知她为何会不言不语多日?”
胡大夫摇摇头:“这很难说。脉象来看,并无不妥。受惊过度,一时痴傻也是有的。”
“胡大夫,”萧伯鸾道,“人是从府衙出去的,你务必瞧仔细一些。”
“老朽只懂小儿之病,这成年女子和小儿的用针之法完全不同。那日若非贵人要我治病,我是断断不肯的。这病,老朽治不了。您另请高明吧。”胡大夫说完便匆匆告辞了。
萧伯鸾看着毫无往日光芒的申小菱。
“申小菱。”他站在她面前,“他认为你真痴了,而我认为你是在装疯卖傻,我将胡大夫带来,也是替你圆场。但我说的话,你务必仔细记住。”
“你,我,还有他,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萧伯鸾继续说道,“以你的聪明应该知道我们在筹谋一些事,我没有杀你,是我信任你。然而,大事为重,自然会有牺牲。每一个牺牲的性命,都名留青史。至少,你还活着。”
他走到门口,回过头,淡淡说道:“这次,是我欠你的,我定还你。他欠你的,找他还。”
申小菱还是那样坐着,神情没有一丝波澜。
也不知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萧伯鸾离开申家直奔梧桐小院。
知雨恭候多少了。见他进院,便上前说道:“知树来信了。”
萧伯鸾接过密函。知树说太史院拟的出巡日子,皇帝十分不悦。
皇帝召明王回京,明王一直托病不动身。太史院的王佥院是明王豢养多年的旧人。拟日子时必然是动了手脚。
明王想让皇帝晚些出巡,恐是为了出海之事。申家的家产已收到手里,李知府那里报的银钱不过五万两,薛石隐说李知府是皇帝的眼线。既然如此,只怕皇帝对明王戒心早早就备下了。
“可查到《忘忧枰》的事?”皇帝因为它杀了一个值夜的太监,萧伯鸾不敢小觑这本棋谱。
“知树说要回太原去查此事,请求允准。”
太原。萧家老宅。
秘密囚禁田小菱的地方。
萧伯鸾有些犹豫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