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物

    古代人们的食物总共分为四大类:食、饮、膳、羞。

    食是主食,主要有:粱、粟、稷、稻、麦、大豆、小豆、麻、苽。

    饮是指酒跟浆,酒分为祭祀用的和平常用的,祭祀用五齐,五齐按酒的清澈度来区分。平常饮用的是三酒:事、昔、清,三酒则按酿造时间来区分。浆是饮料,包括水、浆、醴、医、酏等。

    膳,就是牲口,肉食。主要是六牲:牛、羊、豕(猪)、犬、雁、鱼。

    羞,有滋味者谓之羞。就是调味酱。总类比较多,有五齑、七醢、七菹、三臡等。

    古代的食物不仅仅用于食用,也用于祭祀,而祭祀用的食物规格则会更加严格。之前不是有出电视剧,女猪脚穿越去古代说要吃牛肉差点被杀头,实际上说的是黄牛在那时是耕牛,不能吃。

    秦朝之前

    秦朝之前小编就不说了,食物虽然纯天然,但制作提取工艺粗糙,也没有所谓的烹饪手法。对,没错,完全不存在美食,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把食物想方设法做熟,填饱肚子。

    秦朝:

    秦朝:

    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帝国般的存在,在吃食上也比之前讲究了不少,但食物还远远达不到『好吃』两字。主食是豆子。当然也会吃点粟米粥什么的,但是依然下不去嘴。这个时候的人已经发明了锅(镬),能不能炒菜不知道,而且调料依然很乏味,只是多了葱姜而已,如果不能有现代意义上的炒,葱姜卵用啊。尽管看起来不错,但口感依然很差,一是调味品比较少,二是主食没什么进步。

    汉朝:

    汉朝的朋友就比较幸福了,有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不少瓜果蔬菜。但,由于引进时间太短,所以即使是贵族也难以天天吃上。这时候好的一点,是能吃点鱼,但,红烧鱼什么就别想了,能清炖就不错了!要知道,盐在那时候对平民而言也是超级奢侈的东西。

    隋唐:

    生活在这个朝代,如果你是贵族阶层,大概就能接近于我们现在的粗茶淡饭这个水准了!随着小麦研磨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出现了现代面条的雏形。到唐代,烧饼也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但无论是面条还是烧饼,口感都是非常粗糙的,更不要提什么佐料,平民也就能放点豆子和野菜,贵族会放点肉酱之类的在免礼。到了唐中叶,随着商业的兴盛,茶和葡萄酒被引进,流传于上流社会中。唐代好的一点是,李家具有胡人血统,所以当时的奶制品是非常丰盛的,可以满足大众的一些营养需求。

    宋朝:

    宋朝比唐朝就好太多了,至少在调料上完善了不少,只是缺了辣椒。在烹调技术上也有了改进,炒菜,羹汤,油炸,糕点等也都陆陆续续的出现。宋代海上贸易的兴起,让宋代经济十分繁荣,人们也逐渐产生了消费意识。加之印刷术的发明,农业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们开始方开始思考如何把食物做的好吃,而不是如何填饱肚子。可以说宋代的饮食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但从“好吃”二字来说,还和现代有很大一段距离。

    明朝:

    到了明朝,恭喜喜欢吃辣椒的朋友,辣椒来了,西红柿也来了。这时候的你可以做一道青椒炒肉丝或者番茄炒蛋了。但同理,这些食材依旧珍贵,除非你是贵族,普通人是很难吃到的。

    清朝:

    至于清朝,可以说能满足大多数朋友的胃了。现代的很多食物都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清朝在吃上面是十分奢侈的,尤其是皇宫,皇帝吃一顿饭,每桌菜大约有一百道左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