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物

    落日黄昏,1079号基地外的墓地,十七岁的陈安正快步向前走。

    他一米七五的身高在身后拉出了一道很长很细的影子。

    很快,陈安停了下来,视线落在身前的一个小方格上。

    那是一个长宽高仅有二十厘米的小方格,里面,是一个大小刚刚好的骨灰盒,一张老人的黑白照就贴在正中间。

    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一句话都没有。

    良久,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哎,魏老怎么说没就没了,半个月前见他时,身体还挺硬朗,自己都能去水房打水。”

    说话这人,身高足有一米八,体格健硕,名叫王强,是陈安的兄弟。

    他此番过来,是要陪陈安去收拾魏老的遗物。

    “魏爷爷心脏不好,不犯病的时候看着很健康,可一旦发病,生死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陈安没有回头,抬手擦拭了几下玻璃窗,里面的照片立马清晰了几分。

    “走吧,该去收拾魏爷爷的遗物了,对他来说,死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陈安转身离开,王强立马跟上,“好嘞,我真想看看魏老都给你留了什么好东西。”

    两人朝基地走去,右侧数不清的小方格不断向后闪退。

    一层层,一排排,多到不计其数,只不过并不是每个的里面都有骨灰盒。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1079号基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有些人走运,还有尸骨可以火化,然后放进这些小方格里,供亲人缅怀。

    而那些不走运的,就只能孤零零地立上一张照片,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很是凄凉。

    此时再看向那些小方格就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走运的人,还挺多。

    很快,陈安领着王强来到了魏爷爷的宿舍,他掏出钥匙打开门,然后熟悉的事物映入眼帘。

    宿舍只有八平米,西侧是一张单人床,南墙上开有一扇窗,下面摆着木质书桌椅。

    陈安记得,魏爷爷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窗前喝茶,然后看窗外的风景。

    而他每次来找魏爷爷请教问题的时候,魏爷爷总能一下子就把桌上的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空出桌面,好让他把书本摊开。

    但现在,桌子上只有一个打包好的纸箱子。

    对于魏爷爷的死,其实陈安并没有太多的伤感,在他看来,死亡没准真是一种解脱。

    因为在以前,他不只一次听魏爷爷说过早死早解脱的话。

    “应该就是这些东西,没错了。”

    在看到纸箱后,王强快步上前,立即翻找起来。

    至于床上的铺盖,以及地上的暖瓶,他看都不看,因为这些东西属于基地,是公共财产,拿不走的。

    一本字典,一本折了一页的笔记本,还有一个巴掌大小的木雕,雕刻的是一个拿着书本读书的学生。

    “这都是些什么啊?”

    王强不停往外拿,不停唠叨,在他看来,这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

    “咦?居然有个信封,让我猜一猜,里面会不会是钱。”

    他捏住黄色的信封,眼中尽是期待,不待陈安制止,就已经将信封撕开。

    “陈安,魏老真给你留钱了!还不少,三百多块呢!”

    王强兴奋地双眼放光,三百多块钱,足足是阿妈一个多月的工资。

    对此陈安也很意外,不过他很快控制起心中的贪恋,说一会儿去小卖部给阿妈买点东西之后,便拿起了那本折了一页的笔记本。

    翻开,将最新的两页看完,陈安知道了魏爷爷对自己的死亡早有预料,而这一纸箱的遗物,就是生前准备好的。

    除此之外,笔记本上还画有一张地图,那是魏爷爷的老家,他希望有可能的话,陈安可以将他的骨灰送回去,同时,也带上那个小木雕。

    “带着这个木雕?”

    陈安皱眉,拿起木雕粗略看了一眼,上面的刻痕十分清晰,明显就是最近刚做出来的。

    为什么要拿上这个东西?他想不明白。

    可惜等会儿还有事,无法细看,所以这箱子遗物就只能今晚或者明天再仔细归整归整。

    在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没有东西遗漏后,陈安就领着王强离开了。

    “陈安,魏老一走,以后你的功课怎么办?我听说为了应对选拔,罗子浩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去上补习班,你知道的,咱们是没可能......”

    后半句话王强没有多说,因为他知道陈安懂。

    作为生活在基地里的人,每天能吃上两顿饭,能安稳地活着,就足以让外面很多流民羡慕了。

    但是要想活的再好一点,比如一日有三餐,每周能吃一次正常的肉,不是那种变异生物的、有怪味的肉,就没那么容易。

    而像罗子浩这种家庭,不但在基地有一官半职,每周能额外多领一次食物补给外,更关键的是,罗子浩的妈妈,那可是血缘关系上真正的妈妈。

    不像陈安和王强,是从培养皿里出来的,并且在基地的公共育儿中心长大,甚至连名字都是系统随机取的。

    其实他俩还有两个名义上的弟弟妹妹,他们四人同属于一个阿妈,只不过前几年,那俩生病死掉了。

    如今他们两个已经长大,而过去的阿妈,又成了另外四个陌生弟弟妹妹的阿妈。

    这种现象,在人类的文明传承史上,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毕竟很长一段时间,死亡人数远远大于出生人数,要是没有培养皿技术,纯靠自然繁殖的话,或许人类早就灭亡了。

    还好有了培养皿技术,于是每天都会有很多婴儿从培养线上破水而出。

    不过要想将这些婴儿和亲生父母对应起来,则根本不现实。

    一方面,婴儿的父母或许已经死亡,另一方面,即使没死,也不一定就在1079号基地里。

    因为有的受jing卵,是从别的基地转运过来的。

    所以像陈安和王强这种在公共育儿中心长大的孩子,是很羡慕罗子浩这类人的,有时甚至是嫉妒。

    就像以前王强会骂罗子浩,你妈是你亲妈,但是你爸爸就不一定是你亲爸爸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虽然基地的选址都是在低辐射区域,但是常年累月之下,辐射对生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像陈安和王强,他俩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捐jing子,每三个月一次,女生也一样,但是最后可以达标的受jing卵数量,并不是很乐观。

    万幸基数大,因此人类依然在繁衍生息,甚至这几年的人口数量还出现了小幅增长。

    所以,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之间的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

    没有办法,现在就是人多资源少。

    而当这种阶级分化体现在学习上时,就能发现基地的七千多名学生,前一百名几乎都是有家庭背景的。

    不过陈安很争气,代表着广大普通学生跻身进了前五,而且也是前二十里,唯一的一个普通人。

    其实关于补习课的事他也知道,以前那些富家子弟都是一周上一次课,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每天都要上。

    他想,以前有不会的问题时还能来找魏爷爷解答,但是魏爷爷这一走,眼下这个局面,就只能自己多努力了。

    为了不让王强担心,他故作轻松道:“没事的,我晚上自己多学一会儿也一样。”

    “再说了,下周只是初试,进入前三十就可以参加复试,所以你不用替我担心。”

    王强听后却是神色凝重,“那好吧,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反正学习上的事我们真是谁也帮不了你,除非大家凑钱让你也上补习班。”

    “赶紧打住,补习班明慧也去,她会把笔记借给我看的。”

    一提到明慧,王强突然驻足,紧紧盯向陈安,“陈安,你不会真为了和明慧在一起,而去考研究员吧?”。

    “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学习上有天赋,但是咱们基地上次出研究员还是三年前的事情,实在是太难了,万一你要没考上怎么办?后果你想过没有?”

    “我劝你还是和她分了吧,别陷的太深,明慧她爸是基地的指挥官,她和咱们不是一路人,你俩分开,对她对你,都是好事。”

    陈安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王强的肩膀示意继续走。

    他知道刚才王强说的那些话并没有错,可如果就这么放手,内心实在不甘,倒不如拼上一把,也好无怨无悔。

    他想,如果几年之后自己真考上了研究员,那他陈安就再也不归1079号基地管了,而是直接隶属于曙光议事团。

    那时,自己和明慧之间就将没有任何阻碍。

    毕竟东边的十几个军事要塞,以及几百个基地,都是曙光议事团的下属机构。

    而在众多下属机构里,编号为17的基地尤为特殊,因为那是整个曙光议事团的研究基地。

    它承载着人类的希望,里面的每一个研究员,都是不容损失的财产。

    只是眼下成为研究员的事情还太过遥远,陈安明白,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学习,先把升学考试通过再说。

    见陈安默不作声,王强抱着纸箱快步追了上来,继续道:

    “我就知道你不会听,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我可不想你落选之后去当工人,那样你和明慧就真没可能了。”

    “要不你跟我去报名巡逻队吧,至少等你实力强大后,还能带着她私奔,大不了咱们就一起去别的基地外面当流民。”

    “南边的钢铁之城是万万去不得,咱就往西边去,到丰收教会的地盘上发展,他们那边不缺粮食,肯定饿不着咱。”

    面对王强的喋喋不休,陈安依然不做任何回应。

    因为他心里明白,如果在曙光议事团管辖的地区都混不好,那转移到钢铁之城或丰收教会,依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毕竟牛人到哪里,都会是牛人,而菜鸟大概率还是菜鸟。

    如果眼下自己连升学考试这一关都过不去,那研究员的事,还是趁早死心吧!

    就这样,一个说,一个听,两人就慢慢来到了附近的小卖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