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论战,多元回响 > 第一章 海森堡常数(不喜欢背景的从第十章开始看)

第一章 海森堡常数(不喜欢背景的从第十章开始看)

    实验名称:空间承受极限理论基础论证实验

    实验题目:高能粒子密度实验

    实验者:冯·沃德·海森堡(编的)

    实验员:【数据删除】

    实验目的:寻找粒子在较高能量状态下质量异常的原因

    实验准备:20kv粒子回旋加速器四具,云室一座,所有装置都处于3米厚的铅板中,人员不得进入,只保留观测口进行观测以降低实验误差。

    预计4具加速器将一定质量的粒子加速到十的八次方电子伏特在预订靶区撞击,云室和上方的照相机会记录下粒子的运动轨迹。

    所有设备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定时装置运作。

    实验内容:

    1940年12月【模糊】,实验开始。

    在撞击前的一切步骤进展顺利,但在撞击发生时,没有留下清晰轨迹照片,而且用于观测的蒸汽消失。

    【附:图】

    后经过检查确认,一切装置运转正常,但作为观测装置的云室……缺失了一小块?

    反复检查后,任然没有发现这个块装置的存在。

    结论:在高密度高能量粒子的冲击下,确实一小部分物体“消失”在这个世界,能量守恒定律……失效。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实验来判断这个情况是否是普遍现象。

    作者:冯·沃德·海森堡、【模糊】

    完成时间:1941年7月

    摘要:质量异常与粒子能量和密度有关。

    关键词:质量异常、核实验、空间假说。

    从1939年开始我就注意到高能状态下粒子质量与标准模型不符合的问题,在1940年12月的实验中观测到了物质消失的情况。在此之前的实验中虽然出现过前后粒子质量不吻合的情况,但都处于实验误差和偶然误差的范围之内,及时少量的误差也可以用隧穿效应等补丁加以解释,但此事的误差已经超过了解释的范畴,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可以观测到……

    虽然那次实验只是核试验的一次下属分支,但实验中引起的现象,必须引以重视。

    在接下来的几次实验中我们都观测到,在大量高密度高能量粒子冲击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之中的物质“消失”,或许我们应该选择空间这一概念加以说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效应的出现,与单位空间内高能粒子的能量与密度成正比,与空间内固有质量成反比。

    我们需要更多更进一步的实验来确定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

    作者:冯·沃德·海森堡、【已删除】

    完成时间:1942年3月

    摘要:空间稳定常数的确定

    关键词:空间假说、传送技术概览。

    从去年七月开始,我们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多组实验。试验成果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在地球范围内该现象的出现与空间内高能粒子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与空间内固有质量成反比,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这一些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我们将高能粒子的质量和密度相乘,再除以空间内固有质量加上一个常量我们最后得到了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我们当前空间内的“空间击穿下限”。

    如果再加上空间变量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破碎范围,以一枚50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射线足以击破一个直径约为250米的球体空间……

    而物体穿过空间后,会抵达一个暂时被命名为【亚空间】的地区,根据之前气态指示剂投放结果显示,【亚空间】与现实空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我们很难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利用,但至少比虚无缥缈的原子弹更具有实战价值,如果在近距离内使用多股高能粒子束进行照射,那我们可能就可以将一部分装甲和成员的一部分扔进亚空间……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制造一个钟型装置,表面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加上流体力学计算可以使高能粒子粘附流动,在内部放置人员和装置,在外部以特定角度发射高能粒子,最终在表面粘附的粒子会超过空间击穿极限,于是整个装置就能完好无损的穿越过去……

    同样的,如果设计一个由多组环状结构组成的圆形装置,使得高能粒子得以循环,同时将破碎区域控制在一个圆形之内,那我们就将会得到一个“传送门”一样的装置,虽然维持和运输时都会消耗能量,但这是值得的……

    冯·沃德·海森堡的密信

    由密文书写,现在以由卢比扬卡大酒店外宾接待处翻译。

    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但是我必须做一点什么来填补良心的不安。

    我热爱我的国家,可是政府正在成为全人类的灾难。

    亚空间真是存在,而且异常广阔,但这项技术所耗费的资源远远高于其余所有技术之和而且实用后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也远远高于其余装备,根本就不适合作为武器。

    所以我篡改了一部分实验数据,正如同当年让政府相信氢弹的制作难度小于原子弹一样,我使他们相信亚空间技术的难度低于原子弹。

    我的所做所为背叛了我的祖国,是在地狱里带多少年也弥补不了的,但我必须对我所创造的技术负责,对人类负责……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帝国人民的损失,我将实验手稿和数据藏匿在帝国主要城市中,具体坐标为……

    如果你们不想失去宝贵的实验数据,就请不要对城市进行核打击。

    在战争结束之后,我的助手会把一切都资料交付给战胜国。

    (接下来的文字多为宗教性文字,没有翻译意义,对科研内容进行重点翻译)

    常数似乎缺少一个变量,当我看到太阳依旧存在时我就意识到:引力可能也会影响空间的稳定性……

    根据计算,亚空间之上存在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途径,我们可能会与其余世界遭遇。

    这时一项足以改变人类的现象,它将人类的微观物理学暂时锁死在质子,中子,电子,正反物质的程度,至少在在精确控制粒子进行对撞之前是这样的。

    但同时,它又给人类一种可能,一种除了自然科学以外的可能。

    愿上帝保佑人类。

    冯·沃德·海森堡绝笔

    1944

    “战胜国可不少,但没想到你会先找到我们。”

    “这场世界大战,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冒然进攻你们。”

    …………

    “任何一个稍微正常点的国家,在前三个月遭遇重大损失时就崩溃了,但你们不同。”

    “帝国在投入十分之一的人口进入战争后,动员体系已经接近崩溃,但你们在征召全国三分之一人口之后,依然有动员能力,这完全超出统帅部的预料。”

    “可以说,最大的错误就是贸然发动这一场战争。”

    “只要你们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就一定能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找到出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