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论战,多元回响 > 超级工程:外骨骼普及计划

超级工程:外骨骼普及计划

    时至今日,外骨骼已经是人们出行、工作必不可少的用品,它的普及率几乎和自行车差不多。

    但是这项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就以外骨骼中比较常用的机械外骨骼举例、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各个领域人员的工作出行需要、还需要克服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服役时还需要考虑售后、维护、相应的配套工作……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抗战期间,墨家的机械化部队受够了国内多样化的地形和稀烂的交通网络。这时的他们已经萌生出要制造机械外骨骼设备的念头。

    墨家巨子在听取了各位提到的载重量大、施工能力强、适应地形复杂、加上装甲可以取代微型装甲车辆……等等意见,留下来这样的评价:

    不如自行车

    确实,在这个年代,复杂的机械外骨骼设备真的就不如最简单实用的自行车。

    即便是有古人建造仿生兵器的先例,这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特别是在维护和载重方面,并不实用的机械外骨骼被自行车薄纱。

    于是,第一次机械外骨骼研发的进程被薄弱的社会生产能力所打断。

    在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机械外骨骼设备都只停留在PPT上边。

    时间推进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疯狂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对于机械工业设备的要求逐步提升,对于狭小空间内施工和搬运的需求促进了外骨骼设备的发展。

    这个时候,基于另一条科技树对于材料学的突破性研究,更加抗磨损,更加轻便的材料投入使用,使得这一种设计逐渐成为可能。

    很快,工程用外骨骼设备投入使用。

    随之而来的战争大大加速了外骨骼的普及,护国军士兵发现,在城市地区,能够掩护战友在房屋内部推进的改装民用外骨骼设备在复杂条件下作战时比需要掩护的装甲车辆更加好用。

    强大的负重能力带来的就是离谱的火力和必要时靠谱的正面防护,提着高射机枪在破碎的城市废墟里冲锋的无赖战士给对方轻步兵的震撼可不是一点半点。

    许多士兵都想尽办法找工人兄弟弄一件机械外骨骼设备,随着使用这种民间装备改造的士兵越来越多,军方甚至找了许多工人来专门负责机械外骨骼的保障工作。

    在战争结束后,城市化为废墟。

    断壁残垣限制了机械化设备的作业,反而是这些灵活的机械外骨骼能够有效的帮助施工队伍清理那些人力无法移除的障碍。

    重新恢复运转的市政厅再一次组织起工作,公民议会在讨论之后决定对在战争中被摧毁的城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

    文件规定:鉴于机械外骨骼设备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各地区应该在新型城市的规划中留出一定的冗余空间用以适应新型设备的接入……

    这份文件就是机械外骨骼普及计划的开端。

    如果家里有做公务员的朋友应该知道一种噩梦般的工作:老城区改造。

    而这外骨骼普及计划这一项工作的难度甚至是远远超出这一点。

    在城市路面规划方面:原先人行道、两轮车、机动车是有严格的比例控制。

    原先制度规定:城市机动车道路宽度应该设计为10米上下的双向两车道、需要两边额外多出两米给两轮车、最后再留出一定空间给人行横道。

    而文件一下来,市政厅的各位就犯难了:

    路建部门直接崩溃:

    机械外骨骼和动力机甲到底应该算新人还是两轮车?

    加装了轮式驱动装置的机械外骨骼算不算机动车?

    应该扩充原先的道路还是在两侧额外腾出空间?

    ……

    这还仅仅只是上路,更加崩溃的还在后边。

    城建部门:

    城市地铁交通能携带机械外骨骼进入吗?如果能什么规格的可以进入?

    外机械骨骼停放应该放置在停车点位还是居民楼楼道?

    原先天桥狭窄的楼梯并不适合机械外骨骼使用,是不是应该改造天桥?

    现在的扶手电梯和载客电梯功率好像不够,是不是应该叫他们走货梯?

    交管部门:

    机械外骨骼要上牌吗?上牌之后工人经常因为工作需要改装外骨骼设备,怎样程度的改装才算是“合法”的范畴?

    很明显车辆需要改装之后才能让驾驶员在穿戴外骨骼设备的情况下驾驶,那车内空间应当做什么要求?

    新的交规和交管应该怎么操作?路上跟好友砰个拳就走算不算肇事逃逸?

    警方:

    这玩意算不算管制物品?

    械斗时经常出现有使用机械外骨骼进行械斗的情况,黑帮教徒私自改装的外骨骼设备像是装甲车一样,是否需要给基层警察配备反器材武器?

    民政:

    有人想跟自己的机甲结婚给不给过?

    …………

    总之,即便只是在几个被战争摧毁的城市中进行试点也足矣把全国上下整了个鸡飞狗跳,各级干部被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折腾的苦不堪言。

    但议会已经觉察到亚空间中那并不妙的社会环境,再加上全国人民对于新型生产工具的渴望,这项工程还是被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极大解放咯生产力,的锻炼了公务员队伍,为接下来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做准备。

    这项遍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庞大计划,被称之为超级工程,属实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游击神器

    时间已经来到90年代,在满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之后,这项装备终于出现在常规工业品的出口名录之内。

    AK47、RPG—7、107火箭炮被称之为游击神器,现在还得加上一个负重机械外骨骼。

    从分类上开,这个东西一直是属于工程机械,但是如果给机械负重外骨骼加上足够的装甲,那就是廉价的轻型装甲。

    甚至,比一些载重车辆更加廉价,更加适合改装。

    在雨林、在沙漠城市、在工业废土……

    经过简单改造和焊接的工业垃圾就是能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不会比专业的军用设备差太多。

    在多地的游击战争中十分常见。

    现在战争

    在修为普遍劣势的情况下,外骨骼设备的普及给士兵和平民们更多的机会。

    80岁的老人家在动力外骨骼或生物外骨骼的加持下可以举起防空机枪甚至小口径机炮发动攻击,在多人集火和辅助瞄准装置的加持下哪怕是筑基强者要强行突击也会被扒下来一层皮。

    城市中的上班族很喜欢携带大口径卡宾枪,这种枪械在室内近距离遭遇战的时候能短时间打出狂暴的火力,同时形态小巧,不用放到背包里占用笔记本的位置。

    空旷的农村地区喜欢使用长枪,将近两米长的反器材武器配合村里的雷达系统打破坏分子可以说一打一个准。

    而且还挺省子弹,符合农村老人家的消费习惯。

    在域外战斗的士兵在装甲内外刻上阵法和禁制。

    企业联合的生物殖装技术和生物外骨骼都是非常廉价好用的单位,比较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家长也不需要苦恼与孩子还会长高的问题。

    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使用方法是在生物外骨骼的外面再套一层动力装甲,甚至在危机时刻还能用生物电支撑一下动力装甲的运转。

    “这个文明的人从出生之时就已经为自己准备好钢铁的棺材。”许多文明的人这样评价到。

    地狱笑话:在夏国把外骨骼和自己葬在一起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时至今日,外骨骼就像衣服一样融入到夏国人民的文化里。

    治理问题依旧严峻,对于在城市内使用机动装置的管理难题估计要困扰交警们很长时间。

    在许多文明的人眼中,已经难以分清他们是人,还是行动的人形机械。

    从出生开始,一层又一层的装甲,将人的灵魂永远都锁在钢铁与机械之中。

    或许也正如其他文明评价的那样:“一副钢铁的棺材。”

    【名称:外骨骼普及计划】

    【设计并建造:墨教秦墨、产业工人、军械技师……全体国民】

    【覆盖范围:全国】

    【所属:华夏议会共和国】

    【型号以及配套:实验、支撑、负重、稳定……“工蜂”、“兵蚁”、“英雄”……充电桩、五金店、配件厂……城市交通、城际转运……】

    【材质:钢材、铝合金、碳纤维……灵材】

    【建造时间:1970至今】

    【完成时间:无】

    【用途:提高物种建造效率、提高物种战斗力】

    【成就:全国人手一台以上!】

    【贡献:基础作战能力上抵消修为带来的优势、反破交作战】

    【总结:血肉苦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