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我排行老六 > 第六章:父亲离家打工

第六章:父亲离家打工

    父亲是个木匠。80年代时,他会帮助村里人盖房子,村里人会包个红包,拿些鸡蛋鸭蛋感谢他,条件好的家庭有时也会送只鸡,送猪肉的很少,牛羊肉几乎没有。那时候,能吃上鸡蛋的人家是比较好的人家,能经常吃上猪肉的,非富即贵了,要是能吃上牛羊肉的,整个镇也没有几户的。

    80年代,农村人娶媳妇要置办家具,讲究炕琴、写字台、高低高,其他必备的餐桌椅子小板凳。这些都是父亲擅长的,卯榫木工活不好做,父亲提倡慢工出细活。我家主屋西侧有一间仓房,还有一间畜圈。仓房里一半是粮食,一半就是父亲的工具和木料了。锯子、刨子、凿子、锤子、钳子、钉子、剪子、砂纸等等,还有一张用木头定制的案子,每天父亲都在仓房前做活。木头和木头的衔接处是最难的,卯眼和榫头得大小合适,有时用斜插有时用多个隼,挖槽的时候也得注意,槽孔内壁要光滑,线条流畅。父亲在做这些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我就蹲在一遍玩木屑,有时随手拿了父亲准备好的木楔子会被批评,父亲的嗓音粗沉暗哑,吼出来的声音每次都吓哭我。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天。一个邻村的男人来找父亲,说要给儿子准备婚礼,听说父亲手艺好,经父亲手做出来的家具一辈子都用不坏,他便慕名而来了,但是他也提出了新要求:新媳妇要组合家具,不要传统的高低柜了。父亲没有完全应承,说画个图纸再和他商量。父亲虽然读书不多,没像家里的几个姑姑那样读高中,但是头脑聪慧,心灵手巧,他看过的家具都能照样子做出来,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自己画图纸设计家具。每当他完成一件新作品的时候,就会自顾自的哼个小曲。父亲的图纸都是用铅笔手绘的,那时候家里没有精细人,父亲的手稿或许该留下来见证中国家具工程的革新。

    父亲走访了周边几个村刚结婚的人家,他们都是在县城家具店买回来的家具。父亲叫来了表哥,商讨这件事。表哥是大姑家的大儿子,他已经在城市家具店里做活。表哥的到来,使父亲陷入了沉思。

    “老舅,城里早就不用高低柜和炕琴了。有钱的人家都用组合家具,放被子的、挂衣服的、梳妆台等都是连一起的,角柜、地柜都有,连镜子都镶上了。”表哥说

    “也是用卯榫工艺吗?”父亲问

    “不用卯榫了,都是钉子钉上的,速度快。”表哥停顿了一下,还是告诉了父亲

    “钉子不结实啊,哪像传统工艺耐用。”父亲执拗的说

    “社会进步了,老舅,年轻人更重视美观了。”表哥试图告诉父亲

    “价格贵不贵?”父亲开始思考了

    “价格不贵,和传统手工差不多,但是用时少,家具店订货的多,木工也多,大家分工合作,比咱自己在家干活快。”表哥见父亲有意了解新工艺,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老舅啊,大妹和二妹都考出去了,学费可比原来多太多了,在外上学还有吃穿用度,不能苦了他们啊。再说其他几个妹妹的学费加起来,也不少。靠你自己在家做家具,不够用了。跟我去城里干吧。”

    “外甥啊,老舅现在经济压力确实很大,每次他们一开学,我和你舅母就发愁,学费凑不够啊,东家借西家借的,脸面都顾不上了。”父亲哽噎了一下,他的性格是极要强的,从不轻易开口求人,只要是他开口求了人,必得大病一场。“可是,我要出去了,你们的新工艺我不会啊。老舅赶不上你们年轻的木匠,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强啦。”

    “老舅,有我呢。我从小在你家长大的,现在正是我回报你的时候。”表哥也哽噎了。

    这是一段心酸的回忆,舅甥两人,碍于大丈夫的自尊,没能痛快的哭,只是时不时的抽泣一下,时不时的站起来抽颗烟。

    表哥走后的那个夜晚。父亲开始和母亲商量去城里打工的事。

    “孩他妈,外甥叫我跟他去城里打工。”父亲头枕着双手,望着窗外漆黑的夜。

    “你去能做什么?”母亲问道

    “外甥说,让我跟他一起去家具店做活,也是木工活,挣钱多。”父亲答道

    “你现在四十多岁了,哪能像外甥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那般灵巧啊,我看你还是在家多接个活吧,也能增加收入。”母亲有担心

    “现在农村人都去城里买家具了,我这个老手艺活越来越少了。”父亲叹了口气,继续说:“年轻人都想要个新颖的款式,上了年岁的注重耐不耐用,结不结实,但是哪家娶媳妇不是听孩子的?我这两年的活是越来越少了。”

    “咱俩把仓库和畜圈改造一下,盖一排猪舍,咱俩开个小型的养猪场吧,守着孩子守着地,再养些猪,差不多够花了。”母亲也想了个办法增加收入

    “养猪是个好方法,现在政府鼓励农户开办有规模的家畜场,听说还有补助。但是,养猪呢,有风险,要是赶上瘟疫了,咱家孩子的学费就彻底没有指望了。”父亲认真的思考

    “你平时就不会照顾自己,真要是去了城里,谁能照顾你啊?”母亲很担忧

    “我没事,一个大男人,怎么还不将就一口饭吃?倒是你,一个人照顾孩子照顾家,我不放心。”父亲也很担忧

    “我能干,怎么也得坚持这几年,等这几个大的毕业挣钱了,就轻松了。”母亲说:“你要是真想去,我就不拦着你了,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不管是庄稼还是孩子我都能照顾好,鸡鸭也是要养些的,过年孩子们回来不能只吃萝卜白菜,母猪也得养两头,生了小猪崽也能卖钱。”母亲的语调是坚定的

    “嗯,等到种地和秋收的时候我都回来,平时铲草锄地的我看情况。你要想养鸡鸭,就少养两只,够孩子们过年吃就行了。猪就别养了。家里这么多活,干不过来。”父亲的声音也是有决心的

    “咱俩还得拼命干啊,明年三丫头考学,学费就更多了。”母亲

    “老七也上学了。七个孩子一起读书,真是够受的。好在孩子们争气,没有学习不好的。”父亲

    “我当初就不该听你的,生这么多,压力多大啊。东院是按照计划生育来的,人家就一个儿子,看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母亲唠叨起来

    “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计划生育,有了人才能有人才啊,家里没有人,怎么可能有人才呢?”父亲对计划生育不理解

    “国家有国家的想法,听政策的准没错。”母亲也不明白为什么计划生育,但是,现实的巨大压力让她开始怀疑曾经的决定。

    “别唠叨了,明天我和外甥商量一下,就去城里打工,家就交给你了。”父亲郑重其实的宣布了最后决定。

    ......

    生活的压力,总能迫使有毅力的人想出更多的办法,父母在几经商讨之后,终于在这个夜晚做了重大决定。

    一夜轻梦。我在梦中迷迷糊糊勾勒着城里的生活。我不知道城里是什么样子,更不会想到,父亲会就此离开了我的成长好多年,以至于,我的童年回忆里,极少有父亲的片段,我想,这该是个缘故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