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破壳笔记 > 第八节 那些花儿

第八节 那些花儿

    元月的安通全市调研考试的结果,彻底震动了学校领导。

    以前考试都是蕲水县一中内部比较,林轩的年级第一名保持得久了,也逐渐让大家麻木了。

    反正总是第一,没什么可说的,虽然把第二名越甩越远,但对林轩个人来说,总之是有点希望实现他的明霖梦。

    但这次全市统一命题,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和难度来,甚至要求各个高中采用网上阅卷,多人评分的机制,尽量接近高考的盲评阅卷模式。

    问题来了。

    林轩的答题卡经过不知道哪些老师的手,最后出现了679的总分。

    市教育局将各个高中报上来的超过600分的人数和分数横向一对比,再参考以往的高考结果,觉得不少学校都存在虚高的问题。

    这怎么行呢?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摆出那么大的阵仗,就是为了提前摸摸底,现在都这么胡闹,还让人怎么相信这个结果?

    然后很多学校迎来了县教育局的人,直接将超过600分的答题卡原件抽调出来,直接送到市里去。

    不知道别的学校校长怎么想的,蕲水县一中的校长赵士杰在了解事情始末之后,很是放心,反正按照规矩答题卡都没有发到学生手里去,教育局要拿就随便拿,说不定自己因为其他学校出问题而让自己学生的全市排名能往上挤一挤。

    这一挤不要紧,挤出一个683分的全市第六来。

    在确认过安通中学的学生也全部在这个排名里面之后,赵士杰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盛况了?

    蕲水县一中校门外的光荣榜上,排在最上面的是一个女生,后面的简介里清晰地记载着她的辉煌--天元三零零三年高考,在全省排名第三十三,紫京大学录取!

    校长办公室里至今还挂着她举着录取通知书与上任校长的合影,赵士杰接任之后也没有将这幅照片取下去。

    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传说逐渐消散,学生们或许都不记得了,但几乎没有哪个老师会不知道南天骄这个名字,某种程度上她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第六名?要知道安通中学所有学生都在里面啊。”教学主任周志强非常地激动,“其中可是包括了二十多个保送三大校的学生,还有至少十几个能凭着高考考进去的,其他县一中的尖子生都不用再算了,林轩已经稳了。”

    “冷静冷静。”主管副校长孙荣捧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吹着茶叶,“这又不是最终的高考,还有五个月呢,要保持平常心,平安过渡才是正理。”

    校长赵士杰笑呵呵地道:“就你冷静,心里乐开了花吧?我们还真捡到宝了,李国华也是走运,多少年见不到的学生,让他给碰到了。”

    孙荣也觉得装平静很累,笑道:“说起国华,他还真不是简单地碰运气。除了一骑绝尘的林轩,他们班这次可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他一些班的班主任都过去请教呢,还真是有硬本事的。”

    相对于林轩这种顶尖的成绩,其他一些一本二本的人数多几个少几个,对赵士杰来说影响不大,但如果能有好的教学方法传承下来,对学校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说起来,林轩和那个女生的事,还是老孙你间接促成的吧?”赵士杰打着趣。

    周志强也满脸骄傲地道:“还别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反倒成荫,这两人从那次见面之后就一直腻在一起,听说上次运动会出了点状况,把主抓纪律的老刘气得够呛。倒是孙校长,你说李国华是凭实力的,你看你是不是捡了个漏,刚好主管这一届的高三,就撞了大运,哈哈哈。”

    孙荣抿了口茶叶,笑道:“这次高三的运动会还是我拍板的呢,你怎么知道不是因为运动会上他俩亲着亲着,而促成了这次的好成绩?”

    赵士杰笑着直摇头,然后道:“我觉得全市排名就不用跟林轩本人说了,到时候和李国华打个招呼,他自己心里有底就行。少年心性说不定会翘起尾巴来,这半年时间可不能出什么变故。”

    ******

    当几个班主任拉着李国华凑到十四班走廊的窗户上朝里看的时候,只见一个男生在黑板上写字。

    “是林轩!”毕竟名声出去这么久了,有不少班主任都认识这个十四班的领头羊。

    “这是在干什么?又讲解什么题型吗?”

    “你看这些学生,看见有人讲题多积极啊,都拖着凳子跑到走廊中间去做笔记。哪像我们班学生,一上课就昏昏沉沉,低头一片。”

    “国华,有学生都看到你了,还在看手机呢,这不是约法三章约定的自由时间吧。”

    李国华看了一眼林轩在讲台上的字,不禁苦笑,自己酿的苦果还是要笑着吞下去。

    林轩在黑板上写完后,瞅了瞅整体效果,还不错,便拍拍手上的粉笔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另一个男生走上讲台,拿起教鞭指着第一行字,然后说了一句什么。

    外面的老师们没有听清楚那个男生说的话,但下一刻教室里传出来的整齐的歌声还是一字不落地钻进了他们的耳朵。

    唱歌?高三下学期的学生还能在课堂上唱歌?

    大家都呆呆地望着李国华。

    “我都说了,现在学生都管不了了,一个个的出了点成绩,就敢跟我谈条件。前面都跟你们说了,参加运动会是他们提的,允许课间看看《最小说》、《知音漫客》什么的,也是他们提的。然后还要能在晚自习之前一段时间自由地玩会手机,前两天跟我提出来一周应该有一节音乐课放松心情。现在我们班老师都不怎么管纪律了,我开了个坏头,都刹不住车了,只能任由他们了。”

    所有人都沉默着,忍受着李国华在那里肆无忌惮地炫耀,可他们自认为已经知道了这个班级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法,每次的考试结果还是告诉他们一切都是徒劳的。

    难道真的因为自己班学生都无可救药了?还是单单缺少一只领头羊?

    九班班主任在心中否定了上面的猜想,自己班以前一直是普通班中实力最强的,一本二本的上线人数都要比其他普通班多出很多,而且班上的尖子生张鑫也一直是年级前十。

    眼瞅着十四班发展迅速,这次期末调研考试排到年级前一百的有了三个人,一本人数达到了12个,二本上线41个,只有两个人没上三本线,这种成绩引得所有人羡慕不已。

    其他各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能学十四班提高成绩,可始终达不到效果,所有人都在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李国华也很想知道自己班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

    不说学校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放眼全校为所有学生着想,将自己的管理和教育经验分享出来,明里暗里地表示他肯定会受到提拔的。也不论老朋友们如何请自己传授一点宝贵经验帮帮他们,甚至是自己掌握了这种教育方法以后就可以培育出一批批这样优秀的学生。

    就凭教师的本能,一种好的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方法,对他的内心就有着莫大的吸引。

    要说是因为林轩每周上台讲几节课,李国华绝对嗤之以鼻。理科的很多解题思路都是套路,林轩也只讲这种基础题型,但这是各科老师讲了多少年的东西,就因为学生讲而不一样?别的班也有尖子生上台讲,硬要说林轩讲得比别人好多少,李国华都脸红。

    借林轩的笔记抄也是十四班的一大风潮,不过他的笔记范本早就流传到其他班了,很多人都在抄,似乎也只有十四班抄的效果比较好。

    而且他后来反应过来一件事,林轩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借着抄笔记和请教问题的由头去找那个女生,怎么可能请教来请教去反而超过了那个女生,自己给请教到年级第一去了。这简直违反常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违背了生物进化的规律,谁知道那小子借着由头干什么去了,一开始就心怀不轨。

    至于学习互助小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模式,李国华自己就试了很多年,十四班也是反反复复地尝试,好像也不是很管用。

    最后或许就剩下张达所说的心中一团火了,可这种东西虚无缥缈的。而且李国华也仔细考虑过,本质上就是不甘心。然后就像林轩所说的那样,只有学生自己不满足于现状,然后发自内心地想要达到某个目标了,才会像干枯的海绵一样,为了解渴而拼命地从知识的海洋汲取水分。

    可是这种概念他觉得很熟悉,因为他经常会给学生们放一些励志的视频,像《开讲了》里面的一些比较好的人物故事、《永不言弃》这种鼓舞斗志的,放了似乎也不少,后墙黑板上也贴了各种尖子生的励志故事和感言。

    说到底,都是鸡汤,凭什么林轩和张达倒出来的就不一样?

    李国华摇了摇头,他是真的想不明白。

    除了每次考试越来越漂亮的成绩单之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班上的气氛,说不出来是什么,但确实很有些拼搏上进的感觉。

    这就够了,想不明白就不再多想,李国华舒了口气,听听学生唱的歌也不错嘛。

    “好,教了几遍了,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现在我用手机放伴奏,我们一起跟着合唱一遍。”

    在淡淡的背景音乐和不知模糊的呢喃组成的前奏中,林轩和全班同学一起,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

    从同学用手机第一遍放这首歌的时候,林轩就被彻底吸引住了。

    原来歌儿还可以这样唱啊。

    动人心弦的旋律,引人遐想的歌词,让林轩完全沉迷其中。

    朴树!

    在距离高考还有143天的时候,林轩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

    “......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还在开吗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