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李白之前世今生 > 第235章 唐宫夜宴

第235章 唐宫夜宴

    一夜春雨过后,百花齐放,蝶舞莺飞,凝露沁香,芬芳袭人。

    杨玉环听完侍女的禀奏,按耐不住激动心情,拖着刚刚下朝的风流天子,临御兴庆宫,徜徉于五彩斑斓的花海间。

    二人执手同行,信步闲走,一边观赏着灼灼盛开的牡丹,一边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恍若逃离繁芜尘世,置身人间仙境。

    杨太真在百花丛中彻底放飞自我,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摘了璎珞满身的“洛阳红”戴在头上;一会儿掐朵丰茂娇艳的“魏紫”托在掌心嗅闻;一会儿用高贵典雅的“御衣黄”花瓣跟玄宗打情骂俏;一会儿躲在洁白无暇的“白雪塔”后玩捉迷藏。

    看着娇憨可爱,一副少女怀春模样的宠妃,年届花甲的老皇帝感觉自己也跟着返老还童,年轻了几岁。

    在御苑花圃万紫千红的映衬下,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杨玉环更显娇艳欲滴。玄宗一时情动,将其搂在怀中,狂乱地亲吻,杨美人深谙欲拒还迎的道理,半推半就了好一阵,才回以热辣的香吻。

    一阵短暂的亲昵过后,杨玉环挽着玄宗的胳膊建言:“花开富贵,莫过牡丹。这满园春色,只有你我二人大饱眼福,实在有些冷清单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臣妾斗胆恳请三郎今夜在花萼相辉楼大宴群臣,一面赏花吃酒,一面歌舞娱情,岂不是恩泽四方,锦上添花的一桩乐事?”

    “啧啧,环环宅心仁厚,思虑周全,真是越来越有母仪天下的懿德了。既然爱妃如此大方,愿与百官同乐,朕自然乐见其成,依你就是!”

    夜幕徐徐降临,兴庆宫内悬灯万盏,花灯高燃,一片热闹景象。

    前来赴宴的文武公卿络绎不绝,他们赏花游玩,说说笑笑,沉醉在玄宗与太真妃玉堂赐宴的盛大欢乐中。

    如潮的人流涌入富丽堂皇、巍峨宏伟的花萼相辉楼,在一番跪拜礼,叉手礼之后,所有的喧嚣归于沉寂,大家将目光齐齐投向盛装出场的大唐天子以及闭月羞花的绝代佳人杨玉环。

    宫廷夜宴,歌舞百戏、管弦曲乐之类的助兴表演自然必不可少。

    首席宫廷乐师李龟年,不仅是一众宫伶的老大,更是鼓瑟笙歌,堂前献艺的总指挥。他凑到李隆基身旁,恭敬如仪道:“圣上,宾客满堂,吉时已到,可歌舞奏乐否?”

    玄宗环视衣冠楚楚,恭肃站立的群臣,微笑着点头。

    李龟年请示:“微臣以《渭川曲》开场如何?”

    玄宗垂目摇头。

    “《伊川歌》呢?”

    玄宗仍旧摇头。

    两次推荐的曲目均不合天子心意,这位梨园弟子中的佼佼者不免心惊胆战,有些慌乱。他努力定住心神,搜肠刮肚,带着一丝颤音道:“清平调?”

    玄宗眼睛一亮,终于露出和善有余的笑意。

    随着李龟年翩翩上扬的手势,管弦丝竹,箫鼓琴瑟齐鸣。

    文武百僚不管通不通晓音律,此时此刻都支棱着耳朵,屏息聆听大唐首席歌者,长安第一金嗓子的妙音。

    令人扫兴的是,感情充沛的李龟年刚唱了开头一句,还未淋漓尽致一展歌喉,便被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叫停。

    玄宗眉梢微挑,不悦道:“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

    老皇帝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掷地有声,全场一下子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见大唐天子拉长老脸,不高兴了,李龟年及乐工们全都跪伏于地,拼命请罪。

    这个黑锅李龟年他们背得实在有点冤,上次演奏《清平调》,玄宗他老人家还大加赞誉,赏赐千缗呢,谁知这回却没能讨喜。伴君如伴虎,真是天威难测啊!

    见原本歌舞升平,一团和气的唐宫夜宴冷了场,侍奉在玄宗左右的高力士不得不出面缓和气氛。当然,在这种空气凝滞,充满杀气的时刻,也只有天子最为倚重的肱骨心腹敢进言了。

    “圣上乃万金之躯,整日操劳国事,何须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置气。旧词听腻了,命人谱首新词也就是了,小心气大伤身呐!”

    天子近臣的体己话暖心暖肺,说的很有水平,玄宗郁结的眉头不由为之舒展。他有些歉然地对满堂宾客道:“近日,兴庆宫的万株牡丹缤纷盛开,满园春色绿肥红瘦甚是喜人,朕与太真妃特邀诸位贤臣良佐欢聚宴饮,赏花观景,岂能因为小小《清平调》败了雅兴。朕知道你们当中不乏精擅礼乐,诗词歌赋的好手,不知哪位爱卿愿意秀秀才气,赋新词一首?”

    玄宗笑容可掬,一连问了三遍,皆无人应答。

    天朝贵胄们面面相觑,集体沉默,都希望此时有不怕死的书呆子站出来解围。那些平日在朝堂上雄辩滔滔,自诩雅士的文臣,更是成了缩头乌龟,生怕被天子抓包点到。

    即兴赋词,极为考验作词者的文学功底与音律韵律。这些官场老油条,都是心思复杂,爱惜羽毛的政客,才不会冒着自毁前程的风险,接这等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万一临场发挥不佳,新词差强人意不合君心,丢人现眼事小,丢官罢职可就事大了。

    辅弼重臣,衮衮诸公埋首缩脖,状如鸵鸟,竟无一人应诏,玄宗大为失望,不禁气血上涌。

    伺候人主,最会察言观色的高公公,见老皇帝青筋暴起,知其又要发作,电光石火间,已然计上心头。

    “圣人可知为何诸位同僚静默不语,无一人敢上前赋词吗?”

    玄宗轻蔑地冷笑:“因为他们胸无点墨,怕献不出好词当众出丑,遭到朕的训斥!”

    “非也,非也,在场诸公皆是忠君爱国,饱读诗书的栋梁,上马能战,下马能文,区区作词,搏君父一乐又有何难?只不过大家相互谦让,不愿用陈词滥调污了圣听,翘首等待大唐第一才子的惊世之作。”

    李隆基好奇心起:“大唐第一才子?究竟是何人?”

    高力士有意嫁祸,淡然一笑:“文采绚烂,妙笔生花,天下无出其右者,除翰林待诏李白之外还会有谁!”

    高公公一向看李白不顺眼,这次大力举荐,绝非尽释前嫌,而是要一石二鸟,搞事情。他把李翰林夸成大唐第一才子,一来招怨惹恨,让眼中钉成为众矢之的,在朝堂混不下去;二来把天子的期望值调高,万一姓李的发挥失常,词赋有失水准,玄宗一怒之下,说不定就将其贬出宫,永不录用。

    “李爱卿……”玄宗释然一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朕真是老糊涂了,居然把他给忘了。李翰林何在?速速上前,奉召赋词!”

    在宫廷小太监尖亢的传呼声中,整个兴庆宫再次骚动起来,大伙等了好半天,却始终未见李白孤傲的身影。

    俄顷,一位御前太监跪地回话:“回禀圣上,我们找遍了兴庆宫,尚未发现李翰林的足迹,而且从核查的宾客名册来看,他似乎并未赴宴。”

    “哦?”玄宗微微一愣,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风华绝代的杨玉环,在陪王伴驾,踏马游春的不同场合见过李白多次,对这位才高八斗、风采照人的才子,颇为仰慕。当她得知自带传奇色彩的大诗人未能到场,深感遗憾。“第一夫人”宠冠六宫,从来说一不二,绝不会就此罢休。

    杨太真撒娇地扯住玄宗龙袍,细语呢喃道:“三郎,如此良辰美景,宫廷盛宴,少了李翰林的风雅绝句佐酒,再好的仙曲妙音也失了韵味。臣妾今晚无论如何都要见到李白,期待他的神来之笔,创作出传世之作!”

    风流天子对杨美人向来有求必应,千依百顺,随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在长安坊间传召翰林供奉李白,命其速来兴庆宫,进献《清平调》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