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李二来卧底 > 68本人马二水,在下闵世礼

68本人马二水,在下闵世礼

    二十七日,李靖就回到了齐王的征南大帐之中了。

    他之所以只和妻子儿女相聚两天即回,是因为他从夷陵到襄州的路上,一直苦思着当前的战局。

    他认为,唐军听起来人多势众、来势汹汹,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反而是处处危机。

    北路,四路兵马,互不统属,只是听令于远在襄州的齐王李元吉一人,这就是北路最大的弊病!

    因为,即使全部都要八百里加急来传送军报,也要三天!

    可是这三天时间,对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将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它的几路总管怎么样,李靖不知道,他可是知道李勣这个人的。投唐后再次反叛,就是这个智勇双全的战将身上最大的污点,也是他最大的忌讳!

    那就决定了,李勣只要接到齐王的只言片语,他就会自己单独行动,用前路上无数个城池为自己垫脚,用无数的宋兵尸骨,为自己立碑!

    北边,从徐州开始,前边最少有六个县城,纵横七条水系。

    听说大宋把主力全部集结在了泗州,准备在此地和北路唐军决战,这还好点。要是宋军主力尽出,潜入一个县城,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那李勣绝对要吃个大亏!

    李靖希望李勣能稳一点,万事小心。

    南路,说是8万对10万,他李靖在人数上占优,可唐兵也就是人数上占优而已!

    那10万大军战斗力到底怎么样,李靖心里也是没底。

    宋军有一路偏师,就足够抵挡他手下的十万雄兵了。要是来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他李靖说不到还要跑路。

    他离开的时候,宋军的主帅是大唐叛将、前洪州总管张善安。

    这个人部署起兵马来,倒是中规中矩。不但占着夷陵要道,还加强了长江上游的荆州守备,死死的守住了江淮的西大门。

    但是,在李靖看来,尽管张善安把住了这些要地,但充其量也就是一头猪而已。

    这个人只知道守卫,毫无进取之心。手下放着5万大宋最精锐的水师,却死死的固守着荆州一地。

    如果是他的话,会遣人再往上游袭取归州或者峡州,然后绕过南边的大山,杀入夷陵古道,夺取公安县城!

    那时候,粮道被断,唐军只有重新退回大山里,重走来时走过的险途。李靖都不敢确定,后有敌兵追赶,他的10万怂兵,能有几人有命逃回去。

    所以,南路的风险,来自于守将。李靖仔细的梳理了一遍,大宋还真的找不出个比张善安更强的知兵之人。

    西路稍好一点,而这个稍好一点,只不过是齐王新到襄州,还没来得及展开兵力、从容布置而已。

    李靖确信,如果自己不回到襄州,齐王肯定会大肆打造战船,为了重新打通安陆的这条水路做着充分的准备。

    那就糟了,那就反中了大宋以点守线的诡计!

    李靖知道,大宋就是这点兵力了,全部摆在了当面。他们征召的新军,还在训练之中,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这场仗,如果再拖上半年,前线的军力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对比!

    李二到了齐州,就直接去了秦家村。

    因为他是以秦王之名向父皇报备,说自己身染重恙,要卧病在家。其实他是要混入到大宋那边,卧底去!

    所以,有名的属下一律不带。留下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守着秦王府,他身边只是带了个虞世南和唐俭、以及几个卫士而已。

    来到秦家村,李二原本是想直接到铁场看看,窥探一下天雷的奥秘。

    从他埋伏在珺竹和秦愫身边的人的口里,他清楚了,这个天雷可不是随机就炸的,而是有人为控制的嫌疑。

    否则,怎么早不响、晚不响,偏偏等到徐圆朗来了才会轰的一声?不在左、不在右,偏偏就在徐圆朗大军的正中?

    这是提前策划好的,愫儿派人铺的那层石板地面,就是提前给徐圆朗挖好的坑!

    否则,从天而降的天雷,为什么会把地板上面的大石激起,几百斤的大石头会飞起来伤人?

    但是,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因为他看见秦家村的印书坊门口,现在站着很多形迹可疑的人。

    因为,他看出来了,这些人虽然个头不高,但各个浑身都透着一股子彪悍之气。

    他看出来了,四十多个保镖层层叠叠的包围着印书坊的小院,墙上地下,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这不是普通的江湖打手,他们是一群职业军人!

    他们眼睛紧紧的盯着院外任何接近的人,说明,他们要守卫的目标,正在院中!

    不行!这里是我儿子的产业,我倒要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李二一使眼色,唐俭立即明白,走上前去,说是个书商上门,劳烦各位进去通报主人。

    印书坊的管事见了李二,自然认识这个秦县伯口中的闵叔叔,就把李二几人请进了门。

    李二走进书坊,一眼就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身穿一身锦袍,满脸却是漾着笑容。他正翻着几本刚刚印出来的书籍,对着另一个书坊管事追问。

    你说,都是书刊,那四书五经都要100铜钱一本,可是你们这个小学课本,怎么只卖10文?

    你看,那个乐理,那个乐谱,那个初中物理,看起来更厚、书页更多,怎么也是10文一本?

    你看,这个化学入门,都是些格物之术,为什么要叫它化学,而不是称它为炼物?

    你看……

    物理?化学?李二听的新鲜,也顺便拿起一本,是一本自然。他随意打开看看,就发现一个问题。

    自然书里边说,地球是圆的!

    哈哈哈!这好像很扯淡!地球要是个圆的,自己岂不是要掉下去?

    书里还说,人站在地球上,是因为有万有引力。

    这就更扯了!万有引力,那我为什么不是被粘在墙上,还能站在这里?

    书里又说了,海上的大船,先是看见桅杆,才能看见船身。地面上的高山,是先看到山尖,走的近了,才能看到山底。

    这个么?李二没见过大海,但是见过无数的高山,想想,有点道理。

    可是,这个要是有道理了,那地球是个圆的,岂不是也能成立?那自己没掉下去,说不定还真有什么万有引力?

    李二糊涂了,连蹦带跳的走了几步,除了往地上蹦的时候颠得腿疼,他真的没感觉有什么万有引力。

    虞世南从来没见过秦王如此的失态过,连忙上前,道了声:“秦……闵先生,形象、形象!”

    那锦袍老者一看李二这副神态,不由笑了,就指了一下书,道:“小友,再接着看后边。”

    李二又翻过一页,说的是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李二看着,那中年人说着,就是觉得这天下之大,真是处处都有神迹!如果不是秦县伯的这本书,他还没注意到,这些天天发生却视而不见的、自己耳熟能详的东西,竟然都蕴含着很神奇的道理。

    他这回来齐州,真是来对了。他想着把这些书全部买了回去,到高州送到学堂里,说不定还能培养出像秦县伯这样的小仙童来。

    李二听了那中年人生硬的话语,他已经知道对面的是谁了。

    用现役军人做保镖、又是紧贴着朝廷限令的人数,还操着一口岭南腔,这个人,必是岭南冯盎无疑!

    这冯盎怎么来齐州了?

    这冯盎怎么不到长安见父皇去?

    邸报上没有冯盎的消息,说明他是悄悄来的!

    唐宋正打得火热,此时冯盎前来齐州,有什么目的?

    冯盎看见李二神色庄重,就躬身一礼,道:“敢问小友贵姓?本人岭南商人,马二水便是。”

    李二一听,冯盎报了个假名假姓。心说,马字加上两点水,可不就是个冯么?

    嗯,看见唐俭脸色不对,靠!怎么把他出使过岭南给忘了?这冯盎应该知道我是谁了。你不报真名,那我就顺理成章的把名字翻过来,糊弄你。

    就回礼道:“在下闵世礼。”

    哈哈!哈哈!

    两人一阵狂笑。

    冯盎走进李二,说道:“我听犬子说过,秦县伯发明了马鞍和马蹄铁,应该是和铁场有关。可是,我听说,现在铁场封闭了,因为来了一个女将军。”

    李二一听,女将军?

    莫非是大妹秀宁,也来了此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