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继往来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守城的办法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守城的办法

    听高云飞同意,白凤奇松一口气,这样即便出什么差错,他们也不会怪到自己,更牵连不到幸儿。交代完高云飞的侍从,蛆虫的用法,便退出去。

    白凤奇领着众衙役又要出去巡视城中百姓的治安和守城的情况。幸儿三人跟在白凤奇身旁。

    看着本应流民乱窜的街道,这时因为战争倒很安静。知道城池若被攻破,辽人对他们可不会手下留情,自己的结局会很惨。所以都自发的不给朝廷的守军添麻烦。虽然饥饿,但都乖乖的躲在房子里静观战争动态。平时喜欢找事的痞子、混混们也都不出来闹事,街上只有寥寥数人在走动。

    来到城墙下,交战双方刚停战。城墙上抬下了很多伤兵和守城官兵的尸体。幸儿虽然在电视上看到过战争的残酷。可现实中看着那些一个个被抬下来的伤兵,或一具一具的尸体,让人觉得更惨。忍不住将脸扭到一边,不忍再看。

    钱冬以为她害怕,忙走到她身边挡住她的视线。安慰道:“如果你觉着害怕,那我就先把你送回去吧?免得你看多了,晚上做噩梦。”

    幸儿道:“冬哥哥放心,我不是害怕,是不忍心看。”

    钱冬见她不想回去,只得罢了劝她回去的心思。有可怕的场面,尽量挡住她的视线。几人靠着墙边登上城墙,守军依然暂由将军徐士林统管。

    徐世林见白凤奇过来,拱拱手道:“白大人,不知那些郎中想没想出好办法来救治高将军?可是我们高将军的伤口又严重了?”

    白凤奇还礼道:“高将军的伤口确实还在继续恶化,城中的好郎中都请遍了,全都被请过来看过了,依然还是不见好转。该想的办法都想遍了,今早偶然得了一个民间偏方,但无人亲眼见过是否真的有效,按说不应该用,可伤再这样继续恶化下去,恐怕高将军很难撑过去,所以不得不试一试?还不知能不能见效?”

    徐士林知道白凤奇已尽力了,道:“我知道白大人已经尽全力了,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怪到大人的,但愿高将军能好起来。”

    白凤奇问起战事如何?

    徐士林道:“上午敌军攻了一次城。被我们拼死挡回去了。但我方死伤严重。而且我们这边的箭矢又严重不足,现在有的兵士连石头都用上了,这样下去我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我想高老将军得到信儿后,知道这边的情况,会比任何人都要着急,定会马上集合兵力来救援的,他们应该快到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住,挺到高老将军到来。”

    幸儿看着城墙垛口下边东倒西歪坐着的疲惫的晋国兵士们。和他们身边堆起的一堆堆石头。想着这样下去真的很难撑过这一两天。

    想了想对徐士林道:“将军何不借一些大锅来。我记得离这不远有户人家打井时,打出了黑乎乎的油类的东西,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也没法用,就废弃了。好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地方。应该不难找。舅舅派人去找找那口井。打些废油来,用大锅烧滚。再让铁匠铺子马上赶做一些细一些圆筒,中间安置活塞,圆筒前面扎几个小孔。抽活塞将热油吸入筒中,再用力推活塞,将热油从小孔中推出,这样油会被射出很远。热油浇在敌军身上,定会造成烫伤。再扔出火把,油会燃烧起来。敌军必乱。”

    徐士林顺说话的声音望去。见话是从一个十三、四岁的,漂亮的小公子的口中说出来的。见他人虽小,出的主意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实用,很值得商议。

    便问道:“这个办法不错,这么急到哪去找这么多口锅?”

    幸儿道:“将所有卖锅的店铺的大锅都买来。如果还不够,就动员家里有两口锅的暂借一口来说明会记上帐,主动献锅者,县衙会发给一张信凭,以后官府会凭信凭给减免税粮。再派人去做几个一头小一头大的园筒,向民众喊话,宣传辽军在宁远县是如何屠城的,告诉百姓,宁远的老幼妇孺都不能幸免。告诉他们保卫暨远县城人人有责,与期等死。不如帮助官兵抗敌。动员百姓去山上砍柴送到城下,或帮助官兵运油。家里有闲置的容器献出装油,告诉百姓,帮助抗敌的人,每天可分一碗稀粥,这样人人会争先出来帮忙,人多力量大。”

    城墙上的能听到的众人都惊呆了,连歪坐着的兵士都支起耳朵来听。没想到这个人长的最小,可出的主意却是惊天动地。

    徐士林高兴道:“这主意不错。我和县太爷分头派人。按你说的办法去安排”。

    又面露难色道:“就是要给来帮忙的人,每人每天一碗稀粥的事,我知道给来帮忙百姓一碗粥是应该的,可现在兵士们每人每天只能喝一碗粥,所剩的粮食都坚持不了几天,再分给百姓,恐怕连两天都撑不过去”。

    幸儿道:“将军恕我说话不好听,空手套白狼的事,你能办成吗?想让马儿跑,还让马儿不吃草,可能吗?在城被攻破和暂时军民共渡难关,二选一,将军选哪一个?将军决定吧?”

    徐士林道:“我当然选军民共渡难关,就按你说的办”。

    幸儿松了一口气道:“我一会把射筒和喊话用的喇叭画个图纸给你们,你们按图纸找铁匠去做”。

    徐士林忙道:“好,就按你说的去做”。

    幸儿把自己的想法都安排完。便要和徐士林告辞。

    徐士林对幸儿这个小自己近二十岁的少年恭敬的施了一个大礼道:“如果城池被保下来,你是首功,功不可没。”

    幸儿忙躲开说:“不敢,不敢,将军和将士们,拼死抗击,你们才是大功臣”。说完拱拱手同李景顺、钱冬告辞下了城墙。

    走到无人处,白凤奇道:“你可真大胆,敢那样抢白徐将军”。

    幸儿道:“不那样说,他还会因为粮食犹豫,在拖下去,黄瓜菜都凉了。”又对李景顺道:“父亲我们也拿出一半存粮来捐给他们吧?以后我们每天也少吃一顿饭来节省粮食”。

    李景顺道:“好,我也正想这么做,总不能拼死护城的人饿肚子,我们这些被保护的人,哪能安心在后面安逸享受,还吃着饱饭”。

    吃过中饭,下午城中就有人用喇叭喊话了。不敢出门的百姓,都支起耳朵来听喊话内容。当听到辽国人在宁远县城是如何屠城的?人人感到自危。喊话不过一个时辰。家中有劳力的便自动出来了,纷纷上山砍柴送到城下。也有帮助官兵运油的。没到天黑,城下便堆满了各种型号的锅。和堆积如山的木柴,还有各种能装油的容器。徐士林和白凤奇万没想到,群众的力量会如此强大。

    可能是辽军为急于攻下城池连续作战。被晋军顽抗阻击,也很疲惫。见若下午再攻城也未必能攻下来,己方官兵也疲备不堪。耶律齐下令下午休战,休息整顿。养精蓄锐等待明日继续攻城。这正好给暨远县城留出喘息的机会。一下午军民联合将所有要准备明天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铁匠铺也连夜赶着打出来几百只射油筒。

    幸儿和李景顺回家后,把李虎派出去打探守城情况,如果县城依然守不住,只能做全家逃进地道躲避的准备。

    钱冬在下城墙回来的半路就和李景顺、幸儿分手了,回自己家取东西去了,天黑才回到李府。

    付雪娥见钱冬回来晚了,担心的问道:“外面这么乱,你怎么去了这么久?我担心了一整天,相公去取些东西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

    钱冬道:“在街上看了一会儿,才去取的东西”。

    付雪娥道:“就算看了一会儿,也不需要一天吧。听说你早上和你师妹一起上街了,你就大大方方的说出来不行吗?干嘛要遮遮掩掩的?”

    钱冬一听她如此说,脸色一下变了,沉着脸道:“早上我不过是看见李伯父要和明月去衙门。我顺便跟着去看看父亲。”

    付雪娥堵气道:“跟她一起走的,为什么不直说,还说去街上看了一会儿。这样遮掩不正说明你心里有鬼。刚进李府时,我就看着你看她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劲。打量我看不出来,你小师妹长得那样的模样。是个男人都喜欢。我不相信你没想法。你以后离她远点。别让人说出闲话来。”

    钱冬气的脸红脖子粗道:“我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一起玩儿。也不见有谁说闲话。怎么我跟她出去走了一趟,还有李伯父和父亲、县太爷都在一起,怎么就会有闲话了。你以后少无中生有。”说完,摔门而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