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继往来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停战

第一百四十九章 停战

    耶律佑被抬回辽国王宫。众臣都聚在皇宫门口接耶律佑回宫,见到的是载着耶律佑的肩舆直接入了皇宫。

    第二天朝上,听到一些风声的众臣站在大殿上乱做一团。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君上临朝,望着空空的上方的龙椅,想着传闻应该不虚,众人议论纷纷。接下来几天君上都没出现。后来得到确切消息,君上伤势非常重,此时昏迷不醒,以后能不能醒还未可知。

    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众臣推举丞相去见述律皇后,请述律皇后拿主意。

    此时的述律皇后见耶律佑伤重如此,无心朝政,只得暂时让耶律达代君上监国,耶律达身为太子理当当仁不让。至此,辽国朝政由耶律达主持。

    耶律达本就倡导仁政,首先颁布的是对晋停战的政令。原来反对耶律达的那些大臣们,见发动这次战争,不但没抢到粮食,还损兵折将,又搭上皇上的半条命。如果继续打下去,以辽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已不允许了。所以当听到耶律达宣布停战时,大臣们居然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

    两国都派自己的兵士把守着各自的边境,都怕对方突袭再起战事。刘瑞和高振退到宁远县城。宁远县城中满目苍凉。高振怕距边境线太近有危险,便命高云飞留在宁远县城中。自己则陪同刘瑞回到暨远县。

    耶律达同大臣商议拟定和谈书。和谈书中表明。这次战争是由于粮食紧张,辽国国民无法生存才引起的。错在辽国。希望晋国不计前嫌。能帮助辽国渡过难关。辽国为表诚意,将拿出皮毛、珍珠、金银等物做为陪偿。从此两国休战。没几天辽国派使臣去晋国议和。

    高振见到辽国使臣,知道辽国派人来是要同晋国商议停战议和之事,心下松了一口气。将辽国的议和文书递给了刘瑞,让他先看。

    安排使臣先去临时驿站休息去了,随后去刘瑞处同刘瑞商议道:“现在北地多处受灾。民不聊生。若继续打下去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处。既然他们愿意议和,也提出了议和的条件。给我们赔偿,如果六爷没意见,就将他们的使臣送入京城,以后的事情由皇上和群臣商议后,来做最后的定夺。”

    刘瑞深以为然,点头道:“这次战争不仅他们损失了不少的人马,我们也同样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再继续打下去确实对谁都没有好处。听说他们现在是太子主持朝政,太子历来不主张两国交战。这次他们的皇帝可能伤得不轻。所以所有的国事才由他们的太子耶律达主持。耶律达也算是通晓事理的。知道这次我们不会善罢甘休。竟提出了赔偿我们这次战争损失,作为停战条件。既然他们已然服输,又赔给了我们不少的金银珠宝作为补偿。我们也可就坡下驴,暂时答应停战。等候父皇见到他们使臣后,作最后的决定。现在两国已经停战议和。目前,他们不可能再敢再发兵。老将军应即刻派人送使臣去京城面圣,能够尽早得到朝廷的消息。也尽快结束这里的一切。”

    高振道:“暂时这里不会再有战争了。我这次送使臣去京城,六爷留在这里多有不便,不若六爷爷也跟着一起返京。”

    刘瑞道:“我现在回去也无甚事。不如我留在这里,看看接下来形势的发展。等到父皇那边有了结果。我再返京不迟。”

    因这次打败耶律佑,多亏了有刘瑞参战。高振倒对刘瑞有了几分敬佩。听他说要等到朝廷发下来两国和谈的结果再走,便不再劝说,就同意刘瑞留下来。

    城中的百姓听说辽国已派使臣来议和,觉着日子好过很多。当听回来的将士传说宁远县城被屠城惨况。有好多活人都被宰杀当成食物被辽人吃了。城中百姓都心有余悸。庆幸当时自己为保住暨远县城出了一份力。

    今日李家和住在李家的白、钱两家听说两国停战。辽国已向晋国求和,多日来众人提心吊胆的度日。终于把心放下了。

    李景顺和白秀才在钱夫子住的小院儿里,同钱夫子、钱冬谈论着两国交战时听来的消息。

    李景顺道:“听说那耶律佑为统一辽国的各个部族,每次作战都亲自带兵打。而且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十几年的征战中,没人能打得过他。被称为北方雄狮。”

    钱夫子道:“辽国人向来善战。他们原来没有成为一个国家时,只是占据北方的十几个部族。分别占据一块土地,统领着自己的部族在现在的辽国的土地上。那时耶律佑不过是十八九岁左右的年轻人。从小被他父亲请了不少晋、辽两国的高人教授文治武功。听说出道以来没有遇见敌手。是他带领他的部族,吞并了其他的各个部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百年来的部族之间的争斗。建立了辽国。自己当上了皇帝。仿照晋国的官职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朝廷。他之所以把王宫建在离我们北地边境线最近的窝阔城中。其实他对晋国早就垂涎欲滴。碍着晋国百年的国运。实力雄厚。他们也由于连年征战,辽国初建,资金短缺。百废待兴。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有向晋国宣战。他们经过这十几年的修养,已经缓解了当时兵力不足,资金短缺,这次是借着北地粮荒的由头。来攻打晋国。晋军这么多年之所以派国内最强的一支军队驻守北地,也是随时防着他们。没想到,这次是耶律佑亲自带兵来攻打晋国。听说他让他的儿子耶律齐为先锋官,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耶律达喜欢文墨。通晓天文地理历史,对晋国的文化习俗有很深的研究,最精通能是各国的治国理念,是一个难得的博学多才的人。被耶律佑立为太子。但他不好武功,耶律佑无法。只得将希望寄托在自己剩下的两个儿子身上。听说这个耶律齐也不过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从小习得一身好武功。又熟读兵书。还能诗绘画。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派这样的人为先锋。高云飞输的也不算冤。那三皇子耶律浑是个被述律皇后宠坏的幼子,是个吃喝玩乐都好,就不好上进的纨绔。”

    白秀才道:“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以为他在辽国可以称上武功第一,却小瞧我们晋国的实力,听说他是让我们的十六七岁的六皇子殿下打下了马,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看他还敢不敢再来侵犯了”。

    李景顺听钱夫子说了有关耶律佑父子的事,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没想到自己一介商贾。机缘巧合认识了耶律佑的两个皇子。一个自己引为至交,一个差点成了自己女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