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继往来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驾崩

第一百六十三章 驾崩

    与此同时,太监宫女们已经取来了可以装水的物什,装满了水。不停将手中的水泼向燃烧着的大殿。这时大殿的火苗已窜起了几丈高。人们虽然不停的泼水灭火,但照比熊熊燃烧的大火,这点水不过是杯水车薪,顶不了多少事。不一会儿大殿房顶上的椽子就被大火烧的塌下来。整个大殿失去了支撑,轰隆隆地向地面砸去。可怜的皇后和吴贵妃及身边的宫女太监,二三十人无一人生还。

    这燃烧的大火。人们离得很远,都觉得有一阵阵热浪扑来,像是要将人烤焦。众大臣劝着皇上离开。

    皇上站着悲痛道:“天不怜朕,让朕同时失去了皇后和爱妃。朕心中甚感悲苦,心里想陪她二人而去才能得已解脱此时悲伤的心。可又一想朕乃天子,不能为一己之私,在此悲伤。还有千千万万的子民需要朕,受灾的北地等着朕派人去治理。此时容不得朕在此多悲伤。郭通,安排内务府的人,继续在这儿救火。如果火灭了,寻出皇后和贵妃,先将两人装棺放在此地不必挪动。让洪信大师带着和尚在此为她们二人做法事超度两人的亡魂。等做完法事,就地建一寝穴。将她二人埋在这里。此处园林从此封闭。众爱卿在此多留也无济于事。随朕回宫。”

    众臣纷纷应“是”。起身同皇帝回宫。

    三皇子刘琮失魂落魄的回到自己王府。召来了幕僚费义道:“我总觉得这次母妃的死,不那么寻常。父皇带着皇后娘娘和母妃一起去的后殿,却不让其他人跟随。三人都带着自己贴身的宫人。去后殿不多时,父皇一人带着随从出来了,奇怪的是郭通没跟父皇一起出来。父皇带着众臣去院外的后山观景,好大一会儿郭通才过来,他过来不久就看见大殿起火。皇后娘娘和母妃及身边的所有宫人无一幸免,都葬身火海。这件事怎么想都透着诡异。”

    费义道:“也可能是殿下多心了,郭通那时恰巧替皇上去办其他的事了,可能只是巧合。也可能如殿下说的。贵妃娘娘确实死的有些蹊跷。就说这次六爷密密离京,不知所踪。是不是跟运粮途中遇刺有关,有没有可能皇上知道了是殿下派人刺杀的六爷,这次是给殿下一个下马威,斩去殿下的后盾。甚于搭上皇后娘娘,宫中阴私的事不少,身为皇后又怎可能独善其身,也可能参与了外人不知道的龌龊事,若明着废后,必定要有理由,这样皇家的丑闻便被外人知道了,为保住皇家的体面,用这样的方法除去皇后才说的通。但这也只是我们猜测,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次火灾还有待调查才能得出结论。”

    刘琮听后吓得脸色惨白,道:“如果真的被父皇发现了是我派人暗杀六弟,父皇向来痛恨手足相残,若真被父皇知道了,我以后就完了。先生,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费义道:“如果真是那样。趁皇上还没有对殿下下手,殿下就该早做打算。如果拖下去,就算皇上顾念父子之情不杀您,您也迟早会被皇上寻出不是囚禁起来,将来将会过着不见天日的圈禁的生活。”

    刘琮吓的面色惨白:“先生,不要再吓本王了。先生快告诉本王,可有破解之法。”

    费义犹豫了半晌,道:“办法倒是有一个,但老朽不敢说。这可是抄家灭门的罪,若事成了,殿下可登临大宝,若不成事,我们都要赔上性命。”

    刘琮好像黑暗中见到一丝光:“先生不妨说来听听。与其被圈禁一生,不如奋力搏一搏。”

    费义道:“如果殿下真的想好了,破釜沉舟去干。那老朽就说出破解之法。”

    刘琮迫不及待的道:“先生有话快直说,若真能事成,如我能登上大宝,先生是首功。必当委以重任。”

    费义道:“既然殿下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势必要赶早,趁京城守军还未到京,四爷和六爷都不在京城。殿下当如此行事……”。在刘琮耳边低语说出自己的计策。

    第二天早朝,言官张直真出班,道:“昨日皇上言明要将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直接葬在大相国寺。均不合国礼、家礼。望皇上斟酌。”文臣中又出来几人附议。

    皇帝语气平淡的道:“因为皇后和贵妃在佛祖的大殿中末了,绝非寻常,肯定是被佛祖眷顾。希望二人诚心向佛。朕不忍违逆佛祖意愿,所以将她二人就地安葬。”

    此言一出,众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再说出反驳的话,言官们只能默默地退了回去。

    御书房中,郭通来报,刘琮求见皇上。

    皇帝让郭通带他进来。

    刘琮进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皇帝跟前扑通跪倒:“父皇,儿子以后没有娘了,只剩父皇了。我以前有娘时什么也不怕,仗着娘在,什么也不怕,干了很多混账事。现在没了娘的依靠,想着我以前欺负没有娘亲的六弟,现在自己也没有娘亲了,才知道欺负没有娘的孩子有多可恶”。边说边往皇帝身边爬,手扶皇帝的大腿哭了起来:“父皇能原谅儿子的无知吗?”

    皇帝张嘴想说什么?忽觉大腿象被蚊子叮了一下,嘴一张一合发不出任何声音。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身子一歪向旁边倒去,被刘琮伸手扶住:“父皇,父皇,你这是怎么了?”

    一直站在旁边的郭通见状,忙过来看怎么回事,回头命小太监快去请太医。

    刘琮仿佛也被吓着了,不停的摇着皇上,喊着父皇,郭通只得道:“三爷,您先冷静些,还是先把皇上平放在床上吧,这样皇上也能舒服些。等太医来,如何?”

    刘琮㤐点头,同几个小太监一起将皇帝抬到西暖阁的榻上。

    太医院的几个太医一会儿都跑着赶来了。

    几个太医轮换给皇帝诊脉,又聚到一起分别说出自己诊出的结果。

    刘琮在旁急问道:“是不是因为母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去世。父皇太过悲伤了,才会这样,你们快想办法让父皇醒过来。”

    院判道:“这种突发的昏迷不醒。似像中毒导致又像心力衰竭导致,短时间查不出导致病情的真正原因,不敢贸然用药。三爷勿急,让我们几人商量出一个妥善的方法,再开方子”。

    当天晚上,皇帝薨逝。

    太医院中所有参与给皇上看病的人,全跪在殿外,殿中只剩下三皇子和郭通,还有几个刘琮指名留下的几个郭通或孰悉或根本没见过的太监,其他郭通让留下侍候的老人儿都被刘琮命人带下去看管起来了。

    郭道见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刘琮走到郭通跟前恳切的道:“郭总管,如今四弟、六弟都不在家。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如郭总管代父皇拟个旨,就说父皇临危封我为太子。将来如果我当了皇帝,你依然做我的大总管。荣华富贵任你享。”

    郭通跪下伏地叩头:“此乃国家大事。我一个内监不敢参与。”

    刘琮沉下脸,阴恻恻的冷笑。

    晚上,人们就听到宫中传来了丧钟。

    众臣纷纷来到宫门,探听宫中消息。宫门大开,丞相等二十几个重臣被宣入宫,先去了安放皇帝的大殿叩了头,又由太监引领着进入议政殿。

    只见三皇子刘琮站在其中,旁边站着四个小太监。刘琮见几人进殿,揉着哭红了的眼睛。道:“由于父皇因皇后和贵妃离世伤心过度,竟猝然离世。这是我始料未及。”说着呜呜哭了起来。

    左右丞相和六部尚书,都过来安慰刘琮。

    众臣之首的季相道:“殿下节哀顺变。此时朝中大臣知道皇上骤然离世,如无人理朝政,必会大乱。现在其他两位皇子不在京中,七皇子还小。只能先由三殿下和朝中重臣共同主持大局,共同商议接下来怎么办壁下的后事?速派人找四殿下和六殿下回来,以等待四殿下和六殿下回来,共同查明展壁下的死因和继位之事。”

    宗政道:“郭通呢,这个时候怎么不见郭通的人影,传来他问问,皇上临终时说了什么?可拟过传位圣旨。”

    一个太监低头行礼道:“回大人话,郭总管刚才还在这儿,由于皇上的事太突然,郭总管悲痛不已,哭昏过去了,被抬下去让人诊治去了。”

    刘琮道:“三叔公不必再找郭道,他己命人将父皇的传位圣旨取出交给了父皇的二总管胡有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早有立储人选,他可能早就察觉出身体不适,早已经写下了传位圣旨传位给本王。即然季相说了现在无人主持朝局。不如今天早朝时就向群臣宣读圣旨,这样我能名正言顺的登基继承皇位,便可马上主持朝政,也能尽快操办父皇的后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