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诸侯荣耀 > 第10章 郝氏臣属

第10章 郝氏臣属

    不能修炼,小姑娘的空闲时间就不要太多。

    睡觉,自然也就是睡到自然醒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就是现在。

    要是在平时,老四郝婕会督促小姑娘读书的。

    老四郝婕的天资也还不错,如今不过十四岁,却已经是青铜巅峰了,只待成年,她随时都能突破到白银级。因此,在成年前的这两年里,她也有很多空闲时间。

    如今郝城比较忙碌,她的空闲时间才少了一些。

    若是平时,郝婕的空闲时间也比较多的。

    睡眼朦胧的小姑娘,抬着迷迷糊糊的眼睛,扫视了一下餐厅,然后就看到了郝封。小姑娘顿时就清醒了,笑嘻嘻的蹦跳过来,坐到了郝封身边。

    “嘻嘻,三哥!”

    又是好几天没有见到三哥了,小姑娘甚是想念呢!

    这时,有婢女端来水盆。

    郝封接了过来,帮着小姑娘洗脸洗手。

    对于这位幼妹,无论是原主还是理工狗,都很喜爱。

    至于说,会不会嫉妒小姑娘的武道天资?

    不存在的!

    虽然说一母同胞,武道天赋却天差地别,原主或许有过郁闷,却没有嫉妒过,而理工狗不仅没有嫉妒过,甚至连郁闷都不曾有过。

    龙生九子,谁也甭嫉妒谁!

    况且,对于理工狗来说,能够再活一次,都已经是侥天之幸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天资差又怎么了?

    如今,他已经武道入门了,天资再差,他也能够慢慢修炼。

    天赋差,又不是不代表着无法提升实力。

    只不过是提升缓慢而已。

    再者说,不是还有可以辅助修炼的凶兽肉么?!

    ……

    早膳,很快就被婢女们抬了上来。

    一小簸箕干面饼,一瓮水煮肉。

    这就是主食,没有其它菜肴,不论是早膳还是午餐,亦或者是晚食,多是如此。

    西北这里的农作物,主要就是麦子和大豆。

    是以,这里的食物,也多以面饼类食物为主。

    当然,也有粟米种植。

    不过,粟米种植比较少,一般都在水源比较丰沛的地方。

    郝城种植的粟米也不是很多。

    面饼,跟后世的烧饼差不多大小,这一小簸箕面饼少说也有百来个。那一瓮水煮肉,连肉带汤的,少说也有五十斤。这就是他们一家七口人、一顿早饭的食量。

    抵得上普通人五六十人的食量!

    武者炼精化气,食量都比较大,而且每餐都少不了肉食。

    这一刻,郝封想到了一个不属于这方世界的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饭后,母亲唐姬,带着郝婕走了。

    她们需要去处理一些事务。

    父亲郝伯归来后,母亲唐姬的压力虽然小了一些,需要处理的事务却并没有减少。而且,随着迁徙进城的民众增多,母亲唐姬每日需要处理的琐事,依旧多如牛毛。

    小姑娘郝妤很快也吃饱了。

    然后,她与郝封腻了一小会儿之后,也跑走了。

    这几天,迁入城内的民众不少,小姑娘在城内东游西逛的,玩耍不要太欢乐。

    接着,父亲也不再与郝封唠嗑。

    他带着郝岍兄弟俩离去。

    他们这是准备去前厅大堂,要召集郝城的臣属商议军情。已经深秋了,距离每年一度的犬戎人来袭也没有几天了,军情紧急。

    看着父亲他们的背影,郝封想了想,放弃了跟过去的打算。

    父亲郝伯与众文武议事,他郝封跟过去的话,会显得比较尴尬的,因为,他除了封公子这个身份之外,在郝城他并没有一官半职,并没有掌管什么事务。

    不是父亲不想给他一官半职。

    问题是,他的实力太差了些!

    须知,军中统领,最起码也需要白银级实力才能够担任!

    当然,他如果帮父亲郝伯分担内务的话,也可为文职。

    不过,这却不是郝封想要的!

    也不是父亲郝伯想看到的!

    身为诸侯的子嗣,怎能畏缩于后?!

    想了想,郝封起身,准备前去工匠营瞅瞅。凛冬即将来临,犬戎人即将来袭,郝城大战在即,他“构想”的那几件器物,可以尝试着慢慢拿出了。

    当然,这也得讲究时机,也得讲究方法。

    迥异于原主的事情,不能急,也不能莽!

    ……

    与此同时,大堂内。

    郝城所属的文官武将,早已恭候多时。

    郝伯是诸侯,而诸侯就有封地,是为诸侯封国。

    所以,在郝城,郝伯就是一国之君。

    当然,他也只是郝城这片封地上的君主,却不是君王。

    君王?唯有人类共主,那才是君王,也称作大(dai,第四声)王!

    郝城既是诸侯国,有君上,自然就有臣子。

    同样,郝城的臣属分为文武两班。

    文官有两位,长史姜槐,主管郝城的钱粮赋税,以及人口户籍等工作。典吏黄瀚,主管郝城的各项法令,以及处理那些偶尔冒出来的民众纠纷、案件。

    姜氏和黄氏,乃是郝城另外两大家族。

    他们的祖上,曾追随第一代郝伯来此。六十多年来,他们两家为了守护郝城也牺牲不少。不过,历代郝伯也没有亏待他们。他们两家,姜氏长期担任郝城的长史,而黄氏则长期担任郝城的典吏。

    此时,姜槐和黄瀚站在大堂的左侧。

    大堂的右侧,站着三位将领。

    郝城有正式战兵五百,分属五位统领统率,这三位将领就是其中的三位。

    最前面那位统领,名叫黑夫。他年约五旬,有白银中段实力,在诸位统领中,他的实力最强,年龄也最大,也是担任统领时间最长的一位。将郝封救回的那位黑石,就是这位黑夫统领的长子。

    第二位名叫大山,没有姓氏,白银初段实力。

    第三位名叫关,也没有姓氏,也是白银初段实力。

    其实,这三位统领原本都没有姓氏。他们都是从军中脱颖而出,而军中战兵都来自于民间,普通民众是没有姓氏的,甚至,许多人连名字都没有。

    姓氏,都是有来历和传承的,并不是所有的人类都能冠之!

    如今,黑夫已经有了姓氏。

    因为,他祖父在郝城军中效力,曾担任过统领;他父亲也曾在军中效力,也担任过统领;如今,他黑夫也在军中效命,也正在担任统领的职务;他的几个儿子虽不是统领,却也在军中。

    从祖父到儿子,他们家前后四代人效命于郝城,足以获得恩典了。

    于是,十五年前,郝伯就给黑夫赐姓。

    以“黑夫”二字的第一个字,作为他们这一家的姓氏。

    藉此,也激励着军中战兵,前仆后继。

    ……

    大堂中,郝伯高坐中央上首处。

    郝岍、郝坤兄弟俩,则是归入武将行列,站在三位统领的前面。

    郝城五位统领,他们兄弟俩就是其中之二。

    待郝伯坐定,众人这才躬身拜道:“拜见君上!”

    郝伯起身,双手平伸下压,道:“大家都坐吧,咱们开始议事。”

    没有跪拜之礼,臣子拜见君上时,君主也不能安坐,需要起身相应的。

    “谢君上!”众人再次躬身拜谢,然后才一一落座。

    左右两列,都各有六个马扎。

    很明显,郝城全盛时期,在这大堂中的臣属,应该有十二位。

    只可惜,如今这些位子空了不少。

    “禀君上,各村邑的民众都已迁回郝城。此时,我郝城有丁口一万九千六百三十七人。其中,有青壮男丁七千三百余人。”议事开始,长史姜槐首先站起来,禀报着人口迁徙事宜。

    每年凛冬,犬戎人都会发动针对人类的侵袭。

    郝城地处西北,直面荒原,自然也在犬戎人的侵袭之列。

    每当这时,郝城所属的村邑,都会全村迁到郝城来避难。

    此举,可有效减少伤亡,也能坚壁清野。

    然而,整村迁徙,又谈何容易?

    而且还是每年都要迁徙一次?

    所以,每次迁徙时,事情就比较繁琐,各种问题也都会冒出来。

    只不过,大局如此,徒奈其何!

    所幸,每次迁徙,都能赶在第一场雪之前完成。

    “不错!”郝伯颔首道。

    接着,郝伯问道:“民众可都安置妥当?”

    迁徙,并不是说,将城外的子民迁到了城内就完事儿的。

    最重要的还是安置。

    郝城比较狭小,常驻三千人口都有点拥挤,这时再涌进一万五六千人进来,就会更显拥挤。

    是以,安置也是一个难题。

    “回禀君上,都已安置妥当。”

    姜槐拱手回道:“七千三百壮丁已经征集,发到了军营安置。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城主府前的空地上,已经搭建了数千帐篷,可集中安置。”

    其实,民众的安置,都早有定例。

    民众迁到城内时,壮丁会被征集到军营,剩下的老人、妇女和孩童,就会被集中安置,城主府门口的那片空地,这时候就是用来安置民众的。

    而这些事情,都是由长史负责来着。

    听取长史姜槐的回答,郝伯微微颔首。

    “粮草和军械呢?”郝伯又问道。

    其实,郝城有多少粮草和军械,郝伯心中有个大概数据。不过,随着城外村邑的迁入,此时郝城倒底增加了多少粮草和军械,郝伯也没有具体数值了。

    事无巨细?

    这不是君主之道!

    “回禀君上,我郝城粮草充足,府库中囤粮十二万石,鱼肉两万石,其它肉类九千石。足可供应我郝城近两万军民食用半年之久!”姜槐颇为自得回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