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青檐阁练笔录 > 第六十一日

第六十一日

    今天的故事,故事主角代号113。

    是的,就算时间跨度这么大,就算我断更了这么久,就算我这么有才(咳咳......),故事主角的代号,依然是113。

    113是我的一个长辈。

    算是特别开明的长辈。

    我家的长辈都格外的开明,不然也容不得我这种幼时调皮捣蛋,长时矫揉造作,出了高中才略有些起色的废柴。

    但是113是不一样的,他的开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莫名其妙的,明明他说话做事都是跟别人一模一样的,吃一样的饭,一样的口气待你,一样的举手投足,偏偏你就觉得他是最接近年轻人的那一个。

    我时常跟他说,你要不要试着写点东西。

    他说为什么。

    我说你这本来就是天生做文学的材料,不写小说白搭了,就算写点奇闻异事,也能算是个网文写手不是。

    然后他告诉我,他都没上过学。

    我这边的亲戚,没有上过学的委实是不多,自老至幼,谁还不认识两三千斗大的汉字?老一辈的人,大多上过小学,上完的没上完的,也有自学成才的;第二辈那些奔波了半辈子现在算是事业有成,最起码也是初中学历;我们这一辈就不消说了,上得好的上、得不好的,大学生一只手肯定是数不过来。

    据我所知的,也就只有他没有读过半点书。

    在几年之前五一假期还是七天的时候,我回老家经常被他说。

    整天盼着放假放假的,劳动人民的假,你们知识分子跟着凑个什么热闹。

    照他的道理,脑力劳动就不算是劳动了。

    当然我知道他也就只是说说而已。

    高中的时候很少能回老家去,所以一年能够见上一面估计也就不错了。上了大学之后,倒是能够见上几面,也能说上两句话。

    你们都知道他们那些人,开口闭口跟你说话,大多也就是那么几个话题——学业如何,找对象没,毕业干啥,想不想家,又胖了吧......

    总之就是明知道你会尴尬还是要让你尴尬的一些问题,但是该问还是得问,该回的还是得回。

    找了对象的就说还在谈,没找对象的就说不着急,总之怎么好听怎么说,什么幸福美满,什么辛酸难过,都放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我还见过一个当着长辈的面说一个人单着挺好的。

    113吃完饭偷偷跟我念叨,这些说一个人单着挺好的,不是跟村里的寡妇一样?白天自己一个人出去伺候庄稼,见谁都神采飞扬的,晚上回家躺炕上浑身酸疼爬都爬不起来。

    我楞了一下,歪理确实是歪理,但是好像有那么点意思。

    接着我又楞了一会儿,人寡妇回家啥样你咋知道?

    113嘿嘿一笑,站起身来就走了,留给我一个高深莫测的背影。

    其实要说他不懂,他还真不懂。

    113这个人,一辈子都没能找着老婆,到现在七老八十了还是光棍一根,家里人除了我们这些上学的,就数他过得最逍遥,家里的地头也不用使什么劲,自己一个人吃饱就够,平时就一个人在家里看点电视,白天出来溜达溜达,浑浑噩噩一样过一辈子,也没见他怎么怎么样。

    说实话我很喜欢他这样的生活。

    当然我说的不是单身的生活。

    偶尔我跟他说一点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不懂的就喜欢刨根究底地问。

    为了写东西,我老是喜欢记很多乱七八糟的知识,有用没用都记一点,有些时候看见什么东西不懂了,就百度一下,然后看两遍记住,下次再看见就会想起来,想不起来的,就再百度一次,两次三次总能记牢。

    但是这些东西越来越多,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我脑子里记了一些什么烂菜叶子鸡蛋皮啥的,而且也有很多虽然记住了也不大明白的。

    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被他问住,问住的时候我就掏出手机去给他百度一下。

    然后他就很羡慕我能随时随地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我知道他不识字,所以这辈子也就只能止步于老人机打个电话的成都,我帮他交话费的时候看过他的通讯录,连通讯录都是用数字的,从1号到20几号,倒是跟我写故事有得一拼。

    其实我这个人,很希望别人能多看一些东西。

    很好理解的一个事情,我是写东西的,这个世界上看故事的人越多,那么看我故事的人也会多一点,所以我经常鼓励别人能读一点东西。

    从我高中开始,我爸妈就开始读很多书了,就算平时工作很累,就算平时有烦心事,电子书纸质书都会读一点,积少成多也看了很多,感觉他们比我读的书还要多。

    现在我是不太喜欢读书的,喜欢读书这种事,大概还是高中以前,当时又没有什么钱买书读,所以读过的书真的很少。

    等到我开始写东西了,就再也没有什么心情去成套地读一些书,倒是很遗憾。

    所以我一如既往鼓励别人去读书,也鼓励读过书的人去写一写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所谓的故事人所谓的虔诚?

    于是我问113,要不你去学点字吧,反正现在小学课程网上都是免费的,让村里小学的微机老师给你弄,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也能看书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他当时坐在他家干掉了压水井的水池子沿上,身上一身粗衣烂衫,露着两条干巴巴的胳膊,手里端着一碗拌咸菜高粱米粥吃得呼呼有风,听我这么说的时候,想了想冲我笑开了,露出一嘴的黄牙。

    不明不白活了这么多年,学了心慌。

    他这一口黄牙,我一记就是好几年。

    然后,这就是我最后一次看见他了。

    前些年每次回老家,车一开进村口,我就想起他来,心里就挺难受的,不知道为啥,说不上来的那种,或者是因为他到死也没有读过一本书,或者是因为本来挺好的一个人,我的对他的记忆居然那么少。

    总之我也不是很明白。

    就好像他说的一样,不明不白做了这么多年的忘年交,突然想去深了了解的时候,心慌了。

    于是我也就再也没有去过他那间老院子,也再也没摘过他家的鸭梨,每年想念老家那颗带满嫩黄小花的枣树的时候,顺带着想念一下那一树白色,姑且是一个念想。

    去年冬天,喝酒很少,说话也很少。

    吃完饭躺在炕上,耳朵里塞上耳机不想听他们在底下说那些东家长李家短的鸡毛蒜皮,看着小说听着歌,隐约听见他们说起113,于是偷偷摘下一只耳机偷听过去。

    就听见有人说,那老头倒没糊涂一辈子,不知道哪来的劲,还买了两本书看,死之前连帐都会算了,以前去小卖部找给他多少钱都不计较,那段时候掰着手指头非得算好几遍......

    他若是没有这么去了,大概手里就捏着两本小学生必读跟我显摆,开始跟我大吹牛逼说天文地理即将天下无敌了?

    脑补了一下老头子装逼的画面,没忍住笑了两声。

    多少年了,我们那里还能有这样的成就感?估计113掰着手指头算账的时候,心里是格外自豪的?

    差不多......一个糊涂了一辈子的人,连明白的时候,都是糊涂着明白的?

    我心里道,糊涂点好,省得心慌不是。

    浑然不觉,我已经多长时间没有心慌过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