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穹窿之涧 > 第4章 孤村

第4章 孤村

    腹诽完的顾余曦跟着二人走进了村屋,昏暗低矮的小屋给人一种难言的逼仄感,在顾余曦的记忆中似乎从未身处过这样压抑的空间,毕竟就算是住了一百八十六年相看两厌的鸿钧阁,也是相当的宽敞明亮。

    “请二位在此稍作休息,老朽这就去厨房拾掇一些干净饭菜。”老丈欠身出门,这家的其他人还在屋外空地上忙碌,剩下沈顾二人在潮湿破旧的屋内相对无言。

    片刻,屋外传来生火造饭的声响,又过了好一会儿,一向活泼的沈月瑶才缓缓开口:“他们的生活水平似乎不如我们的想象……”她目光流转,逆着昏暗的天光看向顾余曦的脸庞:“外面看起来还不错,这屋内环境怎得如此恶劣,老人孩子长久居住会生病的吧?”

    这时外面传来缓慢的脚步声,顾余曦抬手示意她噤声。老人家端着清汤寡水的几样菜蔬走了进来,不好意思的说:“乡野人家,没什么好招待的,只能青菜疙瘩汤里卧了两个蛋,望二位贵客不要嫌弃……”

    沈月瑶看向顾余曦的神情复杂,老人家这一顿简陋的餐食一定是用心招待了,说不准鸡蛋都是临时村里凑的。那他们平时吃得有多省,几乎就是可以想象得到。顾沈两人出身玄门长期辟谷修道,若不是想要探听一些线索原是用不着吃这一顿,现下什么还没打听到,先一顿吃了人家好几天的伙食……二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怔神片刻后,沈月瑶开口了:“老人家也太好客了,这顿饭如此丰盛我们师兄妹怎好独享?眼下我二人已是混过了饿,不若把家里孩子叫来一起垫一垫吧?”

    “这如何使得?”老人家还待犹豫,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顾余曦开口劝道:“老人家休要客气了,趁着饭菜还热叫孩子进来吃吧,我二人也想趁此机会向你们打听一些此地的风土人情。”

    一番苦口婆心之下,老汉终于不再客气,将家里孩子叫了回来,又张罗着让媳妇去蒸一屉杂粮窝头。

    顾余曦和沈月瑶一边小口吃着,一边将荷包蛋悄悄分给孩子。老丈在一旁手撕窝头就着蒜,一边吃一边拉着家常:“二位怎的走到了这里?这一片前些年连年征战之下原有的村子都十不存一,附近也就余下咱们华灯村了。”

    “老丈有这一手做灯笼的手艺,想来乱世也是不妨事的。”沈月瑶慢条斯理,问得极有耐心。

    “撑着一口气罢了,这年头人离乡贱,我那儿子就是想要外出求个前程,结果……不提也罢。”老丈略有失神,屋内的气氛渐渐低沉了下来,几个孩子咬着荷包蛋的嘴动作都慢了。

    “我看您做的灯笼精巧华丽,想来不是卖予普通人家,有此销路应是衣食无忧,且上元节刚过不久,怎得家中……”许是被低沉的气氛刺痛,沈月瑶问话倏地急了起来。

    老人家闻言垂下了脑袋,吸了吸鼻子,顿了一下缓缓道:“姑娘实在是生了一双慧眼,一席话说得八九不离十。老汉姓吴,本村人,家中祖上就有这做灯笼的手艺,华灯村也是因此闻名。灯笼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但做的好也是不愁销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哪一家富贵人家不采买一批?原本战争结束日子过得虽说不富贵但也像姑娘说的,绝不至于缺衣少食。怪只怪我贪心,上了人家的恶当……”

    “这话怎么说?”顾余曦好奇:“难道还有人骗你的灯笼不成?”

    “就是这回事。有一年我去城里售卖灯笼的时候,手艺被恰好路过的国公府采买管事看上,他花言巧语骗我和他签了契,今后我华灯村民只能替国公府做灯笼……”吴老汉笑容苦涩,缓缓叹道:“原本以为攀上了贵人,从此花灯不愁销路,于是卖力制作。可谁知……那一帮天杀的对我们村上交的灯笼横挑鼻子竖挑眼,竟是十个灯笼才给一个的钱。”

    “哪个国公府竟是这般蛮横?”沈月瑶眉头紧蹙扬声问到。

    “村里人原本以为是咱们的技艺不过关才遭他们如此挑剔,于是又是一年辛辛苦苦精益求精,送去的灯笼还是被一样挑剔。”老汉避开了沈月瑶的问题,愤然之情难以遏制:“我们一年一年辛苦制作灯笼却没法得到合理的收入,还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直到前年我儿子……我的蒲儿实在不忍全村坐以待毙,去到城里另寻出路,谁知看到城里的一家灯铺琳琅满目挂的都是我们村里人亲手制做的灯笼!我儿子义愤之下与之理论,却被那店家报官抓了起来……我们凑钱上下打点,才知道那铺子竟是国公夫人的陪嫁铺子,咱们华灯村人辛苦做的灯笼被挑剔拿不到回报,却是被他们拿去高价卖了!可怜蒲儿还不知在哪里关着,咱们这样的人家如何挣得过公侯之家?事到如今,村里人敢怒不敢言,也只能继续给他们做灯笼,不知还要继续多少年……”吴老汉似是发泄完了,颓然垂首落下泪来。

    顾余曦和沈月瑶二人已经愣住了,仿佛第一次对人间疾苦四个字有了真切感受。一股无力感由肺腑而生,若是寻常下山行走,说不得还能行侠仗义一番,可是时空穿梭的时候是不可以过分改变历史脉络的。一旦惹上达官显贵,少不得将事情闹大,届时会改变多少历史书难逆料。

    就在二人在正义和理智之间摇摆的时候,院子里响起了一声吵嚷:“爹!儿子回来啦”吴老汉几乎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屋外站着个黑衣男子,旁边还有个身上带伤的青年。“爹!”吴家的几个孩子反应最快,马上朝青年扑了过去。青年开心地抱抱这个摸摸那个:“那帮孙子把我打得够呛,多亏这位凌大哥把我救回来的。”他冲着吴老汉指指身边的黑衣男子。

    吴老汉闻言拱手作揖:“原来是恩公!快进屋坐,不知凌恩公到来,村舍简陋真是失礼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