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二十三章 揭秘

第二十三章 揭秘

    又不是穿越到异界大陆,怎么可能会出现魔法异术!

    魔字怎么写?

    上面一个麻,底下一个鬼。

    顾名思义,不就是麻痹敌人,然后在底下搞鬼么。

    九转测姓,听起来好像很玄乎,说白了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个中玄机,就在两张白布上面姓氏的排列组合上。

    就拿酒糟鼻的吴姓来说,第一张白布吴姓在第九个方格,第二张白布则是在第五个方格。

    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两张白布的方格里面,只有一个姓氏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当酒糟鼻说出他的姓氏在第一张白布的九号方格,并把八卦镜放在第二张白布的五号方格时,只要查看两个方格里面,有哪个姓氏是相同的就可以了。

    至于纸签凭空显字,就更小儿科了,用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化学小常识而已。

    方寻拿到酒糟鼻的纸签后,只须在转身放签的同时,用事先泡有柠檬汁并藏在身上的枯草秆,在纸签上面写一个“吴”字便可。

    用柠檬汁写的字一开始并不会出现字迹,不过在被旁边的烛火烤干后立马就会现出原形。

    有灵性的小纸人也是骗人的手法,这和魔术师表演的悬浮扑克一样,都是用隐线来完成。

    古代虽然没有隐线,但蜘蛛丝却是随处可见的。

    用两根蜘蛛丝分别连在纸人的头和脚上,连在头部的另一端缠在挂在墙壁的画轴上,缠在脚部的那根蛛丝则放在桌面。

    找来两根竹片夹在道书里形成一个空间,然后把纸人放进去盖上书。

    当方寻打开道书拿出纸人时,就能给别人造成一副纸人是刚拿出来的,并没有动过手脚的假象。

    接下来只要把蛛丝缠绕在手指上,你想怎么控制它不行?

    听完方寻的解释,李公掩一副长见识了的表情,点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其中玄妙竟如此简单。”

    李公掩刚想释然,突然又想到那个凭空生出天火的“法术”方寻并没有解释,立即问到:“那个火云掌又作何解释,所有人都看到你只是动一下手指,一团火焰就冒出来了,总不能说这也是障眼法吧?”

    方寻笑道:“倒也不是障眼法,火焰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只是不太好跟大人解释,因为这牵扯到一种你们都没有接触过的学问。”

    李公掩抚了抚下巴为数不多的胡子,不悦道:“本官虽不能说学富五车,但也熟读四书五经,略研九章算术。”

    “你要说有什么学问说本官不会的,那很多,但要说听都没听过,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古代的文人都有这种通病,以为天下学识都被他们了解过了,根本就解释不通。

    方寻也不想多费口舌,从怀里拿出一个竹筒和一团蛛丝。

    “记得不要眨眼”

    方寻说完,打开竹筒的木塞,从里面倒了一些液体到蛛丝上。

    在李公掩吃惊的表情下,蛛丝团慢慢冒出了白烟,突然“呼”的一声瞬间燃烧了起来。

    方寻重新盖上木塞,拿起竹筒在李公掩面前晃了晃:“草民能召唤天火,靠的就是这个玩意。”

    李公掩咽了咽口水,结巴道:“这……这莫非是从天界带回的神水?”

    方寻无语道:“什么神水啊,这是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随着二硫化碳的挥发,里面的白磷接触到了空气,从而产生燃烧。”

    方寻每次配备化学材料时都会收集一些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制作输血软管时制备的二硫化碳溶液,以及调配培养基制备的白磷等等,都被方寻保存了一些。

    看着李公掩一脸懵逼的表情,方寻只好再次解释道:“就跟墓地中漂浮的鬼火一样!”

    “原来是地狱之泉。”李公掩先是恍然大悟状,随后又有些失落的叹道:“本官以为天下学识已经窥其门径,没想到……哎。”

    方寻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看样子已经没办法沟通了。

    毕竟他所掌握的知识已经领先了这个时代的人一千多年,很多事情确实会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

    为了避免两人进入到一种越解释越胶着的状态,方寻连忙转移了话题:“那现在我们该如何对付那个陆天师?”

    李公掩冷笑道:“还能怎么办,既然已经看清楚那人不过是一欺世盗名之辈,直接杀了就是。”

    “以前没人敢动他,是怕对方有真才实学,如果阻挠其炼丹会被陛下怪罪。”

    “现在既已看穿他不过就一江湖骗子,不杀他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确实,以前虽然大家都知道那个陆天师炼丹的手段极其残忍,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他打着的可是为长孙皇后治病的名义。

    如果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绝对会下令处死这个妖师,但会不会秋后算账,这谁也不敢保证。

    因为杀了这个妖师的同时,也相当于把长孙皇后的活命机会也一同扼杀了。

    毕竟在这封建社会,世人都认为平民能为上位者牺牲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如果再退回几个朝代,有些帝王甚至在死后也会以活人陪葬,更别说生前用活人续命了。

    这个案子接下来就用不着方寻了,吃完早饭方寻便请辞赶回了廉州。

    回去的路上,方寻坐在马车里盯着窗外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这个案子的发生,让他认识到了一个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那就是贞观年间,重要人物的生死。

    原本方寻以为,只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天下自然会太平,却不知道有些人的生死也会间接影响了大唐的国运。

    方寻说的国运,并不是玄学层面,而是物理。

    就拿这次的主人公长孙皇后来说,表面上看,她的死对大唐而言好像也没什么要紧的。

    但如果顺着理下去,就会发现还真的就影响颇深。

    如果长孙皇后没有英年早逝,李承乾会不会造反?

    不会,因为没必要,皇位迟早是他的。

    如果李承乾继承皇位,他肯定不会像李治一样娶武则天,武则天也就没机会把李家杀得将近灭绝了。

    还有贞观名相杜如晦,史书上记载贞观四年就没了,栋梁之才却早早过世,着实让人惋惜不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