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一百零六章 杂家

第一百零六章 杂家

    天工院选考结束并发放了榜单后,落选的人中有一些家境还不错的,本着难得来帝都一趟,就算没能考进天工院,也会在长安多待上几天,等玩够了再回去。

    但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当天就离开了长安。

    毕竟在长安生活一天,就算再怎么节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可承担不起。

    对于那些返乡的学子,方寻都会每人发放五百铜给他们当做盘缠,一下子又花去了将近六百三十缗。

    至于那些考上的学子,目前暂时被安排在城西的客栈内,每天的开支也都是由方寻来负责。

    当然了,学子每天的花费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不会给他们花天酒地的机会。

    虽然现在天工院已经竣工,里面也有学生的住宿楼,但吉日未到,开府之前是不能让人进去的。

    此时城西客栈内的一百零二名学子,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着小酒。

    天工院没开府,他们确实也没什么事可做的,喝喝酒一来可以打发闲暇时间,二来大家以后就是同窗同僚了,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彼此熟悉一下。

    作为榜首的邓元峰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众人巴结的对象,如果没有意外,邓元峰绝对会成为天工院的首任首席弟子。

    不过邓元峰对于这种类型的聚会并没有什么兴趣,只象征性的敬了众人一杯,便回到房中温习去了。

    如果是在现代,邓元峰这种行为大概率会被人说成是摆架子,被人孤立不说,以后也难免少不了被人暗地里使绊子。

    不过在古代,对于这种实力比自己强,还比自己努力的学者,旁人除了敬佩之外,不会再有任何的敌对情绪。

    邓元峰刚回到房间还没一盏茶的功夫,就有人来敲门了,邓元峰以为是刚才那些学子又过来邀自己去喝酒,便对门外道:“回去吧,我不喝了。”

    这时门外的人说到:“邓学子,小的乃云阳侯府的家丁,奉我家侯爷之命特来请你过去一趟。”

    一听是云阳侯府的人,邓元峰赶紧放好了书籍,起身往门外走去。

    “还请前面带路。”

    “请。”

    大概走了一刻钟的路程,两人来到了云阳侯府。

    家丁把邓元峰带到了方寻经常待着的凉亭前,示意道:“侯爷就在亭子纳凉,邓学子你自己过去就好了。”

    邓元峰侧身感谢道:“有劳带路。”

    家丁微笑回应,随后退了回去。

    邓元峰站在原地整理了一下衣冠,随后大步走向了凉亭。

    在距离方寻两米处时,邓元峰立即停下行了一礼,亮声道:“晚生邓元峰,字浩然,拜见云阳侯。”

    方寻:“无需多礼,过来说话。”

    邓元峰:“是。”

    等邓元峰走近了,方寻这才认真打量起对方。

    只见这人年龄最多也就二十五六岁,和自己料想的相差甚远,不由得暗暗吃惊。

    当方寻看到那张满分卷子时,还推测过答卷人的年龄最少也是四十往上,今日一见,没想到还这么年轻。

    因为墨经和南华经,也就是庄子,在古代时并不算正统经典,最起码科举的时候是不会考到这一方面学识的。

    毕竟这两本都不在四书五经六艺里面。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多数人会选择学习儒家经典。

    只要能学有所成,就算不能入朝为官,也能在当地的官府某得一个职位。

    对于这种“课外读物”,了解的途径一般来说有三种,要么是偶然听人谈起,要么就是到了一定年龄后,充实自己才选择拜读。

    最后一种,就是那个学派的弟子。

    不过看邓元峰的样子,并不像是道家人士啊?

    难道是墨家?

    可墨家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现在那还有人学墨家啊。

    方寻试探的问到:“你是墨家弟子?”

    邓元峰愣了一下,回答到:“晚生祖上确实是邓陵氏之墨,不过晚生自己尊的却是吕子的杂家。”

    方寻点了点头,赞许道:“不错。”

    墨家可以兴天下,法家可以治天下,儒家可以礼天下,道家可以识天下,名家可以辩天下……

    诸子百家各有利弊各有长短,单靠一个就想治国治民本来就很不现实。

    反倒是杂家的兼儒墨,合名法,取百家之所长这种思想才更符合常理。

    就像是现代,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等等等等,不管你哪门学科学到了极致,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不愁吃喝。

    但要是一个国家,只推崇一门学科,能行吗?

    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对于古代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方寻很不认同。

    方寻又问了邓元峰几个百家的问题,对方都能回答得不错,便好奇道:“朝廷已经发榜改革科举制度,明年便举行改革后的第一场秋闱,以你的才学金榜题名谋个一官半职并非什么难事,为何还要参加天工院的考试?”

    邓元峰的脸色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红润,回答到:“晚生一直把云阳侯当成吾辈楷模,自然是选择追随云阳侯了!”

    “咳。”方寻轻咳了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道:“过奖了。”

    “不,晚生这是肺腑之言。”邓元峰正色道:“晚生虽然比云阳侯虚长几岁,但论起学识,万不及云阳侯分毫。”

    方寻:“各有所长罢了,若论儒家经典,我也是比不过你的。”

    邓元峰沉默了一会,忽然道:“云阳侯,晚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方寻:“但说无妨。”

    邓元峰:“晚生觉得,云阳侯在和官阶低于你,或者是普通百姓自称时,还是用‘本侯’为好,用‘我’会被其他人看轻的。”

    方寻笑了笑,说到:“景麒……浩然,人啊,真正感谢、尊敬对方时,会自然而然低下头,以适度的礼仪对待他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否这么做,取决于个人的品性,并非比这更严重的问题。”

    注:此处捏它十二国记三十九集二十一分十五秒,景王经典桥段。

    听完方寻的话,邓元峰心悦诚服的行了一个大礼

    以前他佩服的是方寻的才学,今日一见,发现对方的人品也非常人所能及,因此对方寻的崇拜又加深了几分。

    只是,景麒又是哪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