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道吾与 > 第一章 王道士

第一章 王道士

    青苍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大龙横卧在大地之上。

    这是一座被北海人奉为圣山的山脉,可惜纵使青山纵横百里,也未曾抵挡得了大晋的铁骑,兵锋之下,北海之国,云天四部,皆作焦土。

    青苍山下,云海之都。

    此地连云城是北海旧都,许多年前这里不叫连云城,叫云天城,但大晋铁骑过后,北海人的王都——云天城也被取掉了一个“天”字,改名为“连云城”,哪怕后来北海人重新成为北海主人,云天之名也不复存在。

    斑驳而高大的黄石城墙下,城门延伸出去一条宽阔的长街,商旅货摊堆满长街两旁,行人旅客,穿梭其间,宽广的街道也有些拥挤。

    带着货物的商旅,腰间挎剑的游侠,穿宽袍大袖的唐人,身着丝绸貂裘的商人,商人摊贩的吆喝声,夫妻之间的琐碎之语,市井游侠的粗鄙叫骂、青楼女子的娇笑,北海云天之名不再,但繁华更胜往昔。

    天空蔚蓝澄明,一望无际,苏林抬头看了看天,知道今天又是一个明媚的日子。

    苏林身穿一件白色文人长衫,面容有些冷峻,健硕的身材将长衫绷得紧直,即使只有一张年轻普通的的面容,在他这种昂扬的姿态下也显露出一种不凡的气度,在大街的人群中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苏大夫早”

    “苏大夫早”

    ……

    “苏大夫早,苏大夫今日又要去道观烧香吗?”

    “苏大夫心地善良,又如此虔诚,道尊肯定会保佑你的。”

    苏林没有应声,但也一一颔首回应,众人也不以为意,在这条街的人谁不知道苏林大夫面冷心善,是个心善的人。

    苏林左手负背,右手提着包裹好的瓜果蜜饯礼品,不断地回应熟人的招呼,穿过街道往王道士所在的道观方向走去。

    “希望王道士不会让我失望吧。”

    苏林心里这样想着,眼里却闪过丝丝阴翳。

    苏林不算是这个世界原本的人,三年前,他穿越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了苏林,为了不被人发现端倪,为人做事处处谨慎,好在前身家中人丁单薄,为人也比较孤僻,倒也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此世诸国并立,大唐与大晋两个帝国并立于世,北方燕赵燕、赵、南方卫国强国环绕,其余弱国无数。

    以前东方大唐是诸国宗长,已有八百年历史,有点类似前世春秋时期的格局,但不同的是在诸国林立多年的情况下,多国已经完成了从分封制道中央集权的过渡,形成独立,以苏林的眼光看,此世既有前世春秋余韵,又含五代十国乱局。

    若说除了地理历史与前世不尽相同外,此世与前世最大的不同,一定当属——武功,这也是他现在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东西。

    “武功”在苏林前世只是小说话本和民间传言中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今世却是实实在在广为人知。

    此世武风盛行,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懂得上几手庄稼把式,虽然八九成的人修行的武功都是些强身健体粗浅武学,但高手还是层出不穷。

    更甚者,武功高强之辈,可以自身武力对抗一国。近来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年多年前,大唐一代宗师裴白云于晋国龙庭刺杀晋元帝一事。

    三十年前,晋国六世积累,国力鼎盛,兵强马壮,遂有问鼎天下之心,于是出兵征战四方,又十年,晋王司马信称帝,年号建元,自称晋元帝。

    建元初年,晋国陈兵三十万犯唐,两年内连下十八城,世人皆以为晋国取代大唐已是大势所趋,没想到杀出一个裴白云,他自剑南道开始,一路向西,转战三千里,直奔晋国帝都洛阳。

    无人知道其原因为何,也无人知晓那一战具体的光景,但其在晋国皇庭一战必然惊天:之后大晋皇宫化为废墟,晋国宣称元帝暴毙。

    晋元帝死后,晋国陷入内乱,前线大军军心动荡,大唐军队开始反击,逐渐收回失地。此后晋、唐两国对峙八年,最终晋国全面龟缩,大唐重新宣示自己的霸主地位,这一场大战才宣告结束,虽然此后世上多了一个大晋。

    苏林压住心中的思绪,脸色变得平静,他穿过人群,走到一处道观面前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王道所居住的道观了。

    道观名叫“净尘”,青色的砖石常年在风雨的打刷下变得泛黑,两张泛黄的桃木破烂大门虚掩着,让路旁的行人也可以略窥道观其中的景象,这只是一座灰扑扑毫不起眼的道观而已,连云城作为北海旧都,这里有名的寺庙道观数不胜数,像净尘观这样反而在少数。

    王道士是苏家的恩人,十几年前苏家为躲避战乱,从大唐迁徙自此,纵使苏家请了江湖上有名的高手一路护持,但苏家还是小瞧了这一路的凶险。

    一路上山贼流民不断,在一次山贼土匪的拦截中,苏家护卫全死,重金请来高手也是死的死,逃的逃,苏林的双亲也因为这一场人祸先后离世,苏家最后唯有一个老仆苏福、苏林和年幼的妹妹三人存活了下来。

    三人得以幸存,正是王道士出手相助,救下了苏家一家,最后王道士应苏林此身父亲之托,将苏林三人送至这北海云城。

    王道士当年随苏林一家来到连云城后也在此处落了脚,苏林前身感念其恩德,经常都会带着礼品去拜望王道士,十余年来两者的关系也是不差。

    苏林站在门前见两门虚掩,也不奇怪,轻轻推开房门就进去了。

    踏进大门,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子,不像是一个道观,反向是普通人家的房屋,道观不大颇为整洁,院中弥漫这香火钱烛的味道,却一个香客也没有,极为清净。

    道观里只有一间神殿,前方的正对门的屋内里供奉是此方世界的神灵——长生救苦天尊。

    据这方世界神话所传,这位神灵是道家教主之一,掌管众生生死,是一位有德神灵,但这道观内除了这位神灵外,没有供奉有其他神灵。

    神像前香火丝丝缕缕缭绕,苏林站在院子里也能闻到丝丝焚香的气息,“嘎吱”,右侧房门突然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中年道士。

    道士莫约四五十岁,身材挺拔,穿一身宽大蓝色道袍,面容清瘦,两鬓斑白,气质孤高,眉宇间带着一丝郁色。初看他时,他不像一个道人,更像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儒士。

    此人便是王道士。

    苏林见他出来,将礼物奉上:“又来叨扰道长了,还望道长勿怪。”

    王道士没有理睬一旁的苏林,他站在门口眉头紧锁,出神的看着天空,像是在思考什么一般。

    良久,王道士缓缓松了一口气,或是才看到苏林,瞥了他一眼,叫道:“跟我来。”

    苏林心里疑惑,他穿越而来不过三年,这三年却时常给这王道士送礼,一者这是前身的习惯,二者他也想在王道士这里学习武功,但王道士性情冷清,对他的行为从来不予理会。

    在前身记忆中知道了王道士的存在后,苏林就特别留意此人,不然以他的性格,就算是为了隐藏自身,可能会对王道士毕恭毕敬,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上心。

    在前身记忆中,这位王道士在救苏家之时展现的手段非同一般,凭虚御空,御剑杀人。百多人的强匪敌寇眨眼间便消失殆尽,如此手段堪称剑仙,他不知道号称宗师之流的人能力如何,但王道士确实是他生平所见第一人。

    三年来,苏林送礼无数,虽然礼品都不是贵重物品,但也是费了一些心思准备的,但或许是王道士此人太过孤高,从未给他开口提学武的机会。

    此世人人练武,苏林自然也能习武,可以他的身份在北海,一些粗浅的武功和一些江湖把势类的招式他倒是能够修习,但没有名师指导,进境堪忧不说,还容易被人盯上,不太值当。

    他是一个大夫,加上有习武的心思,自能熟悉周身经络,他也只是按照书籍偷偷练习粗浅的呼吸术,虽然也可以调理气息,但强身健体、增强气力尚可,飞檐走壁,开山碎石却是没那能耐。

    他猜测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自己还没有入门,或者自己修行的功法太过粗浅,这两种情况他都没有办法去验证,他唐人身份在这北海是被防范的对象。

    北海原是青苍山下一狭小平原之国,其西自北是莽莽青苍,南有青苍支脉龙趾山作为天然屏障以御外敌,东临海峡,地若三角,气候宜人,是一个世外之乡,因其紧挨北海而取名北海国,此国盛产名马,与燕、赵等国齐名于世,历来备受瞩目。

    晋国多年前欲取天下,此国便是第一目标,为此晋国不惜绕开龙趾山,借道他国,趟过北海浅湾收取此国。晋国也正是因为收取此了国,此后十年才迅速强大,与大唐一较长短。

    后来晋国战败,与大唐签订和约,其中就有一条需要晋国放弃北海,晋国自然不会答应,多次交涉后,最终确定北海名义上不再是晋国所属,但晋国能以保护北海不受他国侵扰的名义在此地驻扎军队,大唐也知道这是晋国最后的让步,也就如此了。

    北海此后无主,原先国中势力北海四大家族,其中王室石家被杀戮一空,残余势力难以为继,其余东方、王、向三家心思不定,各自为主,复国之事不了了之。

    东唐人的身份在此地不是很讨喜,世人都知道此地名义上是北海四部共同统治,但实际上真正的主人还是大晋,晋、唐两国的恩怨世人皆知,在北海没有有人愿意得罪晋人。

    苏林能够修行武学也是依赖前身父亲的好友向宗乔的关系,此人是北海四大家向家中人,是北海有名的药材商,北海背靠青苍山,药材众多,苏家以前曾是大唐药商家族,苏林的父亲和此人在多次交易中,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但苏林也接触不了高深的武学,若只是些简单的功夫,苏林学了反而得不偿失,说不定因此被人随便拿了一个由头三番两次进行勒索,这种事在北海也是屡见不鲜之事,到时就算是向家也会费一番手脚,苏林不想麻烦别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