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寿王十三岁 > 第十章 朱温劝栎阳

第十章 朱温劝栎阳

    次日,朱温只携几骑抵达栎阳。

    朱温望着眼前高耸的城墙,本就极为厚重的城墙上还有许多民夫正在夯实,士兵拿着鞭子不断的殴打那些妄图休息的奴役,他知道这是诸葛爽正是为了抵御大齐而不断完善着眼前的工事。

    把手城门的士兵发现了他们,士兵们手拿大刀挡住他们的去路,其中最为年长的人,看上去也是这群士兵的头头,一步步走到朱温身前。

    他身高看上去要比朱温高半个头,所以低头俯视着朱温,问道:“你是何人,恐怕不是朝廷的人吧。”

    朱温久经战火,不会被这种小伎俩给吓住,平视着面前的兵头:“我是朝廷的人,但不是伪唐朝廷,而是大齐朝廷。”

    军头不是蠢货,知道可能是黄巢派来的使者,而且官位多半不小,气势一松:“我看阁下是非常之人,但阁下不知道这里是唐军的地盘吗?”

    朱温晓得这是这些军头从来都是见风使舵的家伙,也不想再追究他的失礼:“我正是为此事而来,某是大齐的诸卫大将军兼四面游奕使,帮我通报诸葛招讨使。”

    唐代的这些士兵往往并不尊重朝廷,更听命于自家的长官。军头知道这人不是自己这种小头目所能惹得起的,也不想尽唐朝士卒的义务,径自骑马向诸葛爽的府邸奔去。

    军头禀告了来意,府上的侍卫带着他入内见到诸葛爽正在与张言交谈,二人望着关中的堪舆图不断商量。

    军头向诸葛爽汇报说道:“招讨大人,张将军,有个自称黄齐使者的人想要进城拜见招讨。”

    诸葛爽手仍指着长安的地方,目光也停留在此处,问张言:“现在伪齐派人过来了,应该是想来说降我,你觉得我怎么做更好。”

    张言在诸葛爽的手下管着粮食后勤,诸葛爽平日对他也极为的尊重,是他最为倚仗的三个部下之一。甚至对张言夸赞他说他日名位,不在某之下。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张言后来进爵封王,历经后梁后唐两朝不倒,足以看出他的能力非凡。

    张言本就在私下把这些事情考虑了无数遍,回复诸葛爽说:“末将以为不当投降,如今黄巢看似气势汹汹,然实则不过一府五州之地,关中的富庶也不及盛唐之时,四方骁勇尚在,黄巢之痛乃刮大唐之骨,而非要大唐之命。”

    诸葛爽觉得很有道理,不断点点头来给予对张言回答的认可。

    诸葛爽也不再紧绷着精神,轻松的对军头说道:“还是将朱将军叫来,我也想听听他站在黄齐的角度要如何说服我呢?”

    军头又骑马赶回了城门口,这次对朱温毕恭毕敬:“招讨大人说朱将军是他的贵客,让我请您到府上一叙。”

    朱温不置可否,带着麾下的几人随着军头往诸葛爽的府门走去。

    军头听不懂刚刚诸葛爽和张言的对话,只知道来人指定大有来头。他觉得攀上朱温是自己这辈子的机会,如果不抓住机会,这一辈子也只能当个守门的小军头,于是在路上他不断向朱温搭话,但朱温都不怎么理会。

    军头想了想,渐渐晓得朱温应该是嫌弃他说的这些是废话,又慢慢的检索了一下自己心里比较有价值的信息,觉得张言说的可能有用,便再次开腔:“朱将军,招讨大人恐怕不愿意与大齐合作。”

    朱温这才感到兴趣,对军头说道:“你且给我细细说来,若有价值,我先赏你一个百夫长当当。”

    军头大喜,便将刚刚张言与诸葛爽的对话一五一十的说给朱温听。

    朱温听完仔细的沉思:“你说的对我确实有用,等会儿我会向招讨使要你,回去从我做一个百夫长吧。”

    军头情绪激动起来,不断向朱温告谢:“小人谢谢朱大将军,谢谢朱大将军。”

    朱温又不再理会他,自顾自的想到张言说的那些话,感到特别有道理,可能不仅诸葛爽会认同,说实话自己都有些意动。或许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会与黄巢决裂,但绝对不是今日。

    已经思索好对策的朱温走到了诸葛爽的门口,稍微整理了一下衣着便踏过门槛,走到内庭见到了诸葛爽,那个军头所说的张言好像已经告退。

    朱温对诸葛爽说到:“大齐诸卫大将军兼四面游奕使朱温拜见招讨!”

    诸葛爽显得特别柔和,一点也没有摆架子,对朱温很是亲切:“朱将军请坐”,然后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向朱温问道:“朱将军来是有什么事吗?”

    朱温正色道:“在下想劝招讨大人归附大齐。”

    诸葛爽摇了摇头:“朱将军知道我已为大唐效命数十年,此时正值是大唐的危难之际,我又如何能落井下石呢?”

    朱温劝道:“招讨大人不如先听我一言。”

    诸葛爽勉强同意:“那就请朱将军说吧。”

    “招讨大人今日不欲降我大齐,某也能猜到原因,不过是招讨大人担心唐庭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担心日后唐庭恢复长安遭受清算罢了,我却是劝大人不足以此为虑。”

    朱温循循善诱的说道。“招讨大人虑及长远,考虑的不过是日后形势,可招讨是否想过当下的处境呢?唐庭诏令招讨屯兵栎阳,此地危急,为大齐心腹之患,必为大军讨伐。招讨若能胜,恐怕实力大为受损,若不能胜,大齐又如何会再给将军机会呢?”

    诸葛爽觉得朱温有些威胁自己,不由得冷哼一声:“大唐疆土之大,我何处不能去,何必耗死在栎阳。”

    朱温见诸葛爽上钩,立马提高了音调来增强自己的气势:“招讨使还不明白问题就在此处吗?唐庭诸镇林立,已经不是朝廷所能节制的了,招讨率大军贸然前去只有两种处境,要么交出兵权,屈居他人之下,要么其余节度以为招讨使是来夺地,届时难道不会再起刀戈吗?”

    “两将相争,而招讨大人是逃离所划拨的栎阳,招讨觉得唐庭会偏向谁呢?”

    诸葛爽一下子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那朱将军认为我应当如何?”

    朱温见诸葛爽服软了,说道:“这正是朱某所来的目的,招讨大人降齐即可,大军犹可自持,就算唐庭能反攻关中,招讨只要军队在手,为何要害怕皇帝的清算。”

    朱温一下子切中了诸葛爽的痛点,武人往往这样,一是害怕失去自己的军权,二是对手里的军队抱有格外的自信。

    诸葛爽立刻叫下人拿来笔与纸墨,一边对朱温说:“那便依朱将军所言,我修书一封,愿臣服于大齐皇帝陛下。”谢书中诸葛爽大表自己对黄巢的忠诚,愿意效忠,请求大齐皇帝能够赐予一官半职。

    写好后诸葛爽把谢书拿给朱温,朱温说道:“朱某觉得城门的军头合我胃口,请招讨能给我此人。”

    诸葛爽一听不过是个小喽啰,自无不可的说到:“朱将军提走便是,还望能在陛下那里替我美言几句,保住我如今的地位。”

    “招讨大人自可放心,我会向陛下说明此事的。”朱温见到事情已经解决,就向诸葛爽告别:“那朱某就先回去禀告了。”

    诸葛爽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一路把朱温送到城门口,然后目送朱温远去。

    朱温回到长安,拿出诸葛爽的谢书献予黄巢,黄巢大喜过望。第二日就下令让朱温暂代同州防御使,加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